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南北两线)前世今生

公元 7 世纪起,藏族先民以雅砻河谷为中心,建立了强盛的吐蕃王朝,并由此向外扩展而建立起来的统治青藏高原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地方政权。这一政权是青藏高原上最早出现的统一地方政权,也是与中原王朝最早产生官方接触的西藏地方政权。

川藏线(南北两线)前世今生

吐蕃地方政权统治青藏高原之时,内地处于唐代的统治之下,唐蕃之间的官方与民间交通日益频繁,多条唐蕃之路便在此时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了镌刻双方情谊的最初纽带。

唐蕃之间最早的交通记载与军事密不可分。唐太宗贞观十二年( 638 年),吐蕃赞普**干布亲率大军进攻松州(四川松潘),这是吐蕃政权从青藏高原向四川西北部进行战略渗透的第一次尝试,也是唐朝与吐蕃两国的第一次交手。

川藏线(南北两线)前世今生

尽管这次战斗规模较小,但是明显让唐朝与吐蕃两大国对彼此的实力有了初步认识。此后的时间中,双方在川西北多次博弈,由川入藏的路线也就在双方的战和互动中逐渐清晰起来。

唐代由蜀地入藏的路线主要有南北两条,南线经黎州(大渡河上游,四川汉源县北)从飞越岭沿大渡河南行,渡安顺场渡口,与嶲州(西昌)取台登(冕宁)、剑山(牦牛山)、保寨(冕宁县北)一线合并,然后向西连续翻越横断山与雅砻江河曲,沿雅砻江河谷上溯至今雅江县,随后继续向西翻山越岭,经今四川理塘县、巴塘县一路向西越过金沙江河谷,随后向西进至拉萨。

北线则是从维州出发(四川汶川县西北),向西北走大雪山(马尔康市鹧鸪山下)南的柘州(理县米亚罗风景区),而后向西南行二百里进入平戎城(今金川县,在大金川水畔),随后顺长川(大金川水)南下至丹巴,而后向西南经过丹巴县、道孚县到达雅江县,并在此出与南线汇合。

由于蜀地至吐蕃一线需要翻越高耸入云的横断山脉,海拔落差极大,因此也是入藏路线中极其艰难的一线。相对而言,上述蜀地-吐蕃南线为中央政权与西藏地方在西南方向沟通的主要通道。

川藏线(南北两线)前世今生

明清交迭之际,青藏地区的和硕特汗国率先向清政府表示归顺,清朝政府与西藏地方进入蜜月关系期。

川藏线(南北两线)前世今生

由于原来的南线选择向南渡过大渡河,从冕宁地区转而向到雅砻江后再向北,相当于兜了一整圈才能到雅江。因此,为了尽量缩短路程,加强中央与西藏的联系,清政府于康熙四十五年( 1700 )修建了后世瞩目的沪定桥用以在东西方向横跨大渡河。

川藏线(南北两线)前世今生

此桥修建后,内地使者与商民多是从黎州直接向西过飞越岭,在沪定桥过大渡河,经康定、翻越折多山口而一路向西直行抵达雅江县附近。如此一来,南线入藏通道相对而言缩短了近千里,这条路线也就成为西南方向汉藏之间最为便捷的交通路线,同时塑造那首令人神往的康定情歌。

川藏线(南北两线)前世今生

民国时期,国民四川军阀曾经短暂修筑了从成都到康定的道路,但是因为质量问题并未产生较大的使用价值。

建国之后的1950年-1954年,新中国在一五计划期间集中力量建成川藏线(南北两线)。其中南线也就是如今的318国道的成都--拉萨线,其主要路径就是清朝修建泸定桥之后的基本路线,即康定-雅江-芒康-波密-林芝一线,也基本上与唐朝时期西蜀-吐蕃南线整体吻合。

川藏线(南北两线)前世今生

川藏北线即如今的 317 国道,前段与唐代一样从汶川向西北进入马尔康,在此地与唐朝旧线分道扬镳,继续向西深入川西北深山,经过甘孜、德格、白玉直抵昌都,其间相继越过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与澜沧江上游深谷地带,随后沿唐古拉山脉南麓(青海与西藏分界山脉)向西抵达那曲,进而南下拉萨。

川藏线(南北两线)前世今生

两条线路的修筑为增强中原与西藏地区的联系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今后修筑川藏铁路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与修筑经验。

在崎岖的西蜀-吐蕃线之外,人们更多倾向于走另一条海拔落差较为小的路线,也是所谓的唐蕃官道。这条路线从长安出发,沿渭水谷地西进,翻越陇山后沿湟水谷地到达鄯州(西宁),随后经过青海湖周边的日月山,经由玉树、那曲到抵达当时的吐蕃首府逻些(拉萨)。

这条所谓的“青藏道”也是后世有名的**公主入藏之路,也是当时唐朝与吐蕃之间最为重要的交通路线。

除此之外,隋唐时期海存在一条甘肃河西走廊通青海湟中的捷径,即经由甘肃民乐县的扁都口隘口(古称大斗拔谷)向南翻越祁连山进入青海,在西宁附近与青藏道汇合后南下入藏。

川藏线(南北两线)前世今生

这条线路后来也多次成为中央政权进驻西藏的重要甬道。如蒙古大将窝阔台次子阔端,就曾于 1240 年从凉州(武威)派大将多塔纳波率军攻入西藏,沿青藏之道一路进驻热振寺、澎波地区(今拉萨市北部林周县),通过军事与政治两方面手段促使西藏第一次纳入中央直辖。

永乐元年(1403 年)四月,宦官侯显受明政府的委派,以司礼监少监的身份率领临潭藏族昝土司的人马,由青藏道深入卫藏(西藏本部,包括以拉萨为中心的前藏与以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

新中国建立后,青藏公路与川藏公路同时开工修筑,与传统意义上的青藏道不同,青藏公路选择从甘肃进入西宁后并未转而向南走日月山、玉树一线,而是向西穿越青海湖进入柴达木盆地,在达到格尔木之后转而向南翻过昆仑山口进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在作别长江源头沱沱河畔藏羚羊群之后向南径直越过唐古拉山口,便到达了藏北重镇那曲,与传统的青藏线汇合。

川藏线(南北两线)前世今生

这一路线变更一来是为了更好的连通具有丰富矿物资源的柴达木盆地,而来也是综合考量沿线当地冻土带、地震活动区和断带层之后的选择。

即使如此,青藏公路的修筑依旧极为艰苦,据不完全统计,仅仅是从西宁至格尔木段的一期工程,就有 179 名参与筑路的战士与工人牺牲在皑皑雪原之上。

川藏线(南北两线)前世今生

2005 年 10 月 12 日,一条用铁轨铺设的“天路”在青藏公路的身侧架设而起,一连串的高架桥纵贯雪域高原,终于将内地与青藏高原紧密联系在一起。

川藏线(南北两线)前世今生

次年 7 月 12 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试运行,标志着中国人完成了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这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所谓“藏地至美,天路至高,景色至绝,震撼心魄”,于青藏铁路之上可以尽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柴达木盆地   大渡河   吐蕃   那曲   康定   雅江县   青藏高原   向南   西宁   雅砻江   拉萨   西藏   青藏   政权   前世   今生   路线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