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三五七》

1.对传统文化乃至西方文化的理解研判和继承借鉴,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给予了正确的阐述,业已成为国人的共识。这里只是做一推荐…具体运用润之倡导“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应用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联系实际……

2. 能成为文物,能称为文物,能保存到今天,能展示在人前的“文物”,何其艰何其难何其珍贵?且不说国宝级的,就拿自家的传家宝而言,代代相传到于今而不失传的凤毛麟角呀!这不,文革积攒下来的伟人像章:井冈山、延安、韶山、遵义四枚当时少见且精美的像章不见了、找不到了、丢失了…这才过去几年啊!所以要把文玩上升到文物、让私藏代代流传,实难不易啊:不但要有价值,更要保存下来…存下来传下去到未来…

3. 南北方由于地理位置(所处维度不同)、气候差异、生态环境等的不同,千百年来形成了各自的生活习俗、文化底蕴、语言特点、生存之道乃至容貌体型…可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各有千秋,各显其能:适者生存!有点“进化论”的味道哈。

4.你知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出自哪里?作者是谁?这里不论诗人如何爱竹,单就居家而言:庭园栽竹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彰显了主人的文化底蕴,爱好修养与雅致。“竹”即福,修竹者,修福也。

5.盛世言养生(兵荒马乱只顾活命何谈养生),故而如今网络说养生的特多,不仅花样多而且奇谈怪论也多,简直是五花八门,甚至走向极端!其实,人生很简单(由生向死)养生不复杂。窃以为:首先要遵循自然规律,人“高级哺乳动物”—人“动物”—“动物”自然界的一员;明白了人为何物?养生的基本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简单吧,因天时养生因地利养生,这个因人和养生需要讲一下,你天天处在生气郁闷伤心烦恼忧愁恐惧(邻里子女工作生存等)的状态下何谈养生、能否养生,所以养生的基础是“天时地利”不违规律适应自然,关键是“人和”。其次有了条件还要有好的心态,不能为养生而养生,既要顺其自然,不违背自然规律,又要适合自己养成习惯,牢记“适者生存”之道理。最后聊一下养生的方法,渠道和方式方法很多,但一定要科学非伪科学。概而论之可归为两类“动(养)”“静(养,又称龟养)”。这里我扩展为“三类”即动养,运动养生;龟养,千年王八万年龟;动静结合来养生。不论哪种养生,勿忘一个字“度”。过了,很可能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甚或丢了身家性命。因此,要动静结合,要中庸之道,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饮食多样化,营养均衡化,运动轻量化。

6.明前雨前茶:清明前谓之“明前茶”。那么什么又是“雨前茶”呢?谷雨前所采摘的茶称“雨前茶。”两者的特点是:前者嫩香,后者鲜浓。

7.说起酒文化,在我国那是源远流长啊!天南地北各有特色,都有绝活啊!真要说道起来非一千零一夜可比。咱就几句词语聊一聊,聊哪儿哪儿止:“酒是粮食精,谁喝谁头晕”(酒场上常见醉酒者)“酒壮英雄胆”(藵)“酒壮怂人胆”(贬)“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敌我分明,决不含糊);“头三尾四肚五背六”(鱼头上来对主宾而后吃鱼头酒的规矩)迟到酒早退酒带酒替酒不亦乐乎,规矩多多…猜枚行令击鼓传花曲水流觞花样多多…只是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明就餐渐成良习,加上严禁酒驾和开车不喝酒不开车渐成自觉,以往“无酒不成席”吆五喝六甚或袒胸露背的喧哗热闹场景渐行渐远…或许有一天猜拳行令消失于酒肆堂馆失传于民间…或许真的有一日会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你说呢……

注:图自度娘

《杂谈三五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韶山   井冈山   遵义   猜拳行令   袒胸露背   尺有所短   像章   雨前   适者生存   自然规律   鱼头   动静   规矩   文物   文化底蕴   杂谈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