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要“附庸风雅”,不要“低智化”

宁要“附庸风雅”,不要“低智化”

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中的两项指标令人略感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一、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网民群体仅占比27.6%,而月收入不足2000(包括无收入)的网民群体竟然逼近40%。

宁要“附庸风雅”,不要“低智化”

二、初中学历以下网民群体占比58.3%(41.1%+17.2%),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高等教育的网民群体占比仅19.5%。

宁要“附庸风雅”,不要“低智化”

这些数据可以说是“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一个侧影,同时也印证了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社会矛盾的论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最终会反映到网民的收入结构上,网民收入结构的“不平衡”又必然会反映到网络舆论生态,这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必然。 网络舆论场常常出现“纷争并起、鼓角争鸣”的乱象,而“一统江湖、天下归心”的和谐画面似乎永远是水中月镜中花。


如何控制?中美的做法是两种路径。中国讲“舆论导向”,美国讲“marketplace of ideas(观点市场)”。中国的体制决定了,“舆论导向”离不开权力;美国的体制决定了,观点的竞争离不开资本。中国讲“主流舆论/权威声音”,美国是观点的“群殴”。


既然叫“主流”,那必然要迎合受众的喜好,但一味迎合就不对了,这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悖。可惜,这个度很难拿捏。“一味迎合”网民喜好的做派我们并不陌生。从网民的教育结构这项数据来看,一味迎合网民喜好的声音会令人不安。


在撕裂的网络舆论场,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戾气”越来越重,情绪化的喜好过剩,“低智化”倾向抬头。


“低智化”倾向不完全与学历挂钩,高学历不见得高智。但“低智化”一定是与不讲学识、不讲专业挂钩的。


舆论场上的很多问题需要讲学识、讲专业才能说透,可惜,讲学识、讲专业的声音往往不如简单粗暴、黑白对立的声音有吸引力和号召力。


“附庸风雅”并非什么坏事。不是人人都要追求风雅,也不见得人人都有治学的兴趣,但大众对知识、专业、风雅当心存几分敬畏。如果连这点敬畏都没了,那么,当风雅彻底沦丧之时,“连附庸的俗人都散尽,公然‘从俗’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附庸风雅   风雅   美国   学识   不平衡   中国   喜好   舆论   网民   群体   观点   声音   收入   结构   报告   旅游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