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飘香忆屈子

艾草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艾草飘香忆屈子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作为过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洒扫庭除后,再将艾草插于户牖,悬于中堂,用以驱除疠瘴。艾草,又名艾蒿、家艾,其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除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以艾入药,有理气、血祛寒湿之功效。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因此,端午这一天,我早早地起来,就上梁山割艾去了。回来后,将艾草插在了门楣和窗户上。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但我更倾向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谊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虽忠事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他又因楚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令尹子兰等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水、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屈原正道直行,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作为政治家,他无疑是失败者。眼见自己的祖国被侵略者蹂躏却无能为力,心如刀割,但他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公元前278年5月5日,秦国大军攻破楚都城郢,城破之日,乃报国之时。在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屈原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艾草飘香忆屈子

屈原死后,人们荡舟江河之上,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躯体,许多人争先恐后划船追赶拯救,划着龙舟驱散江中之鱼,又怕江河里的鱼虾糟蹋他的躯体,纷纷回家拿来粽叶包裹的米团投喂它们。之后每年5月5日,人们就划龙舟来纪念他,也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因此,端午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人们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有唐代文秀《端午》一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怨”。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屈原首开浪漫主义先河。他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表露了诗人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从体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诗歌,不管是《诗经》或是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屈原将其发展为长篇巨制。《离骚》一篇就有2400多字。在表现手法上,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乎” “于” “夫” “而”等虚词,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跌宕的韵致,达到一咏三叹的效果;语言上采用了大量的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状物传神,辞藻华美,极富于表现力。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艾草飘香忆屈子

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汉王朝定都关中后,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楚辞”’的不断传习、发展,使北方的文学逐渐楚化。新兴的五、七言诗都和楚辞有关。汉代的赋作家无一不受楚辞影响,汉以后的"绍骚"之作,历代都有,作者往往用屈原的诗句抒发自己胸中块垒,甚至用屈原的遭遇自喻,这是屈原文学的直接发展。所以鲁迅称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汉文学史纲要》)。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一一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用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在他的作品里打上了异常鲜明的个性烙印。他热爱祖国和人民,衷心地希望楚国能强盛起来,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忘我的斗争精神是他的性格特点。屈原的形象,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形象,他是人民的理想,是光明和正义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他高尚的政治情操和崇高的个人理想,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融注着我们民族伟大而悠久的历史精神,显示了民族的无穷力量,也展示了作者強烈的爱憎和战斗的革命风格。屈原在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启迪中国人构造精神家园,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一直为后人所推崇。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高尚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手握艾草,想起屈原。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听语文老师讲述《屈原列传》,当时就被其精神所感动。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楚辞,己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自屈原开始,爱国主义就像一条红自屈原开始,爱国主义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始终,成为一种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艾草飘香,不绝如缕。每到夏历五月初五,中国人都会想起那位行吟于荆楚大地的诗人,吟诵他的千古绝唱。屈原精神将永远流传。今天我们一起追思屈原,更要心怀“国之大者”,继续发扬光大爱国主义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楚国   龙舟   都城   屈原   端阳   艾草   楚辞   诗经   爱国主义   端午节   端午   诗人   理想   精神   作品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