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角里:朱家角镇的“阅读小镇”之路

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书香角里:朱家角镇的“阅读小镇”之路

朱家角镇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处于上海市与江苏省交界处,是上海通往江苏、浙江的重要通道。全境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含水域),下辖28个村民委员会及11个社区居委会,户籍总人口60503人。朱家角的历史,则可追溯至1700多年前,三国时期就有村落,宋元时形成集市,明万历年间建镇,名为珠街阁,又称珠溪。清嘉庆年间编纂的《珠里小志》,将珠里定为镇名,俗称角里。古镇格局完好,河网密布,小桥流水,朱家角素有“上海威尼斯”之誉,既在风貌,亦在内涵,一座是绘画、雕塑、歌剧的艺术之都,一座是古建、曲乐、诗书的文化名镇。


全民藏书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从古至今,朱家角人都“爱书、读书、藏书”。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朱家角全镇民间藏书就超过10万册,是镇图书馆藏书的10倍,超过了青浦21个乡镇图书馆藏书的总和。1991年初,首届民间藏书开发利用研讨会就在朱家角古镇召开。

这里不仅有藏书大户,更有“全民藏书”。藏书者有八十高龄老者,也有普通的家庭主妇,还有十岁儿童。据2007年的统计,镇上周陀星老先生家和赵建珍家的家庭藏书都近万册;全镇11000户家庭,藏书户达到了80%以上;全镇民间藏书总数达到56万册,户均50余册,人均16册,藏书千册以上的家庭有51户。

为普及藏书与用书,朱家角曾先后举办全镇性的特色家庭文化展、“深化利用民间藏书资源”探讨会、新老藏书家联谊会、“知识就是力量”演讲会等,还编写了《地区民间藏书联合录》,把读、用、藏书作为五好家庭评比条件。这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小镇不仅成为全国第一个申报“民间藏书之乡”的文化古镇,更是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

据统计,10年来朱家角民间藏书量在原来的基础(2007年统计)上又增加30多万册。除了爱藏书,朱家角人也富有创作热情,十年来朱家角的读书会创作组创作文艺作品120余部,有戏曲、歌曲、诗歌、小戏、小品、故事等,不少作品还获得奖项:非遗作品《江南船拳》获中韩文化交流最具民俗特色奖、田歌《插秧天》获北京国粹与原生态比赛银弦奖、田歌情景剧《角里人家》获上海市文化专利、歌曲《阿婆茶》《翰墨颂》获上海群文新人新作优秀奖。


获评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开启新时期特色探索之路


1、“文创+基金”,为千年古镇增添时代活力

结合5A景区创建,朱家角布局“文创+基金”特色产业,重点推进工业厂房转型、古镇区业态调整、老镇区景点拓展、大师级工作室扩容等。景区口,朱家角人文艺术馆,以油画、雕塑等作品展览为主,辅以人文展示和文化交流;西井街,全华水彩艺术馆临河而立,是全国目前唯一专业收藏与展示当代水彩画经典作品的场所,院外河道纵横,园内花草繁盛,水乡和水彩在这里交融。北大街,上海手工艺朱家角展示馆……艺术场所形式多样,包罗万象。“文创+基金”为特色小镇注入动力能量,让文化与资本在小镇里发生奇妙的化学变化,给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广预留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朱家角的镇中镇——尚都里,就邀请国际顶尖建筑设计师登琨艳、张永和、柳亦春及马清运联袂创作,延续古镇的文脉,营造当代的江南,也是首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实践案例展区。商业建筑既保留江南特色,又引入当代元素,形成了新建筑群落,原汁原味的古镇配以新潮新趣的商业设施。扎肉的香、昆曲的雅,混合咖啡馆的情调、巧克力的浓郁,交错出中西相融、古朴与现代交相辉映的美感。


书香角里:朱家角镇的“阅读小镇”之路

尚都里街头充满时尚元素


2、“小镇+音乐”模式

近年,朱家角探索“小镇+音乐”模式——以园林实景为载体,以水乡音乐节为平台,为古镇增添“风声水曲,角里飨宴”的意韵,营造“珠溪水畔风色异,一词一曲入梦来”的意境。是小众的雅趣,也是大众的狂欢。每年9月,朱家角水乡音乐节点燃小镇热情,作为全国首个以水乡空间为舞台的音乐节,已走过十年。歌者登上手摇木船,演绎浪漫的河道巡游,游人临河凝望倾听,迎来全感官的水上盛宴。

水乡音乐节也被誉为“创作人的节日”,每年吸引数百位音乐人造访,以色列手碟达人、印度西塔琴大师、日本北海道少数民族歌手,与中国音乐诗人、民族乐手碰撞火花,涵盖了民谣、摇滚、爵士、电音等不同风格,混搭风格呈现多元魅力。

“黄梅上岸望爷娘,闲七八月养后生。哥是秧苗妹是泥,角里人家土里长”,朱家角人自编自演的原创田山歌音乐剧《角里人家》,则登上朱家角影剧院舞台,120余位居民手持农具,将国家级非遗项目田山歌与舶来品音乐剧相结合,“土调”加“洋腔”,为民间艺术注入全新活力。


书香角里:朱家角镇的“阅读小镇”之路

角里人家音乐剧照

古建筑成为新音乐的舞台,现代建筑成为传统音乐的展厅,“流动的建筑”和“凝固的音乐”在古镇朱家角缔结奇缘。


3、“阅读+乡愁”模式

文脉悠长,朱家角千年底蕴孕育文人雅士,明清两代共出进士16人,举人40多人。学者王昶以工诗善文获誉“文坛宗匠”,小说家陆士谔以天马行空的预言开启“百年世博梦”,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夏瑞芳被称为“中国近现代民族出版第一人”……书香悠远,《漕声》《珠溪》《薛浪》《骊珠》,古镇诞生了20多种本土报刊;上世纪90年代,朱家角全镇民间藏书就超过10万册,是镇图书馆藏书的10倍,超过青浦21个乡镇图书馆藏书的总和,获评“中国民间藏书之乡”。而今,朱家角全力正打造中国最具特色的“阅读小镇”:

· 古镇街区——文艺青年的天堂

2014年朱家角古镇引入上海三联书店(朱家角店),每年策划很多阅读文化活动,服务当地的百姓和来朱家角旅游的游客。在尚都里文化街区推出了角里书房,向游客和当地百姓推介优秀出版物。放生桥南岸,每月第三周周末,都固定有水岸图书市集;放生桥北岸,将打造全国书店主题区,遴选全国大社、名社年度重点图书和新书进行集中展示。


书香角里:朱家角镇的“阅读小镇”之路

书香角里:朱家角镇的“阅读小镇”之路

上海三联书店(朱家角店)


三联书店500平方米的场地不仅售书,也经营咖啡和各种文创产品。这还是国内首个提供图书定制、按需印刷的体验空间,来到这里的读者可以定制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书。最难得的是,这家三联书店的营业收入里,书的销售比重占了一半以上。


书香角里:朱家角镇的“阅读小镇”之路

角里书房


身处朱家角最繁华的地段——放生桥右侧的“角里书房”。据悉这个名字有三个出处,一是“角里”二字恰契合这个书房的三角形模样,二是朱家角又名“角里”,三是希望这间小小的书房能走进人们心中的那个角落。

一开始,角里书房的狭小格局让许多商家对它望而兴叹,要在仅有32平方米的空间开一个综合性书店几乎也不可能。角里书房的创始人叶文刚称,经过长达两个月的讨论与规划,他们决定参考日本那家只卖一本书的书店——森冈书店,把小而美发挥到极致。开业那天,角里书房结合当下热点,就只卖一种书——《人民的名义》。时下角里书房的主题是东野圭吾,全店就只卖东野圭吾的小说,也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


书香角里:朱家角镇的“阅读小镇”之路

时下“角里书房”的主题是东野圭吾,全店就只卖东野圭吾的小说


除实体文化空间,每个周末的水岸市集也成为朱家角特别的文化风景。市集每月都有不同主题,每月第三周专门是图书主题周——来自上海外文书店的大量原版书,来自中国出版集团、世纪出版集团的新品图书都来“摆摊”,颇有文庙书市的味道。

在未来,朱家角还计划依据‘阅读小镇’的定位打造古镇的住宿酒店,如酒店大堂24小时的阅读空间,如每间客房都有不同的读书主题,甚至当游客离店后可以自行带走2-3本书。未来的设想是尚都里每家商铺都有书,不管是花店、咖啡店、服装店、餐厅,都有相关主题的书,共同重塑朱家角的文化形象。


书香角里:朱家角镇的“阅读小镇”之路

水岸书香集市


· 乡村书屋院落——热门网红打卡地

书香萦绕古镇景区,也飘至乡村院落。青浦区184个行政村里,每个村都有一个农家书屋,薄荷香文苑“网红”农家书屋就是一个有特点的代表:百平方米的空间藏书1万余册,各类书目一应俱全,而其中3/4以上来源于社会捐赠,被称为“最美农家书屋”。女主人陈君芳是林家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书屋便由她家的老宅翻新而成。男主人张瑞杰本科就读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还在日本学了西医,回国后一直致力于推广中医文化。

书屋里的书籍并不是想象中蒙着灰的老旧刊物,而是诸如《东京本屋》《我的名字叫红》《奥斯维辛的小图书馆员》等畅销作品,书架上还有不少小玩具,说是村里小朋友来玩,谁喜欢就可以拿走一个。


书香角里:朱家角镇的“阅读小镇”之路

书香角里:朱家角镇的“阅读小镇”之路

只有90平米占地面积的书屋藏有共计1万余册书


书香角里:朱家角镇的“阅读小镇”之路

书屋主人陈君芳和张瑞杰


屋外的小院子更是一番新天地:海棠、绣球、多肉以及更多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伴着风铃声摇曳,还有小猫小狗跑来跑去。平日夫妻俩就住在书屋二楼,但凡有人在家便将书屋开着,倒也随意。有趣的是这书屋“只借不卖”。“也没啥手续,登记下就好了。”张瑞杰笑言,他们也不怕“丢书”,因为只要有村民想看,书借多久都没关系。

在这个被稻田包围的书屋里已经举办了无数活动:有上海作家协会30余位会员的写诗吟诵、台湾戏剧教授张纹龙的戏剧艺术交流、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草药互动体验、中国油画院课题组导师张立农对写生基地建设可行性的探讨……更有很多时候,活动的主角就是那些朝夕相处的村民。张瑞杰说:“村里的老人也有讲述的需求,他们或许认字少、学历低,但不代表他们没文化。农村有农村的文化,有的老人说起村里的民俗、植物或农业,也让人听得津津有味。”

4、政府发力,万众参与

青浦已启动了21公里环城水系公园的建设,将建成6个市民休闲、运动、健身、旅游、观光的公园,在岸线、公园中将设置小而美的阅读文化空间,把24小时城市书房的布点结合进去。

另外青浦文化馆对内部进行功能提升,引进上海乃至全国优秀的戏剧曲目,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良好的文化服务。同时,青浦图书馆二期扩容改造也已完成,进一步提升儿童阅读空间。青浦体育文化中心也已开建,未来将成为体育赛事+文化演艺的中心。

其次,已推行3年的“万家点书”的活动依旧持续——市民可以去青浦新华书店挑选书籍,凭读者证直接外借,这个书由图书馆统一买单,读者看完之后归还到图书馆。这个活动能契合市民读者阅读需求,“你点单,我买单”,通过市民自主采购公共图书的方式,进一步把市民的阅读热情激发出来。


书香角里:朱家角镇的“阅读小镇”之路

“万家点书”——市民们忙着选取自己喜爱的读物


2019年4月,“书香上海”之“文进万家 书香青浦”阅读服务项目暨“长三角一体化阅读联盟”成立启动仪式在朱家角古镇尚都里举行。“文进万家书香青浦”阅读服务项目,覆盖青浦11个街镇,并从青浦走向长三角。每次阅读活动之后,街道或者小镇,都会在地图上敲一个红印章,留下“书香”印记。

青浦区在原有崇尚文化的基础上,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新近又做了些有益尝试,如成立区图书馆理事会,与教科体旅等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对接联动,通过共建结对广泛开展图书进机关、企业、部队、校园、社区服务;专家进校园巡讲等文教结合项目相继实施;联合街镇图书馆共同探索服务宣传、文化共享、“三新”农民读书等阅读推广模式,培育形成重固“泉之梦”、华新“晨曦·朴读”和徐泾“书香行”等一批街镇特色读书品牌;创新农家书屋管理模式,林家村试点委托“新乡贤”运营,金泽镇建成一批“党建”红色农家书屋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书香   青浦区   青浦   小镇   水乡   古镇   上海   藏书   书房   书屋   图书馆   民间   特色   图书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