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上庐山

2005年的夏天,到了南昌,来到了赣江边,看到了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在高楼林立的背景下,滕王阁显得非常的矮小和陈旧。登上去,想感受一下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但我们去的时候是上午,只看到赣江的水在朝霞之下闪闪发光,但野鸭子的毛一根也没看到。失望之余,匆匆辞别,赶往庐山。

第二天的早上,乘坐大巴车上庐山。本来兴致很高的,但车到半路又停下来,导游说,我们增加了一个旅游景点,需要大家每人加50块钱。听此一说,满车的乘客齐声抗议。无奈之下,司机只好继续前行,但经此一折腾,游兴去了一大半。

车在盘山公路上转过来转过去,我也早已迷失了方向。在毛泽东为江青题词“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那个地方,我手指山下,问导游,那下边是不是九江市,导游说,那是柴桑,陶渊明的老家。陶渊明这个人还蛮会选地方的,庐山脚下呀!也难怪陶渊明辞官归隐,陶醉田园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

在一个叫不出名字的寺庙里,见到了三个和尚。一个在念经,一个在敲木鱼,还有一个在吃饭。吃饭的这个和尚,盛了好大一碗米饭。我仔细观察他吃饭的样子,用筷子夹一粒,送到口中,咀嚼半天,然后再夹一粒。我估计这碗米饭他吃完,起码需要一个多小时。想想也是,他着急吃完干什么?他又没有事情可干。红尘之中的所有烦恼在和尚这里,通通抛在脑后。但我不知道他们是装出来的,还是真的气定神闲。

在含鄱口,毛泽东当年在这里坐在一把藤椅上,照了一张相,相传是江青给他照的,好潇洒,好有风度。人们到这里来,都想在这里合影留念。今天我们来的不巧,鄱阳湖中的大雾迷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所以也没有了留影的兴致。

从林中小路经过,见到了庐山会议旧址。大门紧锁,房屋显得有点陈旧。看到它,想到了彭德怀。想到彭德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儿。那可是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呀!

炎炎夏日身在庐山中,确实感到很凉爽,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庐山   赣江   鄱阳   装出   游兴   盘山公路   险峰   藤椅   野鸭   陈旧   米饭   盛夏   兴致   和尚   导游   地方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