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圣人“甘地”,百姓对他又爱又恨,他到底做了什么?

印度圣人“甘地”,百姓对他又爱又恨,他到底做了什么?


甘地是印度的圣人,有印度国父.圣雄等称号。他曾带领印度人民和英国殖民政府抗争,是无数印度人心目中的精神领袖。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世界名人,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争议。在《圣雄:赤裸的雄心》一书中写道,甘地晚年搞了一个心灵净化的禁欲试验,让一些年轻少女一丝不挂地与她同床共枕,其中包括她13岁的侄孙女。这个境遇,事业遭到了很多人诟病。


1940年,中国国民政府派遣考试院院长戴季陶访问印度,戴季陶见到甘地后,向甘地说明了中国正在进行的抗日战争,甘地推行着他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中国的抗日战争不是在实行非暴力。不久,甘地接见世界基督教领袖,他再次谈到了中国的抗日战争。这次他说了让所有中国人都目瞪口呆的一句话。甘地说中国抗战是正确的,但暴力始终是错误的。假如中国人有我这样的非暴力信念,大可以告诉日本人,带着你们的毁灭手段来吧。



我们以2亿人给你,可是剩下的2亿人,我们是不会屈服的。假如中国人真的这样做了,日本人一定会变成中国人的奴隶,这就是甘地让中国对侵略不抵抗的非暴力思想。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弱小者只会被当做板上的鱼肉来宰割,只有强大了才会有人和你讲道理,你才能去谈论爱与和平,以生命为代价,指望敌人心慈手软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招对日本人肯定是行不通的。那么非暴力对印度行得通吗,印度的独立和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有直接关系吗?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是英国人的天下,英国人在印度修铁路、办银行办理种植园,狠狠榨取印度财富。在种姓制度下,那些不可接触的贱民,连最基本的尊严都没有。贱民走过的路必须大清洗一番,高种姓人才愿意走。由此可见,印度人民生活在怎样一种畸形的社会中,正所谓乱世造英雄,属于那个时代,印度的英雄就是被西方国家吹上天的甘地。


1869年10月2日,甘地出生在被英国殖民下的印度。18岁那年,他前往英国伦敦学习法律,后因工作需要前往南非。在那里,他看到了许多印度侨民被白人欺负的场景,他感到满腔怒火,决心扛起反民族骑士的大旗。


1914年,甘地回到了印度,决心寻求印度的独立自主之路。当时的印度是个多宗教信仰并存的国度,宗教冲突每日都在上演,逐渐形成了以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为代表的两大宗教。在英国的挑拨下,两大宗教的矛盾日益加深,但在甘地的组织下,两大宗教的信徒还是团结起来,和英国人战斗了几次。



由于人们手无寸铁,无力抵抗,甘地认为战斗的唯一方式就是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年1月19日,英国殖民当局公布了这镇压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罗拉特法》,禁止一切反政府活动。还规定,警察可随意逮捕不遵守此法的嫌疑人员。



在孟买养病的甘地,知道这条法律后,起草了一份抵制该法律的声明,号召大家在4月6日全民罢工,绝食一天。在甘地的号召下,人们长期受压迫的意识慢慢苏醒。4月6日,全国3亿人紧跟甘地的脚步,绝食停工。4月10日,在旁遮普省的阿姆利则,由于群众过于激愤,他们烧毁了银行,破坏市政府大楼。



三日后,英国组织军队向举行集会的市民开枪扫射,379名无辜市民丧生,1100人受伤。这起惨案之后,甘地决定从经济方面和英国叫板。他认为,我们只要让英国没钱赚,殖民当局就不得不放松殖民统治,给印度以自治权。



当时英国以很低的价格买进棉花纺织成布后,再以高出原价100倍的价格卖给印度人。为了打破英国人对纺织行业的垄断,甘地决定用印度传统的手摇纺织机对抗英国工业化的纺织机器。甘地带着纺织机出现在印度人面前,他一边摇着纺织机,一边发表演讲。



如果印度人靠自己的双手自己织布,我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工作机会。被外族人奴役了几千年的印度人认为甘地说得很有道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摇起了纺织机,工人罢工,商店关门,人们走向街头,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游行。



甘地作为组织者被英国政府抓了起来,判处六年监禁,但英国担心甘地死在牢中变成烈士激起民愤。1924年,干工地被提前释放出狱,此时他已经是个55岁的老人了。在“土布运动”取得一些成效后,甘地又发起了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破英国的食盐垄断。



印度的食盐法规定,印度没有自产食盐的权利,他们只能购买英国提供的食盐。1930年3月12日,60岁出头的甘地带领成千上万信徒从印度北部出发,一路向南。经过24天的徒步旅行到达丹地海岸,整整三个星期,他们打开海水将海盐蒸煮,分流、过滤沉淀。



印度各大报纸对甘地的食盐进军进行了广泛的报道,沿海各地纷纷响应自制食盐,在食盐进军的同时,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斗争。甘地计划在人民游行示威,分散英国殖民当局注意力的时候,率领一批志愿队员用非暴力方式侵占政府的达拉沙拉盐场,把食盐分给居民。



不巧的是,1930年5月5日,甘地本人被再度关进监狱,但分食盐计划没有因甘地被捕而停止,2000名手无寸铁的志愿队员于5月21日到达目的地,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近战延长运动。任凭警察抽打他们的身体,志愿队员都绝不还手,即便是血流如注,也咬牙坚持。



这个时候,非暴力理念奏效了吗?英国人因为印度人的不抵抗而停手了吗?当然没有。他们逮捕的所有国大党的领导人,还有大约六七万甘地的追随者也被捕入狱。英国人似乎乐于见到这样甘愿做顺民的精神领袖来领导印度人,于是他们决定采取政治手段搞一个圆桌会议,让甘地参加,但会议结果并不理想。甘地最后摆摆手,披着一块破布转身离去。


1942年跟地领导了一起更大规模的不合作运动,口号就是让英国撤出印度。几个小时后国大党领导人再次被捕入狱。甘地入狱后,印度人的反抗瞬间变成了暴力运动,他们攻击警署,破坏交通设施,抢劫英国在印度的商号,英国警方用枪扫射民众伤亡一千多人,几个星期十多万人被捕。



只有这样的发展趋势,甘地所期盼的印度独立还有多久才能实现呢?那个时候刚好碰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的英国兵力衰弱,加上全世界都在号召解放运动,英国不得不考虑撤出印度。印度内部矛盾重重,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从未同心过。



穆斯林领导人真纳一心想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巴基斯坦,国大党的实权领导人尼赫鲁一心想摆脱真纳,成为印度的最高统治者。甘地无力左右印巴分治,只得在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这一天默默的绝食24小时。8月1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界线被划分了出来,人们发现自己竟然在对方的国土之内。



为避免遭到迫害,上千万人举家迁徙,在路途中互相屠杀对方宗教的人,甘地看到这样的惨状,再一次绝食,并告诉所有人,只有冲突停止,他才会进食。1948年1月12日,6个月的大屠杀使至少50万人惨死。伊斯兰教和印度教达成了书面和解,和解后的第18天。



1月30日下午5点10分,在印度新德里比拉寓所的草坪上,甘地在进行晚间祈祷的时候,被一个印度教徒开枪射中胸口。干弟捂着胸口倒在血泊中,嘴里念叨着,请宽恕这个可怜的人吧。这个一生宣传非暴力的人,最后却死在了暴力之下。



后来印度教徒主动找到警察自首,说杀甘地的原因是认为他没有尽到印度父亲的责任,他应该为印度的分裂负责。甘地死后印度为他举行了国葬,将他的骨灰撒入恒河。他的非暴力精神被西方国家推崇备至,甘地的生日10月2日被联合国定为国际非暴力日。



不可否认,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让印度人的民族意识觉醒。也正是这一点,甘地在印度历史上有着“国父”一样的地位。但印度的独立实际上跟非暴力运动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世界大战后英国战略收缩的必然产物,恰恰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产生的一系列暴力行为,让英国感受到了威胁。



就印度本身而言,那些让英国人失去对印度军队掌控的印度军官和士兵,他们才是真正的功臣。而圣雄甘地以及他的非暴力理论,很大程度上不过是西方舆论制造出来的圣人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甘地   印度   印度教   伊斯兰教   穆斯林   抗日战争   巴基斯坦   纺织机   非暴力   印度人   英国   食盐   英国人   圣人   中国   宗教   百姓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