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互联网+金融》沙龙:金融企业如何快速转化提升?

7月6日下午,由热云数据、吆喝科技联合主办的数据·创新|“互联网+金融 ”转化提升 · 黑科技畅享会,在北京顺利举办。让我们一起回顾金融科技领域专家与技术驱动资深大咖分享的精彩干货。

干货分享|《互联网+金融》沙龙:金融企业如何快速转化提升?

干货分享|《互联网+金融》沙龙:金融企业如何快速转化提升?

今借到CEO 马卫东

演讲主题:社交金融与信用基础设施的探索

社交金融到底是什么东西?它跟传统的互联网金融,我们看到有做资产端、资金端的,到底有什么区别?社交金融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讲社交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

金融有两面性:

第一:成本属性。

第二:收益属性。

社交金融这是我核心讲的两个部分。

成本属性,金融的本质就是风控、风险管理、风险定价。传统的金融是怎么做的?任何风险都可以被定价,用传统的风控,比如银行给你放贷,招商银行的兄弟在这,他们可能是信贷工厂模式。稍微大点需要信贷经理,直接去面签或者直接去下户。但是整个成本,如果对于一些小微企业,下户成本太高,几乎很难做,这是第一个部分。

所谓的金融大数据,我觉得采集那些数据,中国有信用卡用户也就3-4亿,除了这些用户还有10几亿用户,其他的用户数据非常少,很少能通过所谓结构化的数据把他识别出来,采集的数据质量就会有非常大的问题。

第三采集在于实时采集,就是我现在采集的时间点,仅此是把你之前的征信记录下,其他记录搞出来,这是传统金融的问题。

主要突出在几点:

第一点:成本比较高,非常不划算。

第二点:数据是结构化数据,是基于各种数据建模来的。而这种结构化数据里,对一些小微企业及个人是走不通的。

第三点:数据的滞后性,数据的历史可追溯性比较差,在某一个结点可能是被包装过的,是传统金融或者我们所说的互联网金融。

但是社交金融,我们一开始讲熟人借贷。好多人把钱借给朋友,那你把钱借给朋友的时候,你是怎么识别的?识别数据一共三个东西:

第一个:反欺诈。

第二个:还款意愿。

第三个:还款能力。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社交金融在成本属性的时候,他在做风控的时候,他能采集的数据又多又全,而且成本最低。

所以社交金融平台价值就在于帮助控制风险,同时获得收益。如何帮助控制风险,如何获得收益?我们就讲了智能和智慧的风控双引擎。一方面,我们需要让他获得他的风控能力,所谓风控能力,每个用户在我们平台上注册,都有一份信用报告。

通过智能和智慧两个风控维度,智能指让普通人获得银行级的风控手段。智慧是利用你跟这个人之间长期的交往,能够瞬间识别这个人靠不靠谱,两个维度风控的话,整个风控水平会大幅度提升。

干货分享|《互联网+金融》沙龙:金融企业如何快速转化提升?

热云数据CEO 白冬立

演讲主题:移动金融行业的数据分析应该怎么做?

第一个环节我想讲的是我们所服务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在互联网金融公司在获取用户层面,我们认为有哪些地方需要关注的一些数据。

某金融公司这个案例,当时使用我们产品的时候,想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这个APP在推广的过程当中,所谓他们的APP或者微信公众账号上的用户,甚至网站上的用户,用户来源的问题,就是一天来1万新增用户,这些用户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哪些用户是来自于互联网广告?哪些用户来自于线下广告?哪些用户来自于地铁、电视上?这是第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真的做过互联网推广的朋友,可能第一个想到的问题,其实有一些可能潜在的问题存在,什么问题?

第一个:所谓的用户是真是假?质量是高是低?

第二个:所谓推广平台、媒体(线上或线下的)它的质量高还是低?是真还是假?

我们做线上推广或者线下推广也好,第一个问题,关于用户真假。如何判断你在推广过程当中所带来的用户他是真的还是假的?因为我们专门做数据公司。我们有一个数据,75%的用户没有任何的行为。

我们有一个大数据产品,这个产品跟踪我们所服务的金融公司或者互联网公司,他们的APP、H5页面甚至网站的页面。当用户到了APP之后,比如安装了APP,或者到了H5的页面之后。我们发现有75%的我们所获得的用户,没有任何的后续行为。也就是说,你们推广的过程中,所带来的用户当中,有绝大多数的用户,其实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想用户是真是假,还是说他们其实是一些质量非常低的用户。

这是我们帮某金融公司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用户来了从什么地方来的,来到你的APP之后,这个用户是真是假,他们在互联网上从来没有任何的行为,那我们认为是假的。

第二个问题关于渠道,就是我们说的推广的媒介,线上媒体、线下媒体、传统媒体,这是用户获取来源。这就说明一个问题,渠道真与假,因为我们说互联网天生给这些作弊的也好,或者欺诈厂商很好的土壤。一台服务器只要连上网,就可以刷单,就可以批量注册。

所以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如何帮助像金融客户把所几十家推广的媒体,真与假判断出来。这个其实不是我们的主业,但是我们也的确做了这么一件事,我们成立了一个叫中国诚信移动广告联盟的小组织,这是我们跟中国互联网协会一起搞的,其实是一个呼吁的过程,呼吁大家关注中国所谓移动互联网健康发展的联盟。

下面的一个问题,关于来源分析这件事。应该我们自己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还是把这件事情交给第三方公司做。这里面有两个点可以分享:

第一点:我们现在所服务的大概超过800家互联网客户(金融、地产、汽车等各行各业),我们现在所能够确定的,有能够做投放的媒体(线上线下媒体数量)超过100多家。假设你是互联网的金融公司,想做大规模的推广,极端的情况下,你的技术部门或者系统、IT部门,要去支撑跟这1800多家推广媒体做一些技术对接,能够监测从这些媒体当中的推广效果。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首先从这个点上来说,可能成本比较高,没有太大的必要,这一点可以交给第三方的公司做。

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核心的因素,要把获取用户的来源分析,以及识别用户真假,识别推广渠道真假这件事,去交给第三方做。

第二点:在用户转化阶段,他的行为要做深度分析。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叫AARR模型,有过用户行为数据分析或者互联网的公司都会熟悉,这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就是用户获取,把用户的激活、留存、收入推荐的过程中关键的步骤。

举个例子,比如从你产品的展现到用户有点击,到访问你的页面、咨询,最后到订单的过程,是整个用户转化的过程。

从转化这件事上来说,我们把用户行为数据分析,也分了这么几个大的维度。

维度一

按推广来源看。比如不同的推广来源所带来的用户,他转化的漏斗有多大的区别?而不是说我只是看,从注册最终经过多少步骤,到绑卡最后到他投资这个过程。我们要去区别,他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用户,这个转化漏斗有什么区别,这其实也是进一步分析转化用户的过程。

维度二

按用户画像来看,比如不同的地区,他所来的用户,整个转化的过程是怎么样的,或者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学历等等,按照用户画像来看。

维度三

按用户行为来看,用户进入到你产品之后,他所产生行为。比如领了折扣券的用户跟没有领折扣券的用户,他的转化漏斗是什么区别?其实这种数据的分析,都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在你今后产品的改进也好,或者做新的推广活动也好,在这个过程当中了解的用户,给你到底产生了什么样分亏的过程。

维度四

按用户分群来看,不同用户分群,你的转化漏斗有什么区别?

对于金融公司而言,他们根据自己业务需求不同,也分析了各种各样的用户转化的漏斗。投资的漏斗、提现漏斗、借款漏斗,不同的漏斗,做好之后,会按照我刚才提到四个不同的维度去做分析。能够把这些用户的行为,掌握的非常清晰。

第三关于事件分析,所有用户行为,我们认为都可以被记录成事件进行。比方在你产品当中所产生的所有用户行为,我们从数据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它都是事件,都是用户的日志或者用户的行为。

我们为了提升某一个产品的核心指标,期望用户产生的某些事件。比如你为了能够提升复购率,为了提升产品的留存率,为了提升用户满意度等等,其实你是为了提升你产品的核心指标。那么你期望,你做了一些什么事情之后,你期望某些事件产生,这实际上要被系统记录。这其实都是每天的运营和产品都在做的事情。

所以我们也会帮助他们做流失预测模型,最终通过这样的模型,最终的结果就是能够挽留成功率66%。通过这样一个模型,所做的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只是停留判断谁真谁假,判断渠道来源好坏,或者分析他在用我产品当中的行为,统计的行为是怎么样的,我还要根据他使用的行为去预测,他接下来怎么样,这其实是举这么一个例子。

从热云数据的角度来说,我们在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领域,还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这些企业,不同的产品,了解用户行为的特征以及这些企业他们到底对于大数据、用户行为数据分析产品有哪些需求,也相信在未来分享的过程当中,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关于数据和金融FinTech方面的经验。

干货分享|《互联网+金融》沙龙:金融企业如何快速转化提升?

吆喝科技CEO 王晔

演讲主题:试验驱动业务优化与创新

我今天的话题,围绕今天一个重要的事情展开,就是围绕用户体验提升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能力。这是我觉得互联网人里,一个比较容易落地的技术和经验,你可以把互联网人讲用户体验这件事能够很快放到金融行业里去,真正的用户体验之道,在于融合。

AB测试在各行各业产生了广泛深远革命性影响的技术,在医药领域,他诞生了医药检测的方法。农业领域产生了良种优选的方法,广告领域是一种很好广告效果优化的方法。它其实在很多领域,包括互联网金融领域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它本质上是一个分离式的组建实验或者叫单盲试验(单变量单盲试验),如果我们给用户提供一个服务或者给用户推一个促销,我们可以把我们面对的用户流量分成几组,一个叫对照组,一个叫实验组。对照组的用户,看到的页面和实验组看到的页面可能不一样,我们分别采集他们的用户行为,比如转化率,看哪个最好,这是互联网很重要的思维。

具体来说,把AB测试应用到业务创新里,包含了两层具体的工作:

工作一

灰度发布,意思是当我有一个新的想法时,无论是产品策略还是营销策略,我可以先小范围的给10%的用户尝试一下,如果10%的用户没有bug和错误的影响,我再推给再多的用户,这可以规避我们一次上线风险,提升质量保证,而且能够很好的快速相应,不至于我把一个东西放上线了,影响了所有用户,把他们体验都破坏了,你再来不久这个困难。

工作二

具体优化效果,刚才白总也提过,互联网人的思维就是我怎么不断改进转化率。比如用户的拉新、激活、留存,以及他的付费、采购、传播等。这些如果我们采集到数据或者我们对他有好的理解之后,我们通常愿意用做实验的方法尝试不断改进用户获取的方式,不断改进用户留存的体验,获得转化率的提升。

像AB测试这样的工具,实际上在我们业务之中使用也很简单,一般在我们APP、网站或者内部系统里接一个SDK,然后可以可视化的创建各种各样的试验版,看数据决定发布新版还是保持原版,还是改进之类的。

干货分享|《互联网+金融》沙龙:金融企业如何快速转化提升?

招商信诺产品负责人汤翔

演讲主题:AB测试对业务流程的重塑

其实我们在互联网上,一直追求的是营销的效率,他们这个效率太慢了。所以说,这里给大家讲解一下,我们供应商和市场主管设计出来的页面,上线的流程是什么样,设置一个页面,要先给到我,我是做产品经理的,然后给到开发,最后发版本上线。因为这个广告是要投放、需要发成本,所以他们经常会改变一些文字,动不动就改变,所以这个流程就会拖的很长。

我们引入了AB测试工具。可能这个东西在很多公司来说,需要进行开发。但是可能你用AB测试工具,你直接把它移过来就OK了,不用任何改动,这是AB测试工具的可视化模式。

这时候用AB测试的可视化模式实现不了,必须用多链接模式。也就是说你上线三五个页面,这三五个页面都指向同一个网址,用户访问这一个网页的时候,他可以随机的,我后面会介绍,当用户访问的时候,你可以把你的流量,随意地切换到某一个页面。

因为有转化率,他们自己的主动性比以前要前一点。每个供应商都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两个经典的案例,告诉领导说,你看这个页面的转化率,以前是5%,现在变成15%了。转化率提升,就意味着我们公司成本的降低,这时候他可以向我们公司要求更多的代理费,或者叫供应商的广告费。

另外对于我们产品发布的流程,也是一个重要的改变。我们以前产品的发布流程,由供应商设置产品,由产品经理进行开发、上线。现在供应商和运营主感,可以直接对上线的产品进行直接发布修改。下面也说了,我们跟供应商的合作流程,以前是按照保费来算,现在直接按转化率来算。我在这里给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们招商信诺在互联网上的业务流程,以及我们在引用吆喝科技的AB测试工具之后,对于我们业务的一些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金融   干货   漏斗   维度   社交   沙龙   上线   成本   来源   过程   领域   快速   页面   媒体   数据   用户   旅游   产品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