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溧阳,这个地处江苏省南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小城却有着不可小觑的自然资源,这里岗峦起伏连绵,植被茂盛,河网纵横,库塘星罗棋布。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自然资源造就了这里得天独厚的旅游发展前景。在到达溧阳后,直奔天目湖,行驶在路上,心已经不知不觉的飞到了那个令人神往的南山竹海。

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以往,我是更为习惯西北地区那种苍凉的景致,大气、豪迈,总有一种让人为眼前的辽阔振臂高呼的冲动。江南一带的小桥流水始终是不太很能吸引我的目光,直到来到溧阳,来到天目湖,来到南山竹海,让我对此大大改观。我甚至希望可以能够在竹林间仿效古人建造一座小小的庭院,每日粗茶静听林风。南方的空气总是很黏潮,南山竹海又是在水系极其发达的苏杭一带,原本已经做好了被湿热气息包裹的心理准备,当真正走进这里时却发觉意外的凉爽。

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拥有35000亩竹林的南山竹海是国家5A级景区,景区以竹、寿两大文化为游览主题,有静湖娱乐区、竹文化博物馆、古官道、长寿文化区、南山寿翁、吴越弟一峰、鸡鸣村、熊猫馆、竹文园等景点。每一处景点都用独特的方式与竹、寿两大文化游览主题相呼应,令人身在其中不仅能够欣赏碧绿万顷的自然风光,更能领略深厚的文化内涵。

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在北方已经慢慢披上秋日的风衣时,南方却依旧翠绿漫山。在溧阳天目湖以南,江苏、安徽、浙江三省交界处的南山竹海更是让人深陷万顷碧绿而不能自拔。这样的绿色在北方往往是不多见的。乘坐世界先进的地轨电车在竹海中穿越,是此行中最为亮眼的一环。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路程,但红色车厢的小电车在茫茫翠林竹海中穿行,宛若一只红色的小船在绿海清波中游走,颇有一种梦幻的感觉。地轨电车在盘山轨道上时而笔挺向上,时而蜿蜒辗转,两侧的翠竹随风轻摆发出阵阵沙响,从山谷中袭来的风送来清凉,空气中都漂浮着浪漫的味道。

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轨道的尽头连接着古朴静谧的鸡鸣村。鸡鸣村因地处三省交界之处而取雄鸡鸣三省之意,故得此名。鸡鸣村有一座气派的牌楼,它是进出鸡鸣村的必经之路,整个牌楼用实木泥瓦建成,虽形制不大,但在茫茫竹海中也显得娟秀挺拔,飞檐斗拱的结构让整个牌楼看起来平添了几分气势。这座牌楼初建年代已无从考证,单从它的形制上来分析,可以判断出大致兴建于清朝中期,距今约有两百年的历史。

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走过牌楼的石阶,这条石板小路就变得热闹起来,因地处三省交界,在石板路的两侧有着来自不同地方的商户,汇聚了三省地区不同的民间工艺、特色作坊。而在建筑形式上,也融合了三省地区不同的建筑风格,可以说是进步能看江南古镇的小桥流水,退一步可观意境深邃的浙江园林,抬头寻望便可见徽派建筑的白墙黛瓦。在这个浓缩的场景中,可以让人真切的感受溧阳传统的民间生活。

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在这些各有风格的建筑中,一座散发着浓郁历史气息的宅院无疑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鸡鸣村虽然不大,但大小房屋也如星罗棋盘一般,这座最为重彩的宅院便是村子里首富的宅子——明清古居金宅。古居金宅从建筑风格上来说,颇具徽派建筑的特色,而又透出儒道大家之风。比例和谐的外部轮廓与尺度宜人的青瓦、白墙相互映衬,在视觉上即简单明了的体现了徽州的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又烘托出了足够的简洁明快的美感。高耸的马头墙错落有致,这是徽派建筑最典型的象征,它的存在即表明了房屋建筑的属派。曾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说法,用以概括明清江南传统民居建筑。

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走进金家大宅,穿过轿厅,就是金宅的会客厅。这里主要用于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和开展祭祀活动等等,也可作为日常起居场所,它是整座住宅的主体部分。旧时会客堂又被称作是中堂,为宰相处理政务之处,后来逐渐演变指代为会客厅。中堂里的每件摆设都蕴涵着深厚的喻义,条案中间是民间俗称“自来钟”的 座钟,它与左右两侧的瓷瓶一起寓意终身平静,一生平安。 条案前方是一张规整的“八仙桌“,八把太师椅,八仙桌的两侧的椅子是接待长辈和同辈中比较重要客人用的。按照传统 “东道主”的风俗,主人坐东(左)边的椅子,客人落西(右)边的那张椅子,否则会被人耻笑不懂礼节。

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天井是徽派建筑中的特色之一,也是徽州人宗族观念的代表特征。徽州人常说:“家有天井一方,子子孙孙兴旺。”徽州民居往往在进门之后便是天井,天井就是徽州大院中间的一个天然“天窗”,由四面屋顶、屋檐围成。因为所有的屋顶都是向院内倾斜的,下雨的时候,雨水会从“四角的天空”飞流而下,这就是有名的“四水归堂”说法。“四水归堂”寓意“肥水不外流”,反映了徽州人单门独户,一心聚财的心理。金宅的存在是体现了人的生活存续,而万亩翠竹的生长则体现了自然的生生不息。二者在翠色衔云的南山竹海里共生共长,一幅山林田宇竹海碧浪的画卷就在这里缓缓展开。

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竹林并不稀奇,然而这里的竹子以林聚海,一眼望去令人心旷神怡。许多时候,竹林甚密,就像永远也穿不透的天空,一直向上,没有尽头。而那些幸运的穿越了无数密叶的光线,也只剩下了圈圈点点的几何形状的光斑。山岩上乱石旁,你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数也数不清,理也理不尽。当竹叶飘落到了地上,倘若那是还未干枯变黄,这山坳中,这峡谷里,这土地上,或许就好似铺上了一块儿巨型的、翠绿色的地毯。静观竹海,看着它们清高又纯朴的气质,清丽又脱俗的风韵,清幽又雅致的意境,清新又自在的悠闲,不禁为其感慨。咏叹它秀逸有神韵,纤细而柔美,长青且不败,欣赏它形体多么优美,品格多么高尚,身姿多么坚毅。你听,这满山的翠竹在风中轻轻摇曳,数以亿万记的竹叶发出动听的声响,仿若是谁吹响了一支巨大的竹箫,在自然中演奏着一支悠扬的乐曲,绵远流长。

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竹,品种繁多,寿竹、箭竹、慈竹、单竹、四季竹、斑竹、楠竹、刺楠竹、水竹、墨竹、白粉竹、箬竹、罗汉竹、琴丝竹、凤尾竹、方竹、棕竹、斗笠竹、巨龙竹...等等等等,而在众多竹的品种中,金镶玉竹为竹中珍品,其珍奇处在那嫩黄色的竹竿上,于每节生枝叶处都天生成一道碧绿色的浅沟,位置节节交错。一眼望去,如根根金条上镶嵌着块块碧玉,故古海州志中称其为“金镶碧嵌竹”。在竹文化博物馆中,就有一小块儿竹园中栽培的是金镶玉竹。如果对竹不了解,很容易会以为这些竹子已经到了凋谢的阶段或者是已经生病了,其实这正是它们本来的样子。

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在竹文化博物馆中,不仅有各类关于竹的历史、文化知识的科普,也有用不同字体撰写的“竹”字,还有用竹子为原材料所制作的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用品、纪念品。有关于竹,还有一个是我们很多人都会迈入的误区。竹子并不是树,而是草。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根本区别,是看它们是否有年轮。把竹子锯断,里面却是空的,也没有一圈圈的年轮,所以竹子是草不是树。

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竹子与我们生活的相关性非常高,不仅是竹子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定含义会让我们向他学习,而且竹制品也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那除了我们人类,与竹子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一定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了。在2011年,经中国大熊猫保护中心批准,两只曾经参加过上海世博会的国宝明星熊猫“壮妹”和“奥运”,被成功引进南山竹海,而现在的两只大熊猫分别是“华丽”和“星安”。直到现在,我们依旧可以在熊猫馆中看到这两只憨态可掬的国宝明星熊猫。

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在参观熊猫馆时我们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保护好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当然我们也要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去参观,如果赶在中午时分去的话很有可能会碰到它们在休息,这时候我们只能看到它们午休时可爱的姿势,当然,也只能看到这一个姿势。

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走过熊猫馆,来到黄金桥,这也是鸡鸣村中最后的一站。南山竹海所在区域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文化区附近的竹林中忽隐忽现的一些断壁残垣的遗址,有梅花墩、用来作战的烽火台、营房等。而黄金沟,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好像在沟里铺上了一层细细的金沙。“黄金桥”悬于两山之间, 桥顶装饰着上千个风铃,飒飒风来,瓷质风铃与万顷竹海共同发出美妙的声响,令人陶醉。而这里也是观赏竹海的绝佳位置之一,如果说前面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此时就一定是“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了。

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穿越溧阳千年竹海,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景

古人爱竹,爱它的四季青翠,爱它的凌霜傲雨。而今我爱竹,爱它的碧绿万顷,爱它的清雅馥郁。登上吴越弟一峰尽览竹海波澜,无需称“第”,万亩翠竹已是最好的注脚。走过千里翠波,寻过万顷碧绿,好似身心都被洗涤了一次,这里的山川湖泊,这里的林木竹海不单单是增添了新鲜的空气,更是让心灵在茫茫绿野中慢下脚步,能够在以往的紧绷中舒缓下来,稍作栖息,拥有片刻宁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溧阳   徽州   竹林   熊猫   牌楼   天井   鸡鸣   江南   翠竹   碧绿   大熊猫   竹子   国宝   南山   千年   风景   建筑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