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小爱絮语:随着风和日暖,假期增多,不少老父亲老母亲都计划开启带娃出游模式~不能出国,大家越来越关注国内的小众目的地,小爱最近也收到了不少求推荐的私信。所以当看到@果儿妈的这篇游记时,小爱当机立断决定安利给大家!一个宁静的世外桃源,一种慢下来的生活,带娃在这里住上两天,会感觉所有焦虑、压力、紧张都被一扫而空。这究竟是哪里?和小爱一起揭秘吧~


文、图/ @果儿妈


我们全家都喜欢到处旅行,但,有时也喜欢找一个地方好好待着。

张谷英村,就是我们时常想去待一待的地方。人间烟火,细水长流,去到那里,内心自然而然就平静下来。

六百年的古村落,从明清到民国,再到现在;改朝换代似乎与她无关,香火续传了27代,依然人丁兴旺,安守家园。

这里,果儿爸去过七次,大果儿去过四次。每次都住在同一家客栈,走在街头巷尾,都能和熟识的村民唠唠家常了。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这个月,我们又去了一趟,回来翻看过往的照片,好像大果儿一直是在村子里长起来的一样。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 建筑 ·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渭洞山区,地处岳阳、平江、汨罗三县市交汇处。村里的人们都姓张,村落的名字,就是以他们的始迁祖,张谷英老先生的名字命名的。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洪武初期的“江西填湖广”,是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潮。知晓天文、熟识地理、精通风水的张谷英老先生,就是在那个时候,由吴入楚,看中了这片山清水秀的渭洞山区,安家落户。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屋子越建越多,连绵相接足有五万多平方米。现如今,大小房屋达到1732间、厅堂237个、天井206个、巷道64条。

各屋之间,由连廊、巷道相互连接,却又以屏风、屋顶彼此分割。在村里行走,可以晴不曝日、雨不湿鞋。一代一代的张姓族人久居于此,有的地方和600年前一样,从未改变过。

走在这里,仿佛直接走进了历史中。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有趣的是,虽然屋宇延绵,衔接成了一个整体,却又有独户独院般的采光、通风和排水条件。这都得归功于天井的巧妙设计。雨天,雨水从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也是藏在其间的小心思。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天井的排水系统十分了得。村子屡遭大雨、洪灾,但天井从未因此积水、堵塞。全赖于整个村落的排水系统巧妙的布局,每个排水孔的孔径计算合理,才使得各家的污水不会因洗衣、洗菜而堵住。并且污水会直接排放到了距离村子很远的地方。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巷道是张谷英建筑群的筋脉。四通八达,既是各家各户的分隔,也是大家来往的交通空间。巷道宽一米左右,夏季湿热的气流通过狭长的巷道时,温度下降,为室内降温。

更重要的是,关键时刻,还能担负起防火的功能。遇火时,适宜的宽度便于伸手矫健之人,撑墙上爬,到巷道顶端掀开屋瓦,使火苗上窜,切断火路。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张谷英村的建筑里,还藏着许多密码。三进、五进的院子,乍一看没什么分别。但顺着一层层的院门望出去,会发现端倪——明代启建的院落,并不像清代以后建造的院门在一条主轴上,而是左右“跳跃”,让人不能一眼望尽。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仔细走过,你会发现各家各户的门槛差别很大。因为那是地位的象征——门槛越高,自然象征在族里的地位越高。有的门槛,半米来高,大果儿手脚并用才能翻得过去。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张谷英村古建筑群,虽不是皇家宫苑,也不是商贾豪宅、士大夫园林,却是现在硕果仅存的江南家族式民居的“活化石”了。

最近,刚巧央视的《焦点访谈》节目也报导了张谷英村。画面再美,仍不如实地感受得亲近、舒服。



· 生活 ·


张谷英村本是一个大山深处的古老村落,却有着水乡的轻柔与明丽。四季悠悠的渭溪河上,大大小小修建了58座石桥,疏密相间,节奏分明。村民们往来生息,这里也成了他们重要的生活场景。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村里的菜肉,样样都难忘。那是因为久居深山,村民们早已养成了自给自足的习性。做菜前,去自家的菜园子里摘些菜回来。想吃那一口儿,自家没有,就找邻里换一些来。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说实话,张谷英村最吸引我们的一点就是,住在这里的都是世世代代的本村人。他们敞开大门过日子,同宗同族并不避讳什么。即便是像我们一样的游客,也可以轻易近观他们的生活。那感觉,就像在看一幕幕的实景话剧,互相感受,互不冒犯。

择菜、洗菜、晾菜,是他们最日常的点滴。三代、四代同堂,经常交汇在这个时刻。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夫妻、族人,最惯常的生活场景,也在这四通八达的院子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晒谷存粮、节庆民俗,都是村民们你搭一把手,我帮一点儿忙,一年又一年地过来的。那种实实在在的人情味儿,进了“当大门”,便能感受得到。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村里人最爱的就是各种熏腊味,和家家户户都会自制的辣腐乳、油豆腐。当然,这些也都是招待来客的最好诚意。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困了累了,石板路旁的廊道木栅就是大家闲话家常、吹风晒日的不二选择。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距离张谷英村不是很远的城镇里的学生们,经常会一批批地结队而来,同样是坐在这片木栅栏上,观察、写生。村民们也把他们当成了的风景。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小朋友们隔岸呼喊,成了他们天然的乐趣。可能是因为城市里,能让人肆意喊叫的地方好像还真没有。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 偶遇 ·


去得次数多了,村里的“十二生肖”、大事小情,不是有意为之,我们也都赶巧碰上了。完全切换进另一种生活场景中,特别的妙不可言!

族中添丁,是全村的大事,说每场婚事都是举全村之力办的,一点儿不为过。原来只是听说过流水席,从未见过,在张谷英村算是开了眼了。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同样是因为同宗同族的缘故,历时两天的流水席来宾不曾间断过。各种寓意满满的“横菜”,也只有在婚宴上才能见着。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当然,有红事就有白事。特别是德高望重的老者离去,对于全族来讲,都是莫大的悲哀。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人有生老病死,房屋也有保养周期。历经六百年的老屋修缮,是从山上伐木开始的。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时,我和果儿爸就不觉慨叹:这样一个深山里的村里之所以能够延绵不绝,就是因为方方面面都能做到自给自足。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在城市里,除了小区里豢养的宠物,难得见到小动物的孩子,在村里终于开了眼界。鸡鸭牛猪,还有各种鱼虾,都是共生在一起。大果儿起初还会躲闪,后来还主动让果儿爸带他去猪圈里看“佩奇和乔治”。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原本害怕喂鸡喂狗,看得多了,也就被好奇心战胜了。小家伙拿着米粒越走越近,似乎可以跟动物们交流了。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城里的孩子,只在超市的货架上见过鸡。当第一次看到院子里,一位奶奶娴熟而安静地宰杀一直刚刚还活蹦乱跳的大公鸡时,对于娃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怕看又忍不住看,终究是理解了这条城市生活中早已隐去了的食物链。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其实最震撼的,是腊月杀猪备年菜。那次是果儿爸自己去的,他说一大早就被猪的惨叫惊醒,再困都不可能睡得着了。猪,应该是实实在在地知道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拼尽全力地挣脱,终是徒劳。村里屠户的手法冷静而娴熟。

面对此情此景,思绪突然飘走了——换位思考这件事似乎根本不成立,对错好像也不是个可靠的标准。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 友谊 ·


每次从张谷英村离开,大果儿总会问我们下次什么时候再来。看在父母眼里,这个孩子的确在这里找到了不同于城市的自由自在。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我想,大概是因为村里的娃更加会自己找乐儿。没有那么多的捆绑与限制,鲜活得更像一个孩子。这样的信号,同为孩子的大果儿,应该更容易接收得到。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大果儿从第一次怯怯生生地作为一个外来者,闯进了和自己日常生活与有限认知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里。他小声地发问,默默地举起自己的小相机纪录。到现在,完全自由地进出“张谷英模式”,和村里的孩子打成一片。真让人欣慰。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大果儿在张谷英村还有个兄弟,叫培培。培培是我们一直住的客栈——张乙谋茶酒铺家的娃娃。两个孩子同年同月出生,日期只差六天。他俩就是那种一见如故地玩得来,很奇妙!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每次去,两个小家伙都黏在一起。打归打、闹归闹,感情是肉眼可见地一点一点加深。每天吃在一起,还偏要比谁吃得多吃得快。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现在大了,每天还能一起看看书、学学习。只不过,小哥俩儿凑一起,专心总是暂时的。偶尔互相偷瞄一眼,给彼此打个岔,故意惹恼一下对方,再立刻说声“对不起”,表现自己有礼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培培上幼儿园的时候,大果儿就跟着我们到处闲逛逛。等到培培快放学时,会迫不及待地催着小伯伯一起去接培培。把一整天的相思都化在疯闹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培培的幼儿园组织运动会,大果儿成了唯一的编外队员;张谷英村组织消防演习,大果儿又跟着培培一起去参加;就连村里人结婚,小哥俩儿都得结伴去“砸场子”。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总之,不只是大果儿,我们都真的是爱上了这个不期而遇的古村落,和这里的人。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 美味 ·


培培的爸爸原来是某驻外使馆的大厨师,所以饭菜随随便便做出来,都是色香味俱佳的。再加上村里的食材,无论荤素,都是纯天然的,让人念念不忘。

这一盘辣炒腊肉,是我和果儿爸的最爱。每次回京前,培培爸妈总会给我们带上足足一大条生腊肉,还有他们自己腌制的辣酱。所以,即便厨艺不行,但食材在线,也能还原得八九不离十呢!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至于其他小炒,鱼虾是现捞的、鸡鸭是现宰的、青菜是地里刚刚拔出来的,配上培培爸的手艺,可想而知了吧!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有一天,两个孩子闹着想吃汉堡、鸡翅,培培爸还真就给端上来了一大盘炸鸡翅,给俩娃吃得那叫一个美啊!


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六百年的古村,彷佛走进了老电影里


笔架山下的张谷英村,我们不知道还会再去多少回。岁月留痕,有些事其实原本就无需规划的。就像去再多回的这座古村落,依然有那么多的美好等待相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流水席   彷佛   地方   各家各户   木栅   院门   巷道   自给自足   哥俩   鱼虾   天井   腊肉   村落   村里   门槛   孩子   旅游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