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方舟子曾经表示:“为什么总有人拿杨振宁与邓稼先做对比

很多年前,方舟子曾经表示:“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人拿杨振宁与邓稼先做对比,两人并不是一个量级的,前者的贡献是对全人类而言,而后者只是对一个国家的贡献,几百年之后学物理的还会记得杨振宁,但恐怕早就没人知道邓稼先了”。

多年前,方舟子曾经表示:“为什么总有人拿杨振宁与邓稼先做对比

这番话有什么问题吗?当然没有,50多年前,杨振宁与李政道一起拿下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对物理学探索作出重大贡献,杨振宁二人作为探索未知的先驱,后来的物理学者当然会铭记他们,因为杨振宁的成就建立在人类探索真理的路上,百年之后,他的成就将会成为古人对世界本源探索的标志。毫无疑问,杨振宁是值得世人尊敬的,但邓稼先也同样如此。更何况,世人在比较杨振宁与邓稼先二人做出的成就时,有没有考虑到二人之间的关系呢?

多年前,方舟子曾经表示:“为什么总有人拿杨振宁与邓稼先做对比

20世纪中期,邓稼先就读于北京崇德中学,杨振宁也在该校读书,自此,两人成了要好的同学和朋友。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杨振宁一家随校远赴西南大后方。1941年夏,邓稼先考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此时杨振宁已是西南联大的三年级学生,在该校,两人又可以经常在一起切磋学业、交流心得。邓稼先对其姐说,振宁兄是我的课外老师。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不久,杨振宁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次年,邓稼先考取留美研究生。在征求杨振宁的意见后,邓稼先顺利地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就读物理系。1950年8月,邓稼先回到中国,从那以后,邓稼先便和在美国的杨振宁天各一方,长时间失去了联系。

多年前,方舟子曾经表示:“为什么总有人拿杨振宁与邓稼先做对比

1971年之后,杨振宁为了鼓励更多的华人回国支持发展事业,多次在美国进行演讲,来往与中美两国,在中美关系还没有解冻的情况下,担着相当大的风险到欧洲、南美洲、东南亚等地方去讲学,并且多次经常的回国访问。 1971年之后,杨振宁为了鼓励更多的华人回国支持发展事业,多次在美国进行演讲,来往与中美两国,在中美关系还没有解冻的情况下,担着相当大的风险到欧洲、南美洲、东南亚等地方去讲学,并且多次经常的回国访问。

邓稼先也度过了“学习班”中的日子在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任职副院长,长期留在北京。

有了更多的时间相聚,杨振宁先生每一次回国都会找邓稼先叙旧聊天,聊到以前在美国的时候,刚开始因为没有奖学金,邓稼先根本就吃不饱,生活很艰苦,而现在则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回忆大多都是笑着的,因为不仅是一个人的回忆,而是有人陪你一起回忆。

后来,杨振宁还多次给邓稼先送书,有时候是自己的论文选集,有时候是其他一些读书教学的书,但每一本书上都写着“稼先”或者“稼先弟”存念的字样。


多年前,方舟子曾经表示:“为什么总有人拿杨振宁与邓稼先做对比

一直到两个人都到了花甲之年,这样的情谊还是一直存在,就像是陈年的佳酿一般

1986年7月,邓稼先去世,得到这个噩耗的杨振宁先生很是悲痛,立即从国外发来了吊唁的电报,老友先走一步,留下的人只能带着回忆珍藏这段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友谊。在杨振宁给邓稼先夫人许鹿希的信中,称呼邓稼先为“我最敬爱的挚友”。

杨振宁回到北京为邓稼先扫墓,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将一只蓝色盒子交给杨振宁,盒子里面整齐地放着他们的家乡安徽出产的文房四宝,表示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永世长存。

不管是在国外第一次听到“中国的核导弹是中国人自己研制出来”的时候,还是在得知邓稼先为了得到试验失败的原因孤身闯入核弹爆炸后的区域中的时候,他都无比敬重这个与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他说,“邓稼先是中国的帅才”,“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我永恒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芝加哥大学   南美洲   百年之后   东南亚   中美关系   物理系   友谊   欧洲   美国   北京   中国   成就   贡献   方舟子   世纪   更多   旅游   杨振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