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志愿军是如何击退美军的呢?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志愿军是如何击退美军的呢?

在朝鲜谈判桌上,美方除了拖这个招数之外,还喜欢快。美军代表常常在不合时宜的时候要求休会,有时甚至在一天的谈判中多次休会,有好多次双方代表在椅子上刚刚坐好,美方就宣布休会。面对美方这种“到会即休会”的做法,李克农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天,美军代表走进会议室,刚刚落座,双方代表就宣布休会,谈判只持续了二十五秒,堪称谈判史上最短的一次。这样的休会打乱了美方代表的部署和节奏,令他们十分抓狂,可又无法发作。


美国人在谈判桌上漫天要价,根本没想和谈。他们其实是想玩两手政策,一边用谈判来拖延时间,一边准备长期作战,双方打打停停,就连谈判中立区也经常发生炮击。有一次,美方的炸弹落在朝鲜总参谋长南日大将的住所旁边五百米,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吓到中朝代表在谈判桌上做出让步,得到战争中得不到的东西。事实证明他们想错了,中国根本不怕他们的炸弹。一九五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双方在确定军事分界线这个问题上再一次陷入僵局,双方争执不下。


最后美军要挟说:既然你们不同意按照联合国军所要求的位置划分界限,那就让大炮、机关枪和炸弹去辩论吧。一九五一年八月十八日,联合国军发起了夏季攻势,我方毫不示弱,以强硬姿态坚决回击,朝鲜谈判被迫中断,双方的较量从谈判桌转移到了战场。为了反击联合国军的猛烈攻势,我军调高射炮兵防护重点目标,集中铁道兵力日夜不分抢修被破坏的桥梁和路线。联合国军炸多少,我们就修多少,时间一长,美军知道陆军打不过,就开始出动他们引以为傲的海、空军。


在三八线以北的志愿军交通运输线,联合国军展开了一场空中绞杀战,先后动用一千一百架飞机对中朝的地面部队狂轰滥炸。一九五一年九月十二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战,双方正面交锋之后,联合国空军的活动区域撤到了清川江以南。到十二月,志愿军共出动飞机三千五百二十六架,击落敌机六十架,击伤二十五架。在整个作战过程中,我们的后勤补给线从来没有断过,那是一条敌人打不垮也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战争一打就是两个多月,双方都意识到一直这么打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再次回到了谈判桌,地点改在了朝鲜开城东南八公里处的板门店。


一九五一年十月二十五日,中断六十三天的朝鲜谈判恢复了。由于美国在夏季攻势中的失利,最终还是在军事分界线上让步了。十一月二十七日,分界线协议达成,但之后双方又遇到了一个僵局,那就是战俘问题。中朝主张战俘问题应该按照日内瓦公约执行,在战争结束之后应该释放并遣返全部战俘,但美方不同意,他们要求一对一遣返和自愿遣返。美国人有十八万战俘,我们手里只有几万,一对一换人,中朝的战俘还是有十几万没办法回来。所谓自愿遣返就更扯了,我们的战俘在美国人那里怎么可能有机会表达自主意愿呢?蒋介石为了让战俘不回去,还派特务去威胁,谁要回去就把谁的心割出来,我们的战俘在他们那儿受到的是非人的待遇,怎么可能不愿回家呢?


美国使出自愿遣返这一招,目的其实是想影响志愿军的心理,破坏他们的战斗意志。中方识破了这一点,坚决不同意美方的提案。但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却想妥协了,他觉得朝鲜的经济和人力在战争中损失巨大,不想在战俘问题上同美国人较劲了。美国提什么方案接受就是了。这时苏联的态度就很重要了,斯大林为了让中国把美国牵制在亚洲,好让苏联在欧洲有喘息的机会,他选择站在了中方这边。有了斯大林支持之后,苏联的先进武器也到位了,中国在谈判桌上的底气就更足了,双方谁也不让谁没法谈了。


一九五二年十月八日,美国单方面宣布谈判无限期停止,为了逼迫中国在谈判桌上做出让步,美军决定还是用拳头说话。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发动了秋季反击战,连连得手。为了逆转被动的形势,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在看到当时战场地理形势之后,计划对中国军队展开大规模的反攻,而这个反攻的起点就是看起来似乎并不起眼的上甘岭地区。其实上甘岭地区暗藏杀机,美军一旦能够夺取这个地区,便能以此为阵地,进攻战略要地武胜山。美军在执行作战任务的队伍方面,动用了常年南征北战,在美军内部赫赫有名的第七师,而且信奉火力制胜论的范弗里特,光是火炮就给军队配备了三百多门。


一九五二年十月十四日,联合国军对上甘岭地区发动攻击,其中对武圣山前沿597.9和537.7高地的攻击特别猛烈。美军出动三百多门重炮,二十七辆坦克,以每秒六发炮弹的速度,将钢铁之火倾泻到志愿军坚守的阵地上。一天内,美军向上甘岭发射三十多万发炮弹,五百多枚航弹,激烈的炮火轰炸让几乎每一点五平方米的土地上便落下一枚炸弹,山面被削去两米后寸草不生。但即便是如此,空前集中的炮兵却依然打不垮中国的钢铁防线。当敌人炮火猛烈的时候,士兵们会暂时据守于坑道,炮火减弱了间隙,则马上回到防守位置,准备迎击敌人。


到了夜间,中国军队还主动对美军展开夜袭,寻求近身搏杀,以削弱美军的火力优势。在志愿军的积极防御下,仅仅才用七天的时间,美军第七师伤亡率便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八。但即便是这样,美军依然对自己的大炮很有信心,完全不把我军炮兵放在眼里。美军竟然将射程较远的105毫米和155毫米榴炮弹,部署在巨型岩只有二至五公里的火力线上,当双方炮兵正式交手后,美军傻眼了。


一九五二年,志愿军炮兵空前强大,火炮总数达到了一万五千门。随着五颜六色的信号弹升空,中国炮兵发射的炮弹像雨点般倾泻到美军阵地上,甚至用一门炮干掉了敌军四个炮营。在中国炮兵的压制下,美国部分阵地竟然几十分钟没有打出一枚炮弹。所以火力压制闻名的美军第一次尝到了被别人火力压制的滋味。令美军没想到的是,自己引以为傲的火力优势,不仅没有为他们取得最终的胜利,自己反而在中国军队的地毯式轰炸前死伤大半。美军第七师一名上尉心有余悸地告诉随军记者,中国军队的炮火像下雨一样,每秒钟一发,可怕极了,我们根本没有藏身之处。在这样的情况下,联合国军队只有停止进攻。


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上甘岭战役正式结束。这场战役中,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共投入兵力十万,在上甘岭这个方圆不过3.7平方公里的地方,每天有十几万发炮弹倾泻在山头上,激烈程度前所罕见,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战役期间,美军共发射了一百九十多万发炮弹,五千多枚航弹,而志愿军则发射了四十多万发炮弹。敌我双方反复争夺阵地达五十九次,志愿军共击退联合国军九百多次冲锋,最终志愿军守住了阵地,取得了胜利。


在持续四十三天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一共投入了4.3万人的兵力,伤亡1.15万人。联合国军投入六万余人,伤亡2.5万人。据美国军方统计,美军伤亡有百分之六十二是炮火所造成的,百分之三十二是枪弹所造成的,百分之四是地雷造成的。志愿军炮兵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战争之神。原本并非精锐部队的志愿军四十五师在上甘岭战役后一战成名,从此进入主力部队的行列。可以说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就是从上甘岭开始的。同时,美国人也明白朝鲜战争继续打下去捞不到一点好处。那么上甘岭战役的结果将如何影响谈判进程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上甘岭   志愿军   美军   朝鲜   战俘   美方   炮兵   国军   炮火   美国人   炮弹   美国   火力   惨烈   阵地   中国   战役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