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它是怎样形成的?

什么是喀斯特地貌?


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它是怎样形成的?

喀斯特地貌斯特地形也称为石灰岩地形,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一般指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或存在流经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现象。

它是怎样形成的?

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再加上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而形成的的地貌现象。

溶沟和石芽地表水沿岩石表面流动,由溶蚀、侵蚀形成的许多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之间的突出部分叫石芽。 石林:这是一种高大的石芽,高达20-30米,密布如林,故称石林。它是由于石灰岩纯度高、厚度大,层面水平,在热带多雨条件下形成的。
峰丛、峰林和孤峰 峰丛和峰林是石灰岩遭受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其中峰丛是底部基坐相连的石峰,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向深处溶蚀、演化而形成。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盆地中。
溶斗和溶蚀洼地 溶斗是岩溶区地表圆形或椭圆形的洼地,溶蚀洼地是由四周为低山、丘陵和峰林所包围的封闭洼地。若溶斗和溶蚀洼地底部的通道被堵塞,可积水成塘,大的可以形成岩溶湖。
落水洞、干谷和盲谷落水洞是岩溶区地表水流向地下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岩溶垂直流水对裂隙不断溶蚀并随坍塌而形成。在河道中的落水洞,常使河水会部汇入地下,使河水断流形成干谷或盲谷。
地下喀斯特形态
溶洞:溶洞又称洞穴,它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而形成的地下孔道。溶洞中的喀斯特形态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灰华和泉华。

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不同
简单地说,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不同就是:丹霞地貌是"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是发育在红色岩石上,受流水、风蚀、重力共同作用的地貌,而喀斯特地貌是发育在可溶性岩石上以水蚀作用为主的地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   地表水   岩溶   峰林   可溶性   石灰岩   洼地   溶洞   地下水   地貌   岩石   形态   地下   作用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