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作为中国传统家具巅峰之作的明式家具,终于在第三季登上了《国家宝藏》的舞台,无数年轻观众被明式家具圈粉。明式家具究竟好在哪里?东方审美是如何通过明式家具影响世界的?我们或许可以在节目中一探究竟……

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央视第三季《国家宝藏》苏州博物馆专场


作为压轴片段

演员邓婕演绎了

王锡爵夫人朱氏助夫赈灾的故事

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在介绍王锡爵墓出土

国宝微缩明式家具的同时

表达的“一生一世一双人,一桌一椅便是家”

的情感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



1966年,明代内阁首辅王锡爵的夫妻合葬墓重现人世,墓内发现五件微缩明式家具,其中包括了拔步床、小木桌、小木椅、衣架以及脸盆架。


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王锡爵夫妇合葬墓室示意图


在出土时,男椁与女椁上都放有一组明器。

男棺椁上正中设木供桌,系着有万字缠枝牡丹花纹的黄缎桌围,桌面上供神主一座以及二十八件祭器,桌左角供乌纱帽一顶,右角放砚台模型一方。


女棺椁上左边摆着云头木衣架,衣架上挂着绸衣绸带;右边放云头六脚木盆架一件,架子上还有小锡盆,横档上挂巾,还有装着木梳的木奁盒、鬃刷、小铜镜。


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微缩明式家具


微缩明式家具,即明式家具的明器模型,以一定的比例缩小,比例十分准确,造型简朴大方,楔榫精巧,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将明式家具简约大方的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我们研究明代家具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


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微缩明式家具


这令人很是困惑,与曾上过《国家宝藏》的诸多光华夺目的珍宝相比,它只称得上朴实无华。特别是作为前世故事主角的四出头官帽椅,简简单单,镌刻着岁月的斑驳。


它的主人是谁?它缘何能称之为“国家宝藏”?


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国家宝藏》剧照


一张木椅


如果你曾经去过苏州博物馆,或许并不会留意到位于苏州“吴地遗珍”展厅中的它们。但其实,它们大有来头。

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苏博展厅中的王锡爵微缩明式家具

1966年,在苏州城西虎丘山的西南,枫桥的东北,人们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座墓葬。待考古学家们进行发掘和研究后,发现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大明首辅王锡爵的墓
人们原以为,这位内阁首辅的墓葬中,应该充斥着金银珠宝。结果,却发现置于显要位置的竟然就是这套微缩明式家具。

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节目中,嘉宾邓婕也对此很困惑,但很快便在另一间展厅中找到了答案。
这间布置成明代文人书房的展室里,摆着几乎和微缩明式家具一样的桌椅几案——这既是他们读书的场所,也是文人理想的寄托。

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苏博展厅中复原的明代文人书房


在前世故事中,那张特别的木椅是重点。
邓婕饰演王锡爵的夫人朱氏,在朱氏看来,一桌一椅,是家、是夫妻、是相伴。尔后,朱氏又以“一桌一椅喻夫妻”为国解忧。
的确,这张椅子可以承载很多。它是一种坐具,是家的象征。同时,它还意味着一个座位,明代文人的理想之位,又或者是某种身份地位。

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节目中邓婕饰演的朱氏


王锡爵的四出头官帽椅尽管小微,尺寸比真实明式家具要小得多,但却用的是榫卯结构。在那方寸之间,将明式家具的巧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王锡爵的四出头官帽椅


正如《国家宝藏》节目中介绍的那样,榫卯是古典家具的主要结构方式,是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其中,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
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家具文化的智慧,也造就了简约却不简单的明式家具。

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为了更好地呈现官帽椅的榫卯结构。苏博请来古典家具专家,根据文物和文献,对这把木椅进行了虚拟拆件
所谓虚拟拆件,是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用软件进行虚拟绘制和拼接。之后,再进行3D打印。经过反复的打样和调试,终于完美复刻了这把特殊的榫卯小椅。


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一位首辅


这四出头官帽椅如此有趣,那么它的主人王锡爵,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王锡爵是苏州太仓人,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文人,很有才华,不仅读书好,而且考试棒——嘉靖四十一年,会试第一、廷试榜眼。


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清代《太仓王氏图册》中的王锡爵画像

南京博物院藏


王锡爵此人性格刚烈,做人很有底线。他曾逼得内阁首辅张居正给他下跪。可后来张居正死后,大家开始反攻倒算时,又是他仗义执言:“张居正做了那么多好事,你们怎么不说?”


不仅如此,王锡爵为内阁大臣时,其子王衡会试第一,言官弹劾主试官,认为有作弊嫌疑。尽管王衡复试依然为第一,可是王锡爵立誓,自己当官一日,儿子便不参加科举。直到十三年后,王锡爵致仕回乡,王衡才重新参加考试,一举获得殿试第二名,成就了“父子榜眼”的佳话。


王锡爵的曾孙王掞,于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及第,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调吏部。康熙四十三年升刑部尚书,后又调工部、兵部、礼部尚书,总持纲纪,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因此人称王锡爵和王掞“祖孙宰相” “两世鼎甲”。王锡爵子王衡和孙王时敏又被荫赠一品,因此,世人称王锡爵家族为“四代一品”


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王锡爵墓中出土的忠靖冠

黑素绒面,麻布里子,冠上有五道梁,加上两旁的如意纹,都压缝着金线


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个举足轻重的画派,这个画派的影响力不仅统领了整个清代画坛,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这就是以王时敏、王原祁和王鉴、王翚等为核心的“娄东画派”,合称清初“四王”。
而王时敏正是王锡爵的孙子,王原祁又是王时敏的孙子。

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王锡爵墓中出土的仪仗,有伞、扇、杖、仪牌等十一件,仪牌上还写了两个大字肃静


万历怠政,是大明王朝走向衰落的开始,而皇帝怠政的根本,多少与国本之争有关。


万历不喜欢皇长子朱常洛(后来的光宗泰昌帝),又独宠郑贵妃,想要立郑贵妃之子福王为皇太子。王锡爵不仅要劝说皇帝早立太子,一边还得对付那些只会大骂皇帝与内阁们的言官清流,两头为难。


这便是节目中前世故事的历史背景。


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一桌一椅便是家 | 明式家具亮相《国家宝藏》

▲微缩明式家具


王锡爵还是个典型的好男人,与其妻朱氏很相爱。

明人笔记里说,他跟申时行都很怕老婆,但其实王锡爵是很疼爱妻子的。他不仅没有纳妾,而且死后与朱氏同葬,直到1966年被无意中发掘。

墓中出土的明式家具模型仍然我们诉说着文人对于家具的理想,家具之于生活的意义——一桌一椅便是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宝藏   太仓   明器   大明   云头   家具   国家   木椅   苏州   内阁   衣架   明代   文人   展厅   节目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