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翻开成都的地理卫星图

跨越龙泉山,再向东

手指划开,放大

可以看到有一颗蓝色的“宝石”镶嵌在东部新区

这颗“宝石”就是被誉为“天府明珠”的

三岔湖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三岔湖,四川省第二大湖泊,成都人的后花园。湖边层峦叠嶂,山光水色。


三岔湖有113个孤岛和160多个半岛,拥有长达240公里蜿蜒曲折的湖岸线。群岛密布,蔚为壮观,被成都人亲切地称作“马尔代夫”、“离家最近的千岛湖“。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鸟瞰三岔湖。蒋大豆子/摄影


但在人们领略秀美风景、品尝美味河鲜的同时

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三岔湖的前世今生


许多成都人不知道的秘密是——

三岔湖湖底,竟然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而这个故事要从很多年以前说起……


1

湖底小镇的千年往事

三岔湖其实并不是个真正意义上的“湖”,而是一座水库。


三岔湖又名三岔水库,1975年3月动工修建,1977年2月完成现有规模,不仅有27平方千米的水面,还有2.27亿立米蓄水。


如此之大的三岔水库,其所在地是原来乾封、三岔镇的旧址。为了修建三岔湖,当年的乾封、三岔旧址都被淹入了湖底。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历史追溯到千年前的西魏时期。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古乾封镇,不仅为西魏婆闰县县治之所,还是主要的商贸及物资集散地。


由于经济发达,市镇繁荣,又有政区优势,宋代时期,乾封镇还出现了以许奕为代表的文人官吏。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资料图据网络


明初,由于四川移民增多,加之政区变化,乾封镇地位开始下降,而离乾封十多公里的三岔镇开始替代乾封镇成为新的商贸及物资集散地。


清雍正元年,三岔镇正式建镇设治,取代乾封镇而取名“永鑫场”。由于永鑫场北上成都、东下简阳,西通仁寿,所以被人俗称为“三岔坝”,而其“永鑫”之名渐渐被人淡忘。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清乾隆时期地图,红圈处为“三岔坝”。摄于简阳规划馆


三岔坝的繁荣首先体现在会馆多。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后有一次大的移民,来三岔的有五个省的人。


两湖的人建立了真武馆,贵州人建立了贵州馆,江西人建立了万寿宫,广东人建立了南华宫,再加之本地人建立的文武宫,三岔坝当时共有共有六处会馆。


要说三岔坝辉煌的时期,不得不提1926年至1930年的化铜时期。


当时,仁寿、资阳等地收集铜钱的商贩,将铜钱运到三岔,化铸成数十斤一个的大铜板再运到成都。到了成都,再由当时的军政府将铜板铸造成二百文的通用铜元。


当时的三岔坝,通宵达旦,火光彻天,因为化铜的原因,促进了三岔坝的繁荣,因此三岔坝有“小成都”之称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资料图据网络


三岔坝的命运转折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建设三岔湖水库,原来的乾封、三岔旧址变为湖底。在旧址不远处,新的三岔镇巍然崛起。

2

历时10年打通龙泉山

三岔湖建成的背后,是一段史诗。


曾经有一首民谣这样唱道:“天府之国仅西川,四川中东不沾边”“西泽东旱数千年,穷富分明两重天”


地处川西夏旱与川东伏旱过渡地带的简阳,受夏旱与伏旱的双重影响,干旱频繁,素有“十年一大旱,三年两头旱,冬干夏旱年年见”的说法。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受旱群众排队挑水。图据简阳规划馆


20世纪60年代,都江堰东风渠四期灌溉工程建成,一山之隔的龙泉、双流都用上了岷江水。于是“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成了饱受干旱之苦的三岔、贾家区人民改变生产生活现状的夙愿。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20世纪60年代,都江堰东风渠四期灌溉工程建成。图据简阳规划馆


为破解缺水困境,龙泉山灌区工程于1970年2月开工,建设渠系37条以及三岔湖、张家岩、龙泉湖等3座水库,是国家重点水利建设项目。


据《简阳县志》记载,整个工程为期10年,经历了龙泉山枢纽工程、渠系配套、修建三岔水库(三岔湖)、修建石盘水库(龙泉湖)。


工程建设几乎动用了全县所有青壮劳力,20余万人参战,年龄最大的58岁,最小的仅17岁,其中还有不少从抗美援朝战场回到家乡的志愿军。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修建三岔湖的情景


如今的三岔湖水面以下,全部属于当时三岔场镇,引水灌溉需要将这里居民全部迁移。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当年没有现代那么高级的设备,建设大军用钢钎铁锤,肩挑背扛等最简单的方式,打通了8000多米长的龙泉山隧道,引水入湖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三岔水库于1975年3月1日动工,1977年春开闸放水。1980年1月,整个龙泉山灌区工程竣工。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摄于简阳规划馆


数十万人、历时10年,用智慧和血汗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激情岁月”。


汩汩清泉,从都江堰流向龙泉山以东,润泽着百万亩良田良田,也由此造就了仅次于泸沽湖的四川省第二大湖——三岔湖,以及被誉为“人间瑶池”的龙泉湖。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三岔湖,其实是都江堰龙泉山灌区水利工程的大型屯蓄水湖泊,其影响力辐射整个资阳、眉山、内江水系。


三岔湖对整个都江堰灌区的意义,甚至超越了其本身的建设,它将都江堰灌区灌溉面积从280万亩扩大到1200万亩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摄于简阳规划馆


三岔湖自1983年起正式对游客开放,1993年列入《世界名湖录》。山、水、岛交相辉映,风光曼妙。时至今日,当年轰轰烈烈的引水工程已不太被人们所提及。


如今,当赞叹三岔湖这颗“天府明珠”的美丽时,也应当铭记当年库区人民作出的贡献。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矗立在三岔湖观景台下的水利工程纪念碑

3

未来之城的崭新地标

一江碧水长流,润泽良田无数。


三岔湖是有阅历的。它承载着本地居民的乡愁,代表着库区人民血汗凝结的“激情岁月”,也彰显着公园城市青山绿水的美丽风光。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但三岔湖也是崭新的。


240公里湖岸线,湿地面积达3平方公里,各种岛类繁多,山、水、岛交相辉映。这样的绿水青山,对成都而言,是一片能够提升城市价值的生态本底。


三岔湖位于东部新区核心地带,将在这个被称为“未来之城”的区域,发挥出带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今年以来,三岔湖边出了不少新动静,一出手就是世界级!


如今的三岔湖是天府奥体公园重要组成部分,以三岔湖为核心资源,天府奥体城正打造水上运动中心及沙滩排球场等运动场馆,总规模约40平方公里。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三岔湖环湖已布局国际会都岛环湖马拉松赛道三岔文化港成都七中等重大功能性项目。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国际会都岛效果图


三岔湖东岸约600米,就是红谷湾公园城市社区项目,总用地面积约600亩,总投资约72亿元,建成具有山地特色的城市天际线。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可眺望三岔湖的东部新区马鞍山观景台


9月27日,成都地铁18号线首开段正式开通运营,从火车南站至三岔站用时约30分钟。三岔湖附近的三岔站TOD项目,设计面积2080亩,实施范围573亩,总投资137亿元。


以三岔站TOD和市民中心为核心起步区,有序推进核心区路网、人才公寓、林栖公园、公园大道一体化景观、智慧国际、交投大厦、民航科创等项目建设。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三岔站TOD片区效果图



三岔站还将有一个超大亮点——空中慢行系统,也叫“成都版”高线公园,这个“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的错层次公园,你喜欢吗?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效果图


不仅如此,成都体育学院整体迁建,就搬到了风景秀美的三岔湖的边边上。未来,15000名学生就可以在附近的三岔湖,尽情享受运动的热情,赛事的活力~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今年10月,市政府同意《成都港总体规划》批复,根据规划,成都港划分为锦江港区、沱江港区、三岔湖港区,形成以“两江一湖”港区为主,其他港点为补充的总体格局。


三岔湖港区作为成都港的重要港区,以发展游艇经济和水上运动为主。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成都港三岔湖港区规划图


居高望远,百岛林立

星罗棋布,大小各异

三岔湖的山水之幽、生态底色

只是公园城市大美形态万分之一

有时间,去三岔湖转转?


三岔湖,水底竟沉了一座千年古镇

蒋大豆子/摄影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微成都、四川日报、成都东部新区、成都日报锦观,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小编,将及时更正删除。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简阳   仁寿   都江堰   龙泉   灌区   湖底   良田   旧址   成都   水底   港区   天府   古镇   水库   千年   时期   公园   工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