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文图|远山墨雨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已进入第四站,我们继续西行,走位于䘵丰市广通镇的回蹬关,这是“九关十八铺”中的第八关,因为徒步区域离昆明的距离越来越远,车行时间加长,所以本次活动只安排走一关。

历来是云南交通重要枢纽的广通镇附近有众多的古迹、村庄,植被茂密、景色宜人,有很多适宜徒步的好线路,除了回蹬关旧址,我们还走过了西堡桥、寂照古庵等地,手机软件记录行走距离为15公里,在“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中,本次行程是最轻松的一站。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74位伙伴参加活动,我们包乘两辆旅游大巴车往返昆明与广通之间,两地相距离150余公里,全程为高速公路,单边行车时间为2.5小时左右。

早上8点整,我们从拓东体育馆出发,10点30分左右到达广通镇西堡村附近,与早到那里的广通驴友汇合后、开始徒步,经过西堡村、西堡桥村、攀登鹅头山(又名“峨头山”)、走回蹬关旧址、登半山之上的寂照禅院、穿过朵达村,16点50分到达公路、结束徒步,大巴车在那里接我们到广通镇,在镇上享用了有当地特色的红烧肉野生菌火锅,晚餐后乘车返程,20点30分左右回到昆明,结束周末徒步活动。

周末徒步活动,走古道、穿山岭、品美食。丰富多彩;虽然天气有些炎热,我们却乐在其中。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行程轨迹、海拔升降示意图。

徒步区域位于广通镇西部,大部分属西堡村所辖,集村庄、田园、水库、群山于一体,田园里稻谷金黄、道路两旁鲜花盛开,山岭中古道穿越、植被茂密、风景万千。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现在的地图上有“回蹬关”这个地名,它位于广通镇西部的鹅头山上。关址是早已被毁坏了,据说前些年当地有关部门进行了考察、确认,明确了关址所在之地,去广通徒步的友友们都会去回蹬关走走。

感谢广通驴友专程参与我们的活动,并引路前行;在密林深深的原始森林中行走,难免会有走错路的风险,因为有他们带路,我们减少了很多弯路、错路,走得相对轻松了。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回蹬关,曾经是一个有故事的关隘,现在是风景秀丽的地方。

回蹬关是“九关”中的第八关,建于明洪武十六年(1384年)。清朝咸丰年间因战争毁关。

关于它的故事还真有不少,最有名的是:相传在公元762年,唐代南诏国的开国之君南诏王阁罗凤领兵东征昆明,行至关前突遇大雨滂沱、雷电轰鸣,军师将卒劝其回马下岭,因而故得名“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回蹬关关址所在地是一排高大茂盛的古树,枝繁叶茂、绿叶长青,听当地友友叫它“洋草果”树,目测更像是黄连木一类的树种,下山后我们在朵达村见到一棵有300多年树龄的黄连木,与回蹬关旧址处的古树颇为相似。

据说,当年在回蹬关有驻兵、有兵营,关隘被毁后这里还曾经有过大户乡绅一类的行宫,如同堡垒一般、很是壮观,后来也被毁了......现在去到回蹬关,能看到的是漂亮的古树、飘满了红色浮萍的水塘,在关口处的草地中,不时还能遇见几块破碎的青花瓷片……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我们在鹅头山中午餐休息后,沿着山间古道一路向西、往回蹬关方向穿越,路遇一段残破的泥墙,早已长满了野草、青苔,与周边的树林融为一体了,没有人知道它的用途、也没有人知道它的起始,我们就当它是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浪花,早已融入这片绿色的世界中了。

林中松林苍翠、树影斑驳,历经风雨、树姿各异,美丽的扭曲与坚强的挺拔并存;山坡上、松针下,一片一片白花花的菌菇特别显眼、让人怜爱......友友们说它是“鸡枞花”,可食用,不过看它娇小金贵、得小心侍弄,我们都只看、只拍照,不忍心破坏它们好看的模样......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古老的寂照禅院,茂林修竹、环境清幽。

位于半山之中的寂照古庵是一个有历史的地方,据说始建于明洪武年初,由回蹬关土巡检司杨宝独立捐资创建,明、清期间多次维修。

道路边的指示牌上、手机地图上的标注,都将这里叫作“寂照禅院”,我们从这里路过,在那里短暂休息,参观一下院中清幽的环境、古老的寺庙建筑后下山。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本次活动的行程有很大一部分走在林中道路中,数米宽的路面长满了绿草,路旁树荫茂密、野花点点,花香、草香,混杂着树叶、泥土的味道,融合包围在我们周边,呼吸着好闻的气息、行走在软硬适中的路面上,就算是在27度高温的烈日炎炎之下,我们也乐此不疲。

大家笑言,走在千年之前老祖宗留下的“国道”之上,是一种轻松惬意的体验。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红烧肉野生菌火锅,鲜香美味、醇厚浓郁。

这个季节的野生菌是云南人餐桌上备受青睐的美味,很少有人能够拒绝野生菌的诱惑,吃野生菌的方法也多种多样,炒、煮、炖皆可。

与鸡、鹅、排骨一类的食材同煮火锅,是很多地方餐馆里常有的方式,有广通特色的红烧肉菌子却是很少听闻,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是第一次尝试。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这里菌子的吃法还是火锅,配料却是不同。将用排骨一类熬制的高汤放入锅中,加入切成薄片的菌子同煮,其中最重要的配料是红烧肉罐头,味浓肉烂、肥而不腻。

将众多食材、美味荟萃于一锅,加火煮熟煮透,鲜香扑鼻......菌子鲜嫩有韧劲、汤汁浓郁,顾不得天气炎热、大汗淋漓,一碗红烧肉菌子下肚,唇齿留香、余味无穷......美哉。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行程至此,昆明走进自然户外群组织的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已走到了第八关--回蹬关;回顾走过的“几关”路线,我们发现它们大多已分布在建设中的昆楚高速公路复线周边了;换句话说,将古老的“九关”连起来的线路与现在在建的高速公路路线有了很多惊人的重合......不禁让人感叹老祖宗的智慧。

大家笑言,其实祖先早已找到了理想的交通线路,只是碍于当时技术、经济的限制,只能建设“滇西大马路”这样的工程;如今技术进步了、经济发展了,架桥、开隧道,天堑变通途,千年以前的“滇西大马路”变成快捷畅通的高速公路,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事了。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下一站,我们将走第九关--鹦鹉关,它位于天申堂、距离云南驿站不远,保存了一段完好的古驿道景致,非常令人向往。

鹦鹉关距离昆明较远,值得徒步、参观的地方不少,群里安排下一站活动行程需要两天时间;鉴于中秋、国庆将至,从假期时间安排考虑,我们的鹦鹉关行程将安排在国庆之后完成,令人期待。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四:回蹬关

(2021年9月11日,星期六)

相关阅读: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之“九关十八铺”,我们首站走老鸦关、炼象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活动之二:南平关、响水关

徒步寻访滇西大马路、走“九关十八铺”系列之三:勒马关、赵普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半山   黄连木   关隘   系列   禅院   昆明   旧址   红烧肉   茂密   鹦鹉   古道   高速公路   行程   火锅   距离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