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大山最能激发灵感,随笔就是触动心弦的作品!

回村记(走进乡村看小康)

胡建武【荐读荐转】

  农历七月二十八的下午,我回到了经常入梦的村庄。

  这是我的家乡,潭头镇东山村——豫西山区一个只有千把口人的小小村子,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小村庄。我最早的创作,便从写这个邮票大小的地方入手,所有感知无不来自山村的滋养。

  上地理课,老师教我们从画村庄地图开始。我越画越觉得像贝壳。到现在,我依然觉得这个村子好像是从上古湖泊随潮水漾上岸的一枚扇贝。

  村庄背北山面南水,熊耳山奔腾而来,在这打了个旋;外方山呼啸而去,在这打了个尖;伊河水在她对面抛个媚眼,又旖旎而去。这枚扇贝就像被遗忘在森林里,又被岁月包装成琥珀,保持着宁静和端庄,在沉寂和舒适中,亿万年的存在。

果然,大山最能激发灵感,随笔就是触动心弦的作品!

  这个村子和山区其他村庄几无区别。有山有梁有沟有凹。前梁、胡家岭、马圪耷……东面北面略高,构成“扇贝”的仰起的侧脊;蔺沟、御史沟、老鸦沟、下河沟……自台地向东向西向南发散,那是“扇贝”纵深的纹路;X型交错的村道是“扇贝”的筋脉,炭凹、西凹、南凹、水泉凹是分布在“扇贝”四周的气眼。

  或许因为被冲到岸上,缺水是这颗“扇贝”的遗憾。耕作劳息的村民,面临着缺水这个世代难题。因而东山村民造的井和别处的井也不一样。

  最高的井是胡家岭水井,为了涵养雨水,井口直径很夸张地造到一丈有余,雨天接雨水,平时用盖板罩住,害怕人跌落。尽管如此,终究还是出事。一年冬天,我本族奶奶便是在井台打水时坠落亡故,全村的空气因此阴霾了数月,家家户户看着孩子不让到井台去,甚至到附近看上一眼也不允许。

果然,大山最能激发灵感,随笔就是触动心弦的作品!

  最繁忙的井,是大队部附近的那口水井。为避免发生争水事件,给二三队的群众划片用水,还得供村学校师生用水。我记忆中,每次从井房过,都有大群人排队打水。手摇辘轳的声音、铁桶碰井壁的声音、边打水边聊天的嘈杂声音昼夜不会停歇。

  最救急的水井是“一队”井,因为它地势最低,所以派的用场最大,其他井没有水了,人们才到这里打水。

  最可怕的井是水泉凹井,实际上是一个半米见方的小井泉,离村好几里地,挑担水得一晌,劳动量想想都可怕。小时候弄“水荒”,能取回连牲口都不好好喝的“煤水”回家,也是一件庆幸的事情。

果然,大山最能激发灵感,随笔就是触动心弦的作品!

  往事不堪回首,东山村缺水的历史延续到5年前才得以结束,现在村里好多人家实现了洗热水澡,这可是过去村民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有井水的地方必定有故事。水井虽然失去了原本意义上的作用,但东山村一定有新的故事续写。这次回村,我带着采访的任务,走向记忆中最繁忙的大队井,远远地看到井楼靠墙的条石上坐着两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穿着明显早于眼前节令的棉衣,默默地抽着自制的卷烟,其中一位老太太,靠着砖墙边打盹儿,边有一句没一句地回应着老头的问话。

  这都是过去与我家“易瓜而食”的地邻,我赶紧上前向几位递烟打招呼。“哎哟,这不是建武吗?看看,看看,还说什么时间过不快?建武都有白头发了呀,在家时才这么高呀!”文斌哥自己已经变成“白头翁”了,还用手比划了样子给大家看,引起周围一片唏嘘声。

  “建武回来了!”大家正聊得热闹,斜拉里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我扭头一看,是安稳哥。

  他身穿灰色的休闲卫衣,上衣半幅拉链敞开,露出黑色花纹衬衫,胸前赫然别着一枚银质奖章,从里到外透着精气神。

果然,大山最能激发灵感,随笔就是触动心弦的作品!

  “安稳哥,我正想找你哩!”我兴奋地说。2020年,我在网上看到一则他直播卖水果的短视频,觉得很新颖。上次回村,想到果园采访下他。可惜听说车子进不到园子,只能骑摩托中转,因为赶时间,没有如愿。

  我俩就倚着井栏,拉呱起他和村庄的话题。

  “东山村的发展,过去缺水,这不假。现在缺什么?好多人说缺资源,我不同意。咱村的优势是土地。十年前,我租下二队马圪耷坡根朝阳的十几亩荒地,开始试种果树,每年150元租金,没日没夜地忙活,就是不见效益。后来一次偶然机会,在重渡沟旅游吃到一种大沙梨,感觉吃着像苹果一样,渣少,汁水多,味道甜,还爽口。当即就四下打听树种,拿到咱村试种,不想一下子试成了。后来又引进大樱桃。现在有大沙梨一百一十多棵,大樱桃四十多棵。明年二三百棵大沙梨也要到盛果期了……”

果然,大山最能激发灵感,随笔就是触动心弦的作品!

  我问他,效益如何?

  “前三四年白干,两个伙计都放弃了。别人都看我笑话,说我放着安稳不安稳,怪不道叫费安稳……”安稳哥是个健谈的人,说啥就像竹筒倒豆子—毫无保留。“这两年真是见效果,咱的果子不愁卖,一是好吃,地是沙土地,涝雨天气不积水,少雨季节不怕旱,果树朝向好,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果子的口感谁都说和市场卖的不一样,二是售价低,客人图的是新鲜,咱就搞就园采摘,成本不高,比市场价格低好多就卖。去年一万多公斤果子,就园九天半全部卖完,弄到最后,连自己都没得吃……”

  “走,去你园里看看!”上次没有去成园子,听他说真热闹,我迫不及待地说。

  “好呀!现在?可是——”他明亮的表情转瞬又暗淡下来。

果然,大山最能激发灵感,随笔就是触动心弦的作品!

  “不行呀,路不通。倒不是因为修路工程量大,只有不到一公里的距离,涉及老百姓好几家地,当家的不在村里……你回村里看看,村里目前我是最忙的人,外出打工的打工,在家的都是刷子疙瘩带帽儿——指望不上。我是上有老下有小打工走不出去,才尝到今天甜头。所以,请你也帮助呼吁下,村子的希望在地里,地是咱农民的宝贝呀!我不自私,希望更多的人回村里种果子。咱不是旅游景区,照样吃上旅游饭,像我一样直播带货卖给游客,这才叫产业,这才真的叫干出名堂!”

  回城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村史还将继续,未来必定辉煌。车窗外,近处的水花,天边的雨雾,山间的果树,田里的庄稼,由灰蒙蒙变得亮闪闪,由绿油油变得金灿灿——行进的车速把眼前拉成叙事诗一般的故事,蒙太奇一般的掠影,无数个“费安稳”汇集成一支队伍,装点着这个斑斓的田野。(本文配图摄影均由作者现场拍摄)

本篇转自河南思客微信公众号

审稿 李丹 组版 耿彤彤

作者简介

胡建武,河南栾川人。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河南日报》《中国旅游报》等发表文章数十篇,出版有作品集《栾川旅游风物诗画》(郑州大学出版社)、《栾川旅游风物记》(河南文艺出版社)。有多篇文章被收录《河南思客年卷》《放歌崤函》等书中。

《河南思客》编委委员、签约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水泉   水井   沙梨   东山   井台   建武   扇贝   河南   心弦   果树   果子   村子   村里   安稳   村庄   灵感   随笔   声音   作品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