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 李 老 街(散文)


从十一岁离开故乡来到丰李上学,以后又回到这里工作,我在丰李生活已经二十余年了。谈起我对丰李的感情,它的确算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有我的老师长辈,这里有我的同学朋友,这里留下了我青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印记,这里也是我挥洒汗水浇灌桃李努力工作的地方。可以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样熟悉,静静流淌的甘泉河水哺育了我,这里的每一条大街小巷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说起丰李的历史,可真有一些来头了。那参差斑驳的寨墙,庄严肃穆的寨门,喧闹而又静寂的老街,蓝砖黛瓦的房屋,几经修葺的李氏祠堂,一个个陈旧如初的店铺,无不诉说着丰李的历史沧桑。如果你想了解丰李的历史,就先要了解丰李名字的由来。丰李镇现在属于洛阳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但在新中国成立时,属于洛阳县第七区,以后又划归宜阳县长期管辖。在《宜阳县志》里有这样的记载:“明初,李氏从山西长子县迁此定居,希望过上好日子,故名丰李。”李氏家族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精耕细作,繁衍生息,户数由一到十,由十到百,由百到千,不断壮大,绵延不绝。

明朝统一全国后,改革元朝的军事制度,创立了卫所制。中央设立都督府,各省设都指挥使司,重要州府设卫,卫下设制千户所和百户所。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河南卫设洛阳等千户所,洛阳千户所下设丰李等10个百户所,每个百户所有军丁120人,长官称百户为世袭武官。清朝占领洛阳后,丰李百户所解体。雍正年间,在百户衙门旧址上建立了李氏祠堂。丰李百户所之所以称“丰李”,是因为百户姓李,是唐代名相李德裕的后裔。这个家族的堂号是“丰李堂”,“丰”字出自李德裕的名句“象舞严金铠,丰歌耀宝刀”。以“丰李”为堂号,来赞美李德裕的丰功伟绩。李氏祠堂在丰李村的中心区域,坐北朝南,从南到北依次为门楼、庭院、拜殿、正殿。门楼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四根圆木柱撑起整个房顶,房顶覆盖灰瓦,房脊上的兽雕活灵活现。拜殿、正殿均面阔三间。拜殿上方悬挂有一木匾,上书四字“诒厥孙谋”。《诗经•大雅》里曰:“诒厥孙谋,以燕翼之。”现代文的意思是:“为子孙将来善作安排,庇护子孙世代享福。”拜殿后面是正殿。正殿与拜殿紧挨着,十二开木质菱格雕花门精美异常,殿内供着李氏祖先的牌位。

丰 李 老 街(散文)

李氏祠堂建于清雍正年间,初建时只有正殿,拜殿和门楼分别是乾隆年间和宣统年间增建的。建成后的李氏祠堂经过多次重修,《重修祠堂正殿门楼碑记》记载的是公元1908年的一次,那时“正殿门楼屋宇墙壁风雨颓圮,每逢春秋祭奠,后裔睹庙貌而心惨焉”。于是,李家“约会族人,少长咸集”,商议重修祠堂一事,“一时老幼翕然乐从,阖族公议按粮派捐”,于当年重修,当年完工。据当事人介绍,李家祠堂最近一次重修是在2013年。“主体结构没动,仅仅重新刷墙、上漆,换了屋顶青瓦,新增房脊上的兽雕。”李氏祠堂曾经做过学堂,我在丰李上初中时,丰李小学就在祠堂里上课,老师们在此办公居住,熙熙攘攘,以后丰李小学搬至现址,才恢复了李氏祠堂的真正属性。目前李氏祠堂是洛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老李家寻根祭祖的理想场所。

丰李老街还有寨墙寨门。清同治二年即公元1863年,为抵御捻军入侵,丰李修筑寨墙,寨墙用土、卵石夯筑而成。据史料记载,丰李寨为长方形,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00米,引甘泉河的支流虢水形成护寨河。但两侧寨墙因年久失修大都已经损毁,现西边寨墙还保留很少一部分,残高2米。丰李寨原有4个寨门,西门为正门。寨门由青砖拱圈和石材勾砌而成,东、南、北3个寨门已不存在,但西门楼还保存一层,砖石结构,残高约6米,镶嵌有“古洛丰李镇,大清同治二年三月十八日写”砖刻文字。寨门多为砂岩石勾砌,内部为夯土,因年久失修,受自然和人为因素损害,顶部防雨层渗水,石砌墙体出现痼疾、变形裂缝,随时有滑塌的危险,威胁行人和周边居民安全。因为丰李西寨门仍是交通要道,是行人车辆进出丰李中街的必经之地,近年来村民对该寨门多次进行过修缮加固,现在丰李寨门已经成为展示丰李老街形象的重要窗口。

西门楼外的护寨河还保留一座石桥,名为集凤桥。桥宽8米,桥面两侧各有十根青石柱,石柱之间有石栏。石柱、石栏上雕有精美图案。桥洞为圆拱形,高3米,宽2米多。从桥上的题记可知,集凤桥建于1916年春,出资修桥人是清末民初的丰李富商李绍銮,他做的是牲畜贸易。丰李由于距离洛阳和关林较近,交通便利,集市兴起,带动了丰李商业的繁荣,东西大街、南北大街、半截街等街巷商铺林立,外来人口不断增多。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来到丰李的时候,丰李已经有四五千人,现在足有七八千人。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丰李的其它姓氏也多起来,但是李姓以开放的胸襟迎接着外族外姓的到来,他们为丰李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再来说说丰李的街道吧。丰李虽然处于鹿蹄山脚下、洛河盆地的峡谷地带,地势平坦,但这些街道由于历史久远,没有经过很好的规划,都显得弯弯曲曲,没有一条街是横平竖直的。如果你不熟悉行程,冒然走进丰李老街,走着走着就进了死胡同,不知道怎样出去。据我所知,丰李的街道大致可分为东西大街、南北街、半截街、胡同、巷子等多种,主街道大致为三横四纵。三横指东西三条主街道,最北边的街道最为繁华,这里是十里八村群众赶集的主会场,镇政府、电影院、丰李百货大楼和政府机关等都在这条街上,这里店铺林立,人来车往,热闹非凡;中街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过去的人民公社(乡政府),它处于街道最中间的位置,现在空空的院落不免让人联想起计划经济时代的繁华,中街偶尔会有几家磨坊、诊所等,赶集的人们也会由此出入;南街因为距离集市偏远,显得有些落寞,除了一些老房子、老住户,好像没有什么吸引人的东西了。四纵指南北走向的四条街道,最西边是一条大通道,向北一直通到洛阳市区,向南可以通达伊川县,平时有一些小店铺营业,什么打火烧馍的、修自行车的、理发的,集会的那一天卖粮食、农产品的居多;第二道街是半截街,北边连着电影院,南边是丰李人民公社所在地;第三道街较长,北边是丰李卫生院,南边直达鹿蹄山边;村东又是一条通道,南边可以到达伊川县,北边也可以到达洛阳。除了主街道外,那些半截街、小胡同、窄巷子也只有自己去慢慢摸索了,或许别有一番趣味。

丰 李 老 街(散文)

丰李人的饮食、语言与洛阳市老城区差不多。饮食方面,平时家常饭多喝粥、稀饭,吃面条,过年过节包饺子,到饭店食堂可以喝碗牛肉汤、羊肉汤、胡辣汤,吃包子、油条。婚宴盛行水席,但与洛阳传统水席做法不同,多以笼上菜为主,其中独具特色的有燕菜、夹沙肉、假海参等。丰李燕菜别具匠心,是由粉条、剔骨肉、肉汤上笼蒸至少个把小时而成,味道鲜美;夹沙肉是由大肉片中间夹豆沙清蒸而成;假海参的做法也离不开丰李特产粉条,吃着嫩滑爽口,香甜而不腻。丰李人说话,方言难辨,因为大多数字都被念转音了。如果你不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不易听懂的。如丰李镇地名,牛屯不叫牛屯叫奥屯;尹屯不叫尹屯叫秧屯;李王屯会被叫作亮屯等等。俩人一起上街,被说成“斯跟着”,说一个人力气大,被叫做“这人真夹斯”。总之,如果你不在丰李生活十年八年,还真不敢说你是丰李人。只要你一开口,就知道有没有。但丰李人是从不欺生的,丰李欢迎您!

作者简介李兴高,男,
洛阳高新区第三初级中学教师,
中小学高级职称,除日常工作外,
平时喜欢读书写作。
丰 李 老 街(散文)

灵秀师苑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伊川县   老街   洛阳市   石栏   正殿   洛阳   门楼   祠堂   北边   南边   西门   公元   散文   街道   东西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