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笑”“恨”王道士

近日,读了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道士塔》的文章,看了网上有关介绍与评论,人们对敦煌莫高窟守护者王圆箓--王道士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由此,心生感悟:“笑”有称赞之意,“恨”是以诫为是。

王道士的可“笑”之处。王圆箓在敦煌绰号王道士,他入道之后,云游时无意间发现敦煌的佛窟,于是他决心长期守护在此,看管莫高窟。对于敦煌莫高窟而言,王道士应该算是第一位敦煌守护人。

清光绪22年,王道士居于敦煌莫高窟南区北段的道观里,平日总爱累积香火钱,劝募来的、化缘来的、自己节省下来的、附近百姓捐来的,也算是小有积蓄,这些钱他都是用作了莫高窟的清理与修葺。仅第17窟的淤沙就清理了两年。后来又在第17窟内一座密室发现了举世震惊的藏经洞。再后来,王道士先后多次带上经卷,向当地县令报告,直至最后他冒死给远在京城的慈禧太后上书,以求得保护珍贵的经卷,结果都石沉大海。藏经洞发现后,王道士尽了最大的努力,做了他应该做的一切。

王圆箓是一个小小的道士,是一个逃荒的农民,是一个文化素质不高的人,而在敦煌,他却成了战士,成了西北土地上一块顶天立地的丰碑,后代为他修建了一座敦煌最大、最高、相对气派的道士塔。

王道士的可“恨”之为。余秋雨在《道士塔》中说:“历史已有记载,他是石窟的罪人。”... ...致失藏经洞出土的五万卷经书被英、法、日、俄等国的所谓探险家们,以考古、研究的名义,以所谓买的名义,骗取、掠夺、流失海外,成为中国学人挥之不去的心中巨痛。

在《道士塔》中,余秋雨既写了王道士作为文物破坏者与文物出卖者的身份,破坏了敦煌的壁画,破坏了敦煌的雕塑,是敦煌的罪人,又写出了王道士的无奈。所以作者最后把王道士定位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王道士是一个上错了舞台,扮错了角色,说错了台词的演员,从他身上我读到了无奈的悲剧。

今天,盐湖生态环境保护迎来了历史机遇期,市盐保中心担负着保护盐湖生态的职责和使命。读史则知,在千古那段历史下背景下,王道士的愚昧、无知、贪婪给敦煌莫高窟带来的巨大破坏,那是历史的悲剧。进入新时代,盐保人要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己任,以坚定决心贯彻“两山”理论,在盐湖生态保护上,决不能残留一丝王道士的阴影,也决不能让盐湖出现半点昔日敦煌可悲的遭遇,这就是新时代盐保人的使命!

文 字丨薛吉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盐湖   莫高窟   王道   敦煌   守护人   保人   经卷   罪人   道士   秋雨   文物   名义   使命   悲剧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