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中师生留在乡村,大学校长如此夸耀感觉变味?

几日前,有幸听到一位师范学院校长的讲话。这所师范学院,曾经是一所中师学校。

90%中师生留在乡村,大学校长如此夸耀感觉变味?

这所师范学校,像全国许多地方的中师学校一样,因政策的原因,在2000年之后,升格转制成本科学校。

学校升格,校长升级,处级单位升格成厅级单位。

这位校长先讲到了中师教育的办学方法,育人理念的优秀之处。并结合自己学校情况,讲到了中师生毕业后的情况。

他说,从1980年到2000年间,学校共培养了15000多名中师毕业。前年,他们调查发现,这些中师生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校教育的人达到94%。在乡村中小学校工作的人达到90%。

这位校长,用这个数据想说明中师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忠于乡村教育的人,用他的话说,就是留下来的人。并想佐证中师教育的优秀或者成功。

听到这样的话,做为一名中师生,做为一名多年来一直关注中师教育的人,我心中感觉一丝的悲凉。

一代中师生,奉献于中小学校,坚守于乡村教育,这是中师教育的正能量。但是,这位校长用这样的数据,感觉不是在致敬或者赞誉中师生,而是用来装点他们的学校的门楣,夸赞他们学校的办学成功。让人感觉有一股别别的味道。

这位理工科大学毕业师范学院院长,虽然是博导,教授,但是,他并不理解中师生,他内心深处,认为将这些中师生牢牢的留在乡村,囿于中小学校,就是中师教育的成功?

我认为,他错了。

有多少中师生,天资聪慧,让他们读重点大学,成为钱学森,季羡林,不好吗?

有多少中师生,有成为名师的潜质,小小年纪,便被圈于偏僻乡村,大山深处的小学校,没有了平台,终生无为。如果给他们一个好的支点,他们可能会有更高的发展。不好吗?

有多少中师生,在乡村学校,吃了多少苦,荒了人生,废了前程,却不敢误了学生。让他们一生,更幸福一些,不好吗?

一位中师生讲了一个故事:他的一位中师同学,有才有貌,因为在乡村教学,婚姻家庭和工作的诸多不易,让他在40岁,走上自绝的路。

90%中师生留在乡村,大学校长如此夸耀感觉变味?

我们总结中师教育的优秀做法,我们致敬一代中师生的奉献精神,但是,我们不能接受这样的夸耀:用中师教育致使多少中师生留在乡村,留在中小学校来标榜中师教育的成功。

这位校长,他不懂中师教育,更没有深入理解于一代中师生的人生。他只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借着着深厚学术背景,地地道道的政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师生   乡村   中师   感觉   门楣   中小学校   师范学院   大学校长   校长   优秀   单位   情况   学校   人生   数据   旅游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