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上战场,他弃笔从戎,焚烧自己的课本,最终成为巴勒斯坦国父

中东地区是如今世界上战乱最频繁的地区,在这个充满死亡、恐怖和流血牺牲的地区,隔三差五就不同大小规模的战争爆发,无数百姓无辜惨死。而要了解中东战争的历史沿革,就必须要了解巴以冲突是怎么回事,也逃不开一个极为重要的中东人物,他就是巴勒斯坦国父-阿拉法特。

为了上战场,他弃笔从戎,焚烧自己的课本,最终成为巴勒斯坦国父

二战之后,联合国将当时的巴勒斯坦地区划分成了一个以色列国和巴勒斯坦国。最后31%的以色列人分到了58%的土地,30%的巴勒斯坦人被划入了以色列国内。第二天两个国家就打了起来,周边的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伊拉克和埃及也参与了这场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就此爆发,然而终于建国的以色列战斗力惊人,总共3万人的以色列军队将四万多的阿拉伯联军打得落花流水,不但占领了巴勒斯坦地区五分之四的土地,还将六万多巴勒斯坦人赶出家园,难民们逃到邻国约旦或者黎巴嫩。很多人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回到祖国,其中就有一个年轻人将返回祖国当成自己毕生的愿望和事业。他就是巴勒斯坦的“国父”亚西尔.阿拉法特。

为了上战场,他弃笔从戎,焚烧自己的课本,最终成为巴勒斯坦国父

1929年8月4日,阿拉法特出生于耶路撒冷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商人,母亲是名门贵族的后代。阿拉法特在七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从小阿拉法特就表现出了比同龄孩子更加成熟冷静的性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阿拉法特把周围所有小孩儿都组织起来训练,为的就是把他们训练成合格的小战士。他拿着棍棒像个严厉的老师,敲打那些训练不认真的孩子。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法特的父亲在战火中不幸丧生。此时,19岁的阿拉法特发誓要为父亲报仇,他决心加入抗击以色列的斗争,将解放巴勒斯坦作为一生的志向,为了上战场杀敌,阿拉法特弃笔从戎,焚烧了自己的课本。


战争结束后,阿拉法特回到开罗大学继续完成学业。为了更好地继续战争事业,他选择了工程系学习土木工程。由于其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阿拉法特大学时当选为埃及巴勒斯坦学生联合会主席。由于阿拉法特在埃及长大,所以他的阿拉伯语里带有埃及口音,他经常假冒埃及人购买武器。


有一次,阿拉法特在一个商人的院子里面看到了一辆旧式坦克,他用很低的价格买了下来。很多人以为他会把坦克修一修再用,没想到阿拉法特开着坦克跑到埃及政府门前去了。他大声呼吁,希望埃及政府为巴勒斯坦提供武器。


从大学毕业后不久,阿拉法特来到了科威特的一家英国公司工作。起初他只是一个年薪3万美元的工程师,后来凭借其出色的工作能力,他很快就和其他合伙人一起搞了一个建筑承包公司,轻轻松松成为了一名百万富翁。同时,阿拉法特主办了一份家喻户晓的杂志《我们的巴勒斯坦》,风头正盛时他化名为阿布.阿马尔,开始了自己的秘密事业,创建了一个至今影响中东的政党-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简称法塔赫。

为了上战场,他弃笔从戎,焚烧自己的课本,最终成为巴勒斯坦国父

这个政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用武力把以色列赶出巴勒斯坦。起初,阿拉法特没什么名气,也没什么军事政治实力,唯一的办法就是背靠埃及。1952年,埃及总统纳赛尔政变成功,干掉了法鲁克王朝,成立埃及共和国。阿拉法特和巴勒斯坦人都认为,只要纳萨尔出手相助,赶走以色列指日可待,纳萨尔也乐意帮忙,还组建了一个巴勒斯坦解放机构。


但事实上,这个机构只是纳萨尔的傀儡,根本没什么实际作用。1967年6月5日到6月10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人还在睡梦中。以色列整了一出突然袭击,把埃及四百多架战机全部炸到地面上,把埃及揍完以后,以色列回头把约旦和叙利亚也狠狠揍了一顿。


以色列用六天狠狠羞辱了阿拉伯联盟,从他们那抢夺了相当于本国领土三倍的土地。埃及总统纳赛尔也走向神坛,从阿拉伯联盟盟主的位置上跌了下来。这时,阿拉法特终于醒悟,世界上没有救世主,要救巴勒斯坦只能靠自己。

为了上战场,他弃笔从戎,焚烧自己的课本,最终成为巴勒斯坦国父

他利用阿拉伯人对以色列的怨恨,加紧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68年3月中旬,以色列的战机开进了约旦。阿拉法特明白巴勒斯坦人要靠自己来拯救的时机已经到了。他一改往日以游击队的形式袭扰以色列,而是制定计划,与以色列硬碰硬,展开你死我活的血战。


在战前,他发表了这样的宣言。自从1967年阿拉伯战败以来,必须由阿拉伯某个组织为阿拉伯人做出榜样,必须由某个组织证明阿拉伯人是能战斗到底的,所以我们不能撤退,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要知道,此时的阿拉法特手下还不到300人,而对手以色列则是装甲部队。


阿拉法特的行为无疑是场悲壮的自杀式攻击,然而,阿拉法特的执着还是让奇迹发生了。当以色列装甲部队开进卡马拉地区时,300名巴勒斯坦人从一处隐蔽的地方冲了出来。那拿出手榴弹和炸药,摆出了一副和以色列人同归于尽的架势。


这时候的以色列人都惊呆了,他们没想到巴勒斯坦人会用这样的自杀式对抗来战斗。当他们回过神来的时候,巴勒斯坦和约旦的救兵已经赶到了。在对抗十个多小时以后,以色列终于撤退了。阿拉法特指挥这次卡马拉战役,将以军打得不知所措。


巴勒斯坦不仅挽回了一点面子,法塔赫成为了巴解机构中的最大武装派别。阿拉法特也终于公开了真名,以法塔赫发言人的身份活跃在了众人的面前。然而,阿拉法特的解放事业正见曙光之时,他手下的一个激进组织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


1970年9月,阿拉法特控制范围内的一个小派别“人阵”劫持了约旦国王,四架西方客机被劫持到约旦,劫持中飞机迫降约旦机场发生大爆炸。约旦国王侯赛因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在美国的支持下,约旦向巴勒斯坦发起了反击。4000名巴解游击队在冲突中被打死。

为了上战场,他弃笔从戎,焚烧自己的课本,最终成为巴勒斯坦国父

这次“黑九月事件”使阿拉法特在约旦没有了容身之处,他带着法塔赫来到黎巴嫩,并在黎巴嫩南部重新操练游击队。在黎巴嫩的那段日子,巴勒斯坦游击队多次穿过边界攻击以色列,冲突经常造成当地平民的伤亡。有一部分还是几岁的小孩儿。


在以色列人眼中,阿拉法特是魔鬼。在巴勒斯坦人眼中,阿拉法特是民族英雄,其实阿拉法特本人更愿意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但个别巴结结构中的极端组织将阿拉法特的国际名声搞得很臭。以色列和西方国家将他称为恐怖头子,他手下的法塔赫被称为恐怖组织,但阿拉伯国家和第三世界的国家依然认为,阿拉法特进行的是巴勒斯坦的民族解放事业,这个事业是正义的,应该得到全世界支持。


阿拉法特应该以国家元首的身份被接见。1974年10月,第29届联合国大会邀请阿拉法特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出席。阿拉法特起身飞往纽约,并在联合国大会上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拉法特一进场就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但当人们看到他的裤腰口袋边叠着一个手枪套时,顿时变了脸色。虽然里面没有枪只有枪套,但整个会场氛围瞬间发生了变化。阿拉法特丝毫不在意别人的目光,他扫了一眼在场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严肃地说,今天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坠落。


我再重复一遍,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坠落。最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两项决议,允许巴勒斯坦人民返回家园,并且享有自决.民族独立的权利。此外,联合国还承认了巴解机构的合法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地位。


这一次橄榄枝胜过了枪支,但这样的和平是短暂的,而代表和平的橄榄枝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到来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巴勒斯坦   阿拉法特   约旦   叙利亚   联合国大会   黎巴嫩   以色列   阿拉伯   埃及   联合国   中东   国父   橄榄枝   游击队   课本   战场   事业   组织   旅游   弃笔从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