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哟风情(后记六)

实在话经常的我都会有些嫌弃自己,好些时候。枯燥,担心以上叙述过于地专业。虽然自以为还是很有些独到之处的,可也避免不了无心于笔耕的人难免会容易生厌。所谓道不同不足与谋,虽然这样说伤感情,可也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乏味,都有些想放弃了。

不过三思而行,还是打算,坚持将其杀青,善始善终嘛。语言好,尽量让语言有弹性,或发扬语言的张力。文艺性的东西它不是法规,为便宜行事来满足可操作性,忌歧义。钟情于双关手法会更好。不然与张力无缘,好在有汉语言的魅力在,经常给与你发挥其优势时,自然属性在无意间起作用。自然而然地经常的让读者的思绪在你或东或西的可能里,上下求索。也好让你的作品更加的丰富多彩。

刚写的小诗中有一句,明日冉冉地球东。明天,还是明亮的太阳?似乎都行,虽然有明月人们习惯的常态,而不用明来作状语修饰太阳。可也应能比较容易地被读者接受,即语言的张力和弹性。文史上这类的故事,噢。这类的佳话很多,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似乎又不很一样,有相近之处。前人伟大,后人不怎么伟大,可只有创新才有可能成为伟大,不是。推敲,是不是更有些耳熟能详。取舍时的原意说敲有一响,以衬夜的静。前日有一小朋友说用推会显得不礼貌。不很成立,可也觉其新鲜。古人尚为使用语言如此较真,何况今人。语言虽小实大,不可小觑。

风情写了什么?不得不谈点不合时宜的人治与法治。人治似乎偏重于道德的力量,法治偏重于专政的力量。二者又经常的缠搅不清,而风情却在二者间犹疑不定。这里我不想过多的议论,费事。文中不知你是否接受婚变中糗事的暗示与二次出轨的可能。那人治还是法治呢,再加上人性的自然属性的冲击,剪不断理还乱了不是。记得我将法治比作赶马车的鞭子,经常地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为什么,别让马车下道即可。人治的角度呢,应该同理又不很一样。堵在被窝里的粗野就有点过,不知你怎样想。就目前的社会包容度,好像宽泛了不少。不知是不是小三小四甚至于贪腐常见的小一百带坏了社会风气之故。在这个问题上真不好说是社会进步了的欣慰,还是社会在倒退的悲哀。好在文学这东西,人们经常的讲,把美好的撕碎了或将丑恶的粉饰过让人看。也还有将原汁原味的东西,呈现给读者评判以显示文学的魅力与给读者以思考的空间之说。

就小说的创作过程,背景的设置当然不可忽缺。一次带团或跟团旅行,边城风貌,老兵们的无意或故意。都为小说的网状风景添枝加叶禆益有加,多采不好说,丰富乃至丰满应该有一些吧。

其实如此耗神费心,将风情掰开揉碎了的反复折腾。私底下的小心眼,掺杂了为能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目的,有点自私。当然,若能与你分享的话将荣幸之至,也可称其为意外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小诗   添枝加叶   风情   目的   状语   边城   马车   后记   法治   属性   读者   力量   东西   自然   魅力   语言   太阳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