华夏族天生的基建狂魔?武庙罕现14米高白棉整石,锻造术至今未解


华夏族天生的基建狂魔?武庙罕现14米高白棉整石,锻造术至今未解

安顺,素有“中国瀑布乡”之称。许多人初识安顺,皆源于名满全国的黄果树大瀑布。其实,安顺这座小城的风光,一点都不亚于桂林山水,有着于桂林山恋一般叠嶂起伏,低矮的山林地带。还有古老而神秘的屯堡文化,以及国内罕见的巨型石庙胜境。

华夏族天生的基建狂魔?武庙罕现14米高白棉整石,锻造术至今未解

欣欣向荣的安顺城里,因历史的沉淀,云集了几种教派文化。这里不仅能看到基督教徒,还有河畔的清真寺。对于当地人而言,每逢大考前夕,常常会携家子女去文庙、武庙朝拜,祈福求愿,以望金榜题名。

华夏族天生的基建狂魔?武庙罕现14米高白棉整石,锻造术至今未解

安顺武庙是一座有着600余年历史的古庙,地处安顺市区内城老大十字东北角,始建于明朝。原名寿亭侯祠,后改称关帝庙,康熙年间改为武庙。民国时,因将关羽、岳飞合祀,又称关岳庙。但安顺人一直称其“安顺武庙”。

华夏族天生的基建狂魔?武庙罕现14米高白棉整石,锻造术至今未解

听闻安顺民间,流传着“99座庙,99口井”之说。可叹天不逢时,如今幸存遗留下来的也少之甚少。诸如武庙、文庙、火神庙、猪儿庙等。在这些庙宇中,有一神奇的景象,令人百思不解。那就是寺庙多由殿柱均是用白棉整石做成,再古昔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古人是如何运输这些整块的巨石,又是如何建造出,眼前这些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物的呢?这个未解之谜,引人遐想深思!大概,这就是“华夏民族基建狂魔”的先驱吧。

华夏族天生的基建狂魔?武庙罕现14米高白棉整石,锻造术至今未解

这些石庙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安顺武庙。庙内一组中轴对称布局严谨的古建筑群,该庙整体布局呈长方形,为石墙围护三进四合院式石木结构建筑群。武庙大殿内有36根整料石柱构成了主架,最高石柱达14米,取材难度之大、建筑工艺之精,为古代前人巧夺天工之精华所在。昔为安顺古城四大石庙之一,石柱殿堂之冠。观音阁系三层重檐四角攒尖顶木结构楼阁,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华夏族天生的基建狂魔?武庙罕现14米高白棉整石,锻造术至今未解

随着“帝而圣,圣而天”逐渐成为民间信仰的神旨,关帝就同孔夫子被尊为“文武二圣。”其实起初武庙中供奉的并非关帝,而是姜子牙,南宋时期又改为供奉岳飞,再到清朝时期,改为尊关羽为武圣,供奉于武庙。因故现代,国内的武庙中供奉的都是三国时期的大将关羽。

华夏族天生的基建狂魔?武庙罕现14米高白棉整石,锻造术至今未解

穿过气势恢宏的牌楼山门,经过呈八卦状的冸池,就来到了武庙的主殿。在殿内供奉着庄严威武的关公坐像,两侧有关平、周仓行象护卫。殿内还有各种牌匾、对联、垂幔等物件。殿内还藏有两幅精美绝伦的安顺蜡染图,一幅为“祈福平安”,另一幅为“招财进宝”。

华夏族天生的基建狂魔?武庙罕现14米高白棉整石,锻造术至今未解

在其后的观音殿中有国家物质文化遗产蜡染传承人亲手所制的“桃园三结义”里关羽、刘备、张飞三人的地戏面具,惟妙惟肖。在墙壁上还挂有两幅蜡染精品,其中一幅为岳飞亲笔题写的前出师表,另一幅则是以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之关索岭三国古战场为题材。这些蜡染制品,无疑给武庙增添了色彩,引人注目,细细品赏。

华夏族天生的基建狂魔?武庙罕现14米高白棉整石,锻造术至今未解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时期兴建的古寺古庙都没有逃过被毁的劫难。如今武庙修缮之后,大气磅礴。庙内也内存放了许多从民间收集而来的石碑。碑文上的叙事,吸引着游人学者寻古朔今。

华夏族天生的基建狂魔?武庙罕现14米高白棉整石,锻造术至今未解

这座身居繁华集市的武庙,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是里面的殿堂、蜡染制品值得进门朝拜观赏。在院落的深处,更有一席清幽之所,繁花似锦,茶香悠悠,正适合逛完武庙后,小憩一番,喝喝茶、下下棋、打打牌,感受一下暖阳下的黔式慢生活。

华夏族天生的基建狂魔?武庙罕现14米高白棉整石,锻造术至今未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武庙   关帝庙   黄果树   整料   安顺市   火神   安顺   古庙   殿内   蜡染   文庙   木结构   华夏   基建   时期   民间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