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外出游玩警惕以下几类高发疾病

国庆七天长假马上就要来临了,你是否已经提前做好了出游的准备?外出游玩,难免会遇到各种不适应,多一份小心,就多一点健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目前全球疫情正处于第三次高峰的高位平台期,境外很多国家和地区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持续流行。

预防措施

节假日期间,要加强自我防护,坚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环境通风良好。避免到人群聚集、空间密闭、通风较差场所活动;

旅行前,提前了解目的地新冠疫情防疫政策措施,我国境内各地新冠疫情风险等级可在国务院网站专栏、手机应用程序“国务院客户端”或微信小程序等实时查询;

如旅途中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症状,在做好防范感染他人措施的情况下,应立即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并取消或中止旅行;

旅行归来,应自我观察14天,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在做好防范感染他人措施的情况下,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

食物中毒

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

我国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野生菌中毒可对人体造成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食物中毒通常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腹痛以上、中腹部持续或者阵发性绞痛多见,呕吐物多为进食之食物;常先吐后泻。

预防措施

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

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未经消毒的奶;

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

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感冒

秋季的季节性特点是比较干燥、紫外线强、早晚温差大。此时,人体内分泌在这样的环境下会有一定的变化,更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秋季感冒一般以病毒感冒为主,外出旅游身体疲劳,补充水量不够,或者维生素缺乏,或者交叉感染,都容易造成感冒。

预防措施:秋季感冒要以预防为主。外出游玩时,一是要保证充足的水量;二是不要太过疲劳,调整好自己的行程。


腹泻

旅行期间腹泻是旅行者的肠道感染了外地不卫生饮食中的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据统计,80-85%的旅行者腹泻都是有害菌引起的,10%是因病毒引起,极少情况是由于真菌和寄生虫感染。研究结果表明,旅行带来饮食和作息变化,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自有的益生菌短时间内急速减少,造成肠道免疫力下降,加之国庆期间,季节已入深秋,也是腹泻易发季节,多重因素,使得腹泻成为十一假期“旅游病”的头名。

预防措施:假期出行,要注意食品卫生、不吃不卫生、腐败变质、不洁食品。一旦出现食源性疾病症状者,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此外,外出出游还要注意进食量,少食多餐,不要加大肠胃负担。

过敏

秋季是空气中花粉浓度较高的季节,也是过敏性鼻炎高发季节。因此,国庆出游要慎防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在医学上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可发于任何年龄,典型症状为鼻痒、阵发性喷嚏连续发作、大量水样鼻涕和鼻塞。它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多在春秋两季发生,秋季为多。

预防措施:过敏性鼻炎患者秋游时应尽可能避免接触过敏原,花粉症患者应该减少秋游等户外活动。外出游玩时,过敏性体质人群最好提前到医院准备一些预防性抗过敏药物,防患于未然。出门戴口罩,做一些合理的防护。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止受凉。

晕车

出行时免不了公共交通,不少人更是上车就晕。有专家指出,晕车在医学上称为“晕动病”或“运动病”,与通常意义上的疾病不同,它仅仅是敏感机体对超限刺激的反应。

预防措施:在旅程中,有一部分人是心理作用所致晕车,此类人群应尽量避免回想晕车的事,可通过聊天转移话题缓解。另一部分人则可采取闭眼睡眠,防止车的颠覆造成对身体的刺激。

在上车前还应避免吃得过饱,否则易造成呕吐、反胃的反应;尽量选择靠窗的座位,用透气来缓解不适;还可准备一些水果和橘皮。由于车后颠覆大,对身体刺激更多,所以选择靠前的座位很有必要。此外,晕车也可以按摩百会穴、合谷穴、内关穴以及耳朵上的胃反射区进行缓解或在肚脐上贴一片生姜,预防晕车晕船。

出门在外,玩的开心,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旅行者   阵发性   国务院   预防措施   季节性   食物中毒   肠道   水量   疫情   秋季   症状   国庆   假期   人群   季节   疾病   旅行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