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榜梯田凝结民族智慧,因地制宜创出生存之道

中国是一个多丘陵和山地的国家,山地和丘陵占全国总面积的2/3,而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山地和丘陵地区,在这些区域交通非常的不便,为了生存,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便想方设法的开垦土地,种植粮食,便想出了建筑梯田,用一道道的堤坝涵养水源,解决了山地,丘陵大面积种植水稻的难题。

加榜梯田凝结民族智慧,因地制宜创出生存之道


梯田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有统一的灌排系统、交通道路,但梯田消耗的人力比平原要高出很多倍,而且由于气候变化大,梯田的大小受限,产量没有保障,并且对于植被的破坏较为严重,但相对于山地和丘陵地区的居民来说这却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加榜梯田凝结民族智慧,因地制宜创出生存之道


由于地域不同 ,梯田的建造类型也不一样,坡行平整地后坡面外高内低的反坡梯田大多建在干旱及水土冲刷较重而坡行平整的山坡地及黄土高原地区,用于改善立地条件、蓄水保土;山丘坡面地埂呈阶梯状而地块内呈斜坡的坡式梯田在适应位置垒石筑埂,形成地块雏形,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量,还会在田埂边上栽桑植果,栽种黄花草等提高收益;除此之外还有复式梯田,隔坡梯田等等众多类型的梯田。

加榜梯田凝结民族智慧,因地制宜创出生存之道


咱们的加榜梯田就属于复式梯田中的水平梯田,合理地利用土地,节省工程投资和提高水土保持效益。其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西部月亮山腹地的加榜乡东北面,总面积近1万亩,主要分布在党扭至加榜全长25公里的公路两侧的党扭、加页、加车、从开、平引、加榜及加车河对岸的摆别、摆党等村,梯田中间均散落着苗乡独具特色的吊脚楼。

加榜梯田凝结民族智慧,因地制宜创出生存之道


苗族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因地制宜,依山而开加榜梯田,随山势的变化而变化,最大的不过一亩,最小者仅有簸箕大,大多数田都是只能种一二行禾的“带子丘”和“青蛙一跳三块田”的碎田块,而这样的一坡就能有成百上千亩,坡度最长也可达到二、三百米长,而且大小形态各有不同。

加榜梯田凝结民族智慧,因地制宜创出生存之道


世世代代的勤劳的苗乡人居住在此,深耕细作,将这一片加榜梯田管理得井井有条,也靠着加榜梯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苗乡人,人们热情友善,不被外界的世俗所打扰,农忙时节劳作于田间,农闲时织布染衣,坐在田间聊天,唱着民歌。当远方有客人来到这里时,家家户户的苗乡人热情招待,欢迎着客人。

加榜梯田凝结民族智慧,因地制宜创出生存之道


加榜梯田一眼望去,不仅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而且线条优美,梯田间的山村、小寨与梯田环境相辉映,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无不体现出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给人一种“人间仙镜,世外桃源”的感觉。每天清晨,一层层云雾从河边缓缓升起,这些美丽的梯田连同梯田边上的苗乡吊脚楼全都被笼罩在云雾中,远远望去,那些依稀可见的吊脚楼,若隐若现,缥缈悠然,让你在陶醉中生起一种身在幻境的错觉。

加榜梯田凝结民族智慧,因地制宜创出生存之道


梯田美景,四季如画。每年的四、五月是梯田注水的季节,注水后的梯田散发着银白色的光芒,更凸显出梯田的婀娜曲折的轮廓,夏天的梯田,到处是一片青葱稻浪,如一块块绿毯迎风漂浮,十月的梯田,由于海拔高低不同,同处于一座山坡的梯田,黄色由浅变深,形态各异,共同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冬季,注水的梯田中夹杂着一些收割禾穗后的金色糯禾稻草和一些绿色的绿肥地,连同散落于田间宁静的苗家吊脚楼,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中国山水画。

加榜梯田凝结民族智慧,因地制宜创出生存之道


当你身处其间,一步一步走在田埂间,看着一块又一块苗乡人辛苦开垦出来的梯田,大大小小不一,但又充分利用了每一分土地,流水流过一块又一块的梯田,流进了你的心田,洗刷尽心中的烦恼,微风轻轻吹过田间,带起阵阵涟漪,凉爽之感扑面而来,畅快至极,看着田间苗乡人的一起一伏的劳作,勤勤恳恳地打理着田间种植的水稻,没有那么多远大的梦想,只需要将眼前做好,到金秋时节能够丰收即可。

本文由旅游员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梯田   桑植   黄土高原   苗族   加车   田埂   因地制宜   丘陵   田间   水稻   地块   水土   山地   乡人   土地   智慧   民族   地区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