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家具曾经流行了上千年,可惜失传了!可惜!

这种家具曾经流行了上千年,可惜失传了!可惜!

LOT 8001 五代 / 北宋 黑漆曲栅足翘头案

(长 123.5 cm;宽 37.5 cm;高 49.5 cm,2000 年初购于日本)

此拍品经 Rafter GNS Science 碳 14 检测(测试编号 No. PH/RC11/233;2011 年 3 月 28 日),证实与本图录之定年符合。

估价:3,000,000-5,000,000 港元


众所周知,明代及明代以前的中国古典家具,传世者甚为稀少。其中,相对完整、具备标本价值的,更是凤毛麟角。这件翘头案的珍贵程度,因此不言而喻。

案面长方型,侧面上下边沿起阳线,两端安翘头,下接曲栅足各五支,承梯型足。通体髹黑漆,结实透亮,裂纹如皮肤肌理,露披胎麻布。

这种家具曾经流行了上千年,可惜失传了!可惜!

五代/北宋 黑漆曲栅足翘头案,摄于佳士得香港2018秋拍预展现场

家具断代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唯一具备说服力的,便是家具上的铭文及科学的检测。这件翘头案被标注为北宋甚至更早的五代,并不是佳士得方面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碳14检测的结果。

中国古典家具研究学者柯惕思先生也为此著有专文(见《不凡》专场图录),阐述了佳士得这件珍品的历史脉络,并认为它“定将成为中国家具史上栅足古案的经典之作”。

现全文转载此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这种家具曾经流行了上千年,可惜失传了!可惜!

佳士得香港2018秋拍预展现场

8001 五代/北宋 黑漆曲栅足翘头案


坐椅传入古代中国之前,席地而设的几案尤为普遍。出土墓葬文物及图文记载显示,几案的风格富于变化,其中一款具修长的栅足,下装托泥。

一千多年之后,近似的几案已增至与椅子相配的高度。但自宋代以降,这种广泛使用的形制很快销声匿迹;加上传世之作在近代难得一见,同类的几案已渐为世人遗忘。

惟其如此,近来发现的一例珍罕五代曲栅足翘头案,正是为这类历史悠久的几案溯本求源的大好时机。

自周代以来,各式几案常在祭祀仪式中用来置放供品、酒器等物。后世的书籍、绘画中,仍有这些早期形制的身影,一则是为了薪火相传,二来也是以古为师。明代《三礼图》便是一例,书中有房俎和椇俎的图示:根据房俎的解说,“周以房俎,其制足间有横有拊,似乎堂后有房也”;而椇俎为“殷俎,曰椇,读曰矩,曲桡七足,枳椇之树,其枝多曲,殷俎足似之。”

这种家具曾经流行了上千年,可惜失传了!可惜!

明代《三礼图》所示房俎和椇俎

此外,《考工记纂注》亦绘一曲栅足翘头案。证诸考古发现和周代以降的画作,此类直栅足或曲栅足矮案曾经一度极为普遍,前后风行数百年之久。

这种家具曾经流行了上千年,可惜失传了!可惜!

《考工记纂注》中的“案”

及至汉代,此类几案已融入世俗生活的各个范畴。

出土汉墓砖画有三例曲足案,背景为日常生活的诸多场景。至于其他砖画和壁画中的描写,近似几案一般为烹煮、进食而设,或当作据案而坐的凭几。汉室基本上已一统天下,但亡国后江山再次四分五裂;当时虽时局动荡,但以家具传承来说,其发展进程仍一脉相承。

  1. 山东出土的三国(公元 220 至 280 年)墓葬文物中有曲栅足矮瓷案一例,其外露的榫卯采用的正是接合腿足与案面的标准样式;
  2. 甘肃省嘉峪关曾出一批三国壁画,其饮宴场面也设有同类几案。
  3. 再者,甘肃出土的五胡十六国(公元 304 至 439 年)古墓壁画中,也有栅足案的描写,足下接起伏有致的托泥。
  4. 此外,隋代古墓亦曾出土一例白釉瓷案,其制式为较早期的翘头案。
这种家具曾经流行了上千年,可惜失传了!可惜!

河南省安阳隋朝 595 年张盛墓出土的小瓷案

除了用作几案,此形制还可权充其他用途,上文提到的凭几便是一例。

此外,它还可用作坐具;以《女史箴图》长卷中皇上探访妃子一幕为例,其平顶帷帐牀前便有为皇上而设的曲栅足条几。

此画传为活跃于晋代(公元 265 至 420 年)的顾恺之所作,至于此画的断代,以及是否为顾氏原作摹品,学者仍有争议,但对于此乃唐初之前的作品已有共识。毋庸置疑的是,画中条几的风格,应与顾氏生前通用的制式相差无几。

这种家具曾经流行了上千年,可惜失传了!可惜!

(传)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大英博物馆藏

唐代名画《伏生授经图》中也有一件近似的矮书案,案上置笔砚,年迈的伏生正展卷观读。伏生乃一代名儒,秦始皇焚书坑儒之际,他将《尚书》暗藏壁中,后为汉帝之师。画中矮案曲足翘头,与较早期的例子如出一辙。

这种家具曾经流行了上千年,可惜失传了!可惜!

(传)唐 王维《伏生授经图》,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另一幅五代卫贤绘《高士图轴》,画中老儒在书案前读书,矮案同样曲足翘头,与佳士得拍卖的漆案相似。

这种家具曾经流行了上千年,可惜失传了!可惜!

五代 卫贤《高士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唐宋年间,为席地而设的几案,逐渐增至与座椅相配的高度,形制相近而腿足较长的几案于焉应运而生。从当时的画作看来,几案增高后常须额外的固定配件。南宋《豳风七月图》有一幕描写高士据案而坐,案下饰如意牙条;其腿足虽呈古风,但托泥与连接案底的斜枨之间,安一横枨以作固定。

这种家具曾经流行了上千年,可惜失传了!可惜!

南宋 马远《豳风七月图》,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写梅花诗意图卷》绘一文人闲坐大画案前,案头微翘,下饰如意牙条;其三弯腿的栅距更密,而且用类似的交叉斜枨固定。从这两幅画看来,古代矮案的形制显然已按椅具高度加以调整。

这种家具曾经流行了上千年,可惜失传了!可惜!

《宋人写梅花诗意图卷》

纵观宋元两代,这批古意盎然的几案与释道二家亦渊源甚深。若干近似例见于南宋《五百罗汉图》;此作整套百幅,一者描写主持战没者供养的罗汉,其身前正是一张朱漆三弯腿栅足翘头长案。

这种家具曾经流行了上千年,可惜失传了!可惜!

南宋《五百罗汉图·战没者供养》,波士顿博物馆藏

在南宋《三官图轴:天官》中,天官在台座上据案而坐,案下亦接曲栅足。

这种家具曾经流行了上千年,可惜失传了!可惜!

南宋 (传)吴道子《三官图轴》,波士顿博物馆藏

元代永乐宫壁画中有多名仙人,其身前也有近似的高供几。南宋金处士《十王图》中,有一冥王在案前审判死者;其曲栅足的样式颇不寻常,若非佳士得是次拍卖的矮案风格相若,观者很可能会断言此乃画家凭空臆想之作!

这种家具曾经流行了上千年,可惜失传了!可惜!

南宋 金处士《十王图》,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及至明代,古式栅足案基本上已消失无踪,绘画或出土文物方面的线索亦几近于无。但明末清初著作中仍有一些零星记录,证明此类制式尚不至于湮没无闻。

文震亨曾曰天然几贵乎“飞角处不可太尖,须平圆,乃古式。照倭几下有拖尾者,更奇,不可用四足如书桌式”。

到了明代,日本人仍沿用从中国引进的唐宋几案形制,而江南文人亦对日本漆家具青眼有加。周二学对这款早期几案赞誉不绝:“画案,有宋元退漆、断纹,周边嵌银丝方胜,不用四足,即案面拖尾着地,一边略飞卷,便看画承轴,制最奇别。”

拖尾”这一古雅之说,应是形容古时的栅足。它也为腿足外卷的几案原型提供了一些线索,就此可证诸明代《伏生授经图》中的明式案,此例的灵感很可能来自《高士图轴》所示的早期制式。无论如何,这款几案虽以古风遗韵备受十七世纪方家推崇,而当时或许尚有数例传世的宋代古案,但能流传至今者少如凤毛麟角。

这种家具曾经流行了上千年,可惜失传了!可惜!

明 杜堇《伏生授经图》,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上文阐述了古代栅足案漫长的嬗变之路,以说明这件佳士得珍品的历史脉络。

除出土文物之外,作为日用家具传世的近似例屈指可数。李汝宽撰著的《Oriental Lacquer Furniture》中,收录了一件品相接近的珍罕漆案,作者将之断代为唐代制品。

这种家具曾经流行了上千年,可惜失传了!可惜!

李汝宽《Oriental Lacquer Furniture》案子图例

佳士得拍品案底之漆料,经碳十四检测为五代之物,这一结果与其形制的悠久历史及风格演变皆不谋而合。此外,南宋《十王图》所描绘的案子,也为佳士得拍品特有的栅足样式提供了生动的佐证。

这种家具曾经流行了上千年,可惜失传了!可惜!

近十年来,早于明代的家具在市场上纷纷亮相,其断代俱以铭文或漆料的碳十四检测为依据。相比之下,这件佳士得珍品仍一枝独秀、罕贵无匹,看来此物定将成为中国家具史上栅足古案的经典之作。

——柯惕思,二零一八年中秋于蓝橡农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波士顿   条几   顾恺之   女史   家具   形制   博物   南宋   北宋   罗汉   制式   珍品   近似   明代   壁画   可惜   千年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