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

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

横发会的朋友们过年好啊,祝大家新年发发发。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也是一个“原年人”,今年过年没有回家,留在北京原地过年。

有人想念家的温情和爸妈做的饭菜,也有人不想回家,厌烦了走亲戚和人情世故,只想休息和放松。不管你在哪儿,你都有100种方式来度过春节的休闲时间。

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

去年春节疫情肆虐的时候,我朋友圈里有人说过一句:“真怕以后我们都会习惯戴上口罩。”真被她说中了,如今的我们,出门不戴口罩就好像脸上少了点什么,多少带点不自在。

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也让“宅经济”成了年轻消费群体新的消费特征,线上买菜、线上教育、线上办公和线上娱乐成了2020年的热门。

今年春节,即便是在疫情之下,《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等热门电影仍然包揽了20亿票房,大年初一单日票房超过14.58亿。

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

在电影票统统售罄的情况下,有不少人选择了呆在家里在线上看上一场电影。

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

今天,我想与大家聊聊线上娱乐,当然,不是“澳门首家线上赌场开业啦”,而是“年轻人的观影方式正在改变”

下面展开聊聊。

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

要说“宅经济”对当代年轻人的观影方式有多大改变,那得从投影仪说起。

在2020年上半年娱乐活动近乎没有的情况下,在家看剧看电影成了人们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之一。

小屏幕的手机和电脑早已满足不了观影需求,人们更喜欢大屏幕和沉浸式的视觉冲击,投影仪就成了爆款家用产品。

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

买个投影仪往墙上一投,想看什么看什么。条件好的,再买个幕布,配上音响,躺椅一放,家庭影院这就成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人们现在看电影也喜欢在家看了,究其原因,疫情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影响年轻人的其他原因,咱得说道说道。

首先,在家看电影那肯定是更省钱了,一部比较热门的电影在一线城市的平均票价为六七十元,IMAX的价格可能要破百。

有时候最令人难过的是,掏钱买票却看了一部烂片,看完有点心疼电影票钱。

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

在家看电影的舒适度肯定是更好的,我能躺能坐能瘫,“十八般姿态”我全使出来,倒立看电影也没有问题。

最重要的是,家就是我的主场,我更加随心所欲了。

没有“话痨草根影评人”坐在我周围对电影上下指点,也看不到热恋期的小情侣卿卿我我,当着我的面撒狗粮,更没有熊孩子的嬉笑吵闹。

当然,如果你在看电影时有以上习惯的话,在家看其实更适合你。就算你一边看电影一边跳广场舞,都没人管你。

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

更别说现在是疫情期间了,到哪都需要出示健康码、测量体温、手部消毒。

一想到出去还要费这么大功夫,我这种懒人还是在家宅着看电影吧。说白了,当代年轻人在线上观影,不就是为了在打发时间和寻找娱乐之间图个方便、自由、随心所欲吗?

这么说,电影院是不是就没必要去了?电影院在日后会没落吗?

不会。

去电影院看电影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仅只是看电影,还具有社交属性。去电影院观影都是一对一对的,很多人平时约着去看电影,不都是面基和约会吗?

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

我们可以线上观影,可以线上唱歌,可以线上购物,难道我们就不需要在线下逛街、唱歌、看电影了吗?

人类需要现实生活中的社交,需要体会线下娱乐带来的生活质感。

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

在电影院里,人们看电影是处于深度观看的状态。你要把手机调静音,减少玩手机的频率,微信电话都不管,更专注在电影上。

李安说过:“你不能逼着观众去电影院,但可以为他们进电影院创造理由——做出他们在家看不了的电影。”

这当然不是在说4D影院,毕竟再阳刚的硬汉,在4D影院的座椅之上也撑不过一部电影的时间。

我小时候偶然体验过一次4D影院,在被影院的座椅殴打了一顿之后,“4D”成了我一生的阴影。导致我后来再看到“4D影院”这四个大字,连门都不想再踏入一步。

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

4D影院也就图一乐,线下影院真想为人们带来强体验,还得是裸眼3D和激光全息等放映技术,这也是日后的趋势。

所以李安一直在对电影“技术革命”,在目前全球通用的电影放映还是每秒24帧的传统下,李安在2016年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就把帧数提高到了120帧。

当时全球仅有6家影院能够实现如此之高的帧数,李安可以说是在疯狂地给电影院出技术难题。

2019年的《双子煞星》,李安又搞出了120帧/4K/3D的格式,再次拔高了电影院的放映标准。这为观众的观感带来了极致的体验,是人们在家观影所无法体验的感受。

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

电影院的线下体验和社交需求无法被线上观影取代,但人们的观影习惯正在被重塑,年轻人更喜欢自由的观影时间和空间。

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

年前的时候,我正准备打开爱奇艺找一部电影打发一下时间,结果一眼瞥见了《发财日记》四个大字。作为横发会的横财挖掘机,我瞧见“发财”二字时就像巴浦洛夫的狗一般,我兴奋了。

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

再一看,原来这是宋小宝导演的春节档电影。宋小宝,小品演得相当不错,但是当导演?他能行吗?

光看预告片中出演的演员,称得上是“喜剧黑马”般的队伍,让我有了一丝兴趣。

再看看价格,《发财日记》和王宝强主演的《少林寺之得宝传奇》打包卖9.6元。这价格买两部电影还是挺划算的。

而且《少林寺之得宝传奇》除了有王宝强出演,还有倪大红、吴孟达、刘昊然,这部应该也不会踩雷。

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

但是我依然对网络电影怀有疑虑,就像很多人过去对网络电影持有的看法一样,很多网络电影的制作都很粗糙。

你可以说你是低成本制作,粗糙一些情有可原,但是剧情能不能经得起推敲呢?把我雷得外焦里嫩的剧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鉴于宋小宝那深入人心的搞笑形象,和坚信王宝强+刘昊然这对CP就不会出错的想法,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花钱买了个双宝新年套餐。

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

于是,大年初一,我在家看了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这9块6花得值,两部春节档电影让我在家度过了一个hin愉快的下午。

但看完电影以后我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两部院线品质的春节档电影,为什么没有在电影院里排片,却只在线上上映呢?

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

原来,这就是近几年来全球电影市场热门的PVOD模式(Premium Video on Demand)。简单来说,就是单片付费。

制作方把一些品相不错的电影放到视频平台首映,观众可以第一时间看到院线级新片,制作方也可以多一条来自流媒体的收入。

尤其是那些在院线排片率比较低的影片,也不用担心触达不到他们的用户。

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

在疫情导致电影院停业的空白期里,PVOD模式正在加速发展,因为不管是观众还是平台,都在极度渴望新内容。

作为网络电影这一块的排头兵,爱奇艺在去年2月就开始了PVOD模式。

拿文艺片来说,它的受众窄且小,在院线中早已被扎堆的商业片淹没,很多优秀的文艺片没有被大众看到。纵使拿下了多项大奖,但票房却不尽如人意,变现艰难。

而PVOD模式,则成了文艺片变现的救星。爱奇艺“超级影院”去年上线的《春潮》《春江水暖》等文艺片都获得了不错的成效。

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

对于年轻人来说,PVOD模式能满足年轻人自由选择看电影的需求,还能让那些小众且优秀的电影出现在更多人的眼前。

2021年春节,爱奇艺“超级影院”不仅会点播《发财日记》和《少林寺之得宝传奇》,还有《吉祥如意》《紧急救援》《拆弹专家2》《深海狂鲨3》等口碑极高的院线热片上线。

对于年轻消费群体来说,过年不想出门,只想在家休息放松,花十几块钱甚至几块钱就能享受到院线品质的电影,不失为一件美事。

今年的春节着实有点意思,你可以去影院花几十块享受一部院线新片,也可以在家花几块钱用爱奇艺超级影院点播一部电影,与家人、朋友、伴侣一起度过一个轻松、愉悦、自我的假期。

当然,如果你没有回家,能绕过七大姑、八大姨的灵魂拷问,

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

设计/视觉:小李老师

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

召唤横财冲浪手

华尔街韭菜割人事件启示录

散户和华尔街的战争仍在继续

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开年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出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文艺片   李安   在线   华尔街   电影   投影仪   块钱   疫情   电影院   看电影   影院   年轻人   春节   模式   时间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