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三年,有我们永远不能磨灭的记忆

【按:《中师生》公众号得天下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创建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分享黔西师范学校毕业生覃文友老师的文章《我的师范生活》 。《中师生》公众号正在筹备《中师生》公众号纸质版的编辑,并进行《中师千校文集:我和中师学校》系列图书征稿工作,欢迎中师生提供有关中师学校生活、学习文章。并诚邀加入编委会。】

中师三年,有我们永远不能磨灭的记忆


原题:我的师范生活

作者:覃文友

原黔西师范学校九八级(四)班全体同学,原计划利用这个暑假聚一聚,后因疫情防控的原因,未能成行,深感遗憾!回忆起那些年的青春时光,涌起许许多多的画面来……

我的父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就是一名山村民办教师。我三岁多的时候,就在父亲的课堂上、也是自家堂屋里,成为他众多学生中的一员,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所有科目都是父亲一个人教。因为有这份情结在,更是因为当初民办教师微薄的收入不足以支撑整个家庭的开支,学习成绩一直优秀的我,冲着毕业后那只所谓的"铁饭碗",初中毕业时就懵懵懂懂、极不情愿的被父亲安排考师范。

中师三年,有我们永远不能磨灭的记忆


1998年,师范入学体检时,我138cm的身高,36公斤的体重,是多么"鹤立鸡群"!多么"与众不同"!当穿上人生的第一双新皮鞋,在父亲的陪伴下,背着三亲六戚送的床单被褥,坐了一个多小时面包车,怯弱地走进黔西师范的时候,满街跑的红包车(三轮车),道路两旁茂密的梧桐树,宽敞整洁的校园和写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标语的教学楼,都让我这个第一次进城的乡下孩子,感到无比的新奇,也有些紧张和窘迫。

二十多年光阴荏苒,白驹过隙一晃而过。

在我十四、五岁的年月,能与黔西师范九八级(四)班的其他45名同学,在三年的时光里一起成长,是多么幸福且幸运的事。无论是熄灯后寝室里窸窸窣窣的卧谈,还是在樱花盛开的校园里,晚自习后实验楼旁路灯下影影绰绰的身影,亦或是当初一锄头一锄头挖泥巴、一撮箕一撮箕抬出来的,如今绿茵茵的足球场上,所有的点点滴滴,往事一一再现,犹在昨天,历历在目。

中师三年,有我们永远不能磨灭的记忆


班主任欧阳,个子不高,年长我们几岁,刚从贵州民院毕业,就当我们的班主任。初上讲台,面对来自黔西、金沙、大方三个县的46名学生,我猜想应该也是十分紧张的吧!至今依然记得,毕业时你在留言册上的个性签名:"肥肉与睡觉,还有灿烂的微笑"!的确,你那胖嘟嘟的微笑很治愈。课堂上,你讲鲁迅先生时说: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讲贾宝玉时说: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忠于女儿;生气时你拍案而起,大骂"烂斯儿些不听话";即将毕业时,和我们一起哭、一起唱《萍聚》,晚自习给我们表演模特步伐……当然,最让我们佩服的,还是你一边不准同学们谈恋爱,自己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悄悄把周老师拿下,我们刚毕业出校门,你们就"明目张胆"的带头结了婚。

中师三年,有我们永远不能磨灭的记忆


师范三年,很多老师在我们心里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退休后返聘回来上课的田裕丰老师,数学课严肃严谨,眼镜永远架在鼻头,镜架上方远视同学、通过镜片看课本,时间长了,调皮同学在课堂上肆无忌惮做小动作,老师也看不见;哲学老师黄世瑾,上课安排我们先看书,自己板书一黑板,掐着摇滚手势给我们讲:"什么是哲学呢?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作业根据书写认真程度打分,甚至于我把语文课本抄成哲学作业的答案,依然可以得到高分;心理学老师陈捷,一只手拿着黑板擦不停檫黑板,另一只手不断推眼镜,是每节课的常规动作;永远不走下讲台的历史老师赵焕超,同学们把讲台旁边柜子里面的电视机打开,整节课关掉声音看球赛,

美术老师潘淑,全班同学都在数,一节课老师究竟要说多少个口头禅"那么";化学老师李发传,除了像在肩上扛炸药包的投篮姿势外,我们那时更多关注的是你的那些八卦;数学老师李健,你说我在你课堂上"思绪万千",至今还记忆犹新;作文选修老师王国经,在课上讲自己年轻时的风流韵事,讲处女大作:"大雪满山坡,泪满洞冰河。风吹屁股冷,留起明天窝",令人忍俊不禁;语基老师石平,上课时忘记拉裤子拉链,同学们故意不提醒;音乐老师张金燕,教我们吐纳吸气,用闻花的感觉练声;英语老师周莉,男同学私底下都在议论你大胆的穿衣风格;教育学心理学老师江永昌,风趣幽默又健谈,讲小个子有小个子的风度,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孙元超老师,我唯一一次物理单元检测考了全班第一,专门把我叫出教室鼓励我、表扬我;物理选修课老师罗明星,上课时烟不离手……

中师三年,有我们永远不能磨灭的记忆

体育老师夏忠贵,上课姗姗来迟,因为我招呼同学集合的声音过大,莫名奇妙惩罚我和另外一名同学"俯卧撑",骂我"没有三泡牛屎高",接下来师范6个学期,我3个学期补考体育,直到后来长个子,有运动能力了,能跳高跳远、能在球场奔跑了,才"幸免于难";还有记不清楚全名的生物老师,因为我们学期考试没有考好,发飙说:"吃猪草的都比我们聪明"……这些老师都让我记忆犹新。

当然,说起黔西师范的老师,时任学生科科长的朱运怀老师,是永远不能绕开,也不能忽略的人。个子高、黑胖胖、络腮胡,十分威严、不苟言笑,不知道源于什么原因,看上去并不慈祥的朱老,学生偏为他取一个"朱妈妈"的昵称,我想更多的应该是要传达大家的敬畏心吧!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学校风云人物、传奇人物,在黔西师范历届毕业生中,"朱妈妈"都有很多神奇的传说故事。记得入校才两周,"朱妈妈"就在下课的路上堵住我,点名要看我的周记,让我惊慌失措;师范三年,深夜时"朱妈妈"办公室的灯光和每月初学校公示栏的操行分数一起,无时不刻不刺激着全校学生的神经。有一次,我们寝室关灯后聊天,他站在楼道听半天后,有节奏的敲门提醒:"袁和兵,嫑讲话了!"当传说中"听音辨人"绝技出现在身边时,还是让人特别震撼。

中师三年,有我们永远不能磨灭的记忆


因为比邻经济较发达的遵义,印象中的金沙同学比其他同学活泼、外向、开朗得多。师哥师姐中,调皮捣蛋的也数金沙人最冒头。总体来看,我们班同学比较单纯,比较出格的事,莫过于偷摸着谈谈书包恋爱、城里面初中毕业的男同学和调皮的师兄们玩到一起,师兄们打架时站站台、壮壮胆,呐呐喊、助助威,还有一些班级的内部矛盾,因为我当时太小,没有进入圈子里而不知晓,大致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师范三年,我与同学们的相处,大致上经历了自卑、试探、融入、自信的过程。

中师三年,有我们永远不能磨灭的记忆


师范入学前的体检,我因为身高的原因差点进不去,为此也曾暗自高兴,进不去师范就可以理所应当的读高中。当时,除了父亲坚持让我读师范外,我的初中老师都希望我去读高中,考个好大学。记得体检时,138cm、36公斤的我在几百人中,显得那么的显眼,县中医院的医生老是觉得我是混进去玩耍的小孩子,多次赶我出来。为了体检蒙混过关,父亲教我作弊,穿一条很长的裤子,测量身高的时候把裤脚放下来,偷摸着踮起脚尖。记得先测量的是体重,36公斤,我从体重秤上站下来量身高时,医生用一个直尺往我头顶一靠,141cm。可能因为垫着脚导致站立不稳,精明的医生发现不对后,用直尺挑开我的长裤脚,威严地说,放下去!138cm,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我的身高就这样被大家无情的嘲笑。后来几经周折,我以年龄小,还没有长个头为由,几经波折后总算进入了师范学校。因为个子的原因,我那时是极度自卑的、失落的。

进入黔西师范后,我年龄小、个子小,变声期都还没有到,说话还是童声,男同学们都不屑于和我玩耍、与我交朋友。班上的几位女同学和我玩,现在想起来,应该都是觉得我小,不会有什么坏心思,更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相处起来比较安全吧。她们甚至叫我"幺妹",给我取绰号"小米花",直到今天,这个绰号都还和我如影随形。同学们偶尔相聚的时候,也觉得这样叫着亲切一点。因为我和部分女同学走得近、玩到一起,寝室里的男同学经常拿这事取笑我,我为此据理力争,哭过鼻子、甚至与室友打过架,其实无非就是想证明自己是男子汉,在努力的试探着想要融入这个集体。

中师三年,有我们永远不能磨灭的记忆

真正融入班集体,适应师范生活,对我来说是有那么几个标志性事件的。第一是我有了暗恋的对象,我是全班甚至全校最矮的男生,她是全班甚至全校个子最高的女孩子之一。开始我是含蓄而怯弱地偷摸着喜欢,下课时偷瞄,她打篮球时混在人群肆无忌惮地敲饭盒加油;后来经常向她借书,还书时把表白的纸条夹在书里;最后我自己忍不住,与同寝室的室友分享,殊不知得到的却是大家无情的嘲笑,被当作天大的新闻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到全班同学中。

这位女同学后来迫于"舆论"压力,在一个晚自习后,专门找到我说了一句"我们之间不可能",让我失望失落了好久。第二件是有女孩子向我表白,同寝室一位男同学长我一岁,和我一样是中秋节生日。他朋友多,生日过得很隆重,还有很多其他班的同学都参加了,师范第二年,我也跟着他蹭过了一个热闹的生日。胆子大的同学,用温水瓶装了散白酒、啤酒,带着上县职中对面的山坡上,大家一顿畅饮,后来就着月色、趁着酒劲,有男同学大胆的向女同学表白了。个子和我差不多高的一名女同学,当着众人的面,直白的冲我说一句:"我喜欢你",当时就把我吓懵了,一句"怎么可能"冲口而出。那是一个直率坦荡的女孩子,虽然当天晚上她醉了,一路骂骂咧咧的回寝室来,但还是感谢她,让我第一次感到在这个班集体的存在感,开始觉得自己真正算是师范学生的一员了。

中师三年,有我们永远不能磨灭的记忆


说来搞笑,让我在班上甚至整个师范学校扬名立万的,居然是我大得令人吃惊的饭量。不知道是因为长个子的原因,还是运动量过大,小小个子的我,饭量大得出奇。每次进食堂打饭的时候,最喜欢和女同学一道,她们饭量小,吃不下一个饭,就每人向我匀一点。班上的学霸姚同学不信邪,在一个下午放学后专门和我打赌,请我吃馒头,我们一起拿着刚出笼、热气腾腾的馒头,围着食堂门口的大树转圈圈,我一口气吃了9个馒头后,又和他一起拿起饭盒吃晚饭,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那时,师范校园里和学校门口都有很多小餐馆,许多同学到小餐馆包餐改善生活,每月大概120元左右。我也去了,一个月后,老板专门给我讲,要继续包餐可以,多吃一个饭必须加五毛钱,我因此还被大家取笑了好一阵。除了饭量,能让大家想起我来的,就是球场上不知疲倦的奔跑和精准的三分球。当时的师范校园,最吸引人眼球的,除了抱着吉他唱任贤齐的《伤心太平洋》、张信哲的《过火》等爆款歌曲外,就数奔跑在球场上飒爽的身姿了。我没有音乐细胞,就选择了运动这条路。因为个子矮小,开始时独自一人抱着20块钱一个的胶球,经常趁着太阳大或者下晚自习后,找一块人少的场地,独自练习。中二年级下半学期开始,我逐渐可以代表班级走上球场,因为精准的三分球,得到越来越多同学的认可,也有越来越多的学弟认识我,内心作为师范学生的那份自信才慢慢的树立起来。

中师三年,有我们永远不能磨灭的记忆


翻看师范毕业时的留言册,我师范三年留给大家深刻印象的就三件事:长得最快的个子(从138cm长到160cm,参加工作后又长了八九厘米)、出奇大的饭量和球场上精准的三分投篮。

中师三年,有我们永远不能磨灭的记忆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回想起来,二十多年前的师范生活,似乎仍在昨天。如今,同学们多数在教育战线上奉献自己的热血青春,也有些已在其他各行各业斩头露角。岁月这把无情的杀猪刀,带走了我们的年岁,消磨我们的时光,但是永远不能磨灭我们青春的记忆。下一个二十年,下下一个二十年,我们依然还会在一起!

中师三年,有我们永远不能磨灭的记忆

作者简介:

覃文友,男,贵州省黔西师范学校九八级(四)班学生。师范毕业后在山村学校教书五年,2005年至2007年在贵州师范大学进修后,陆续在乡镇办公室、县直机关工作多年。现为毕节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一级主任科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中师   金沙   黔西   饭量   师范学校   晚自习   女同学   个子   师生   师范   父亲   记忆   同学   老师   学校   学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