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亲三兄弟:江西湖北湖南!祖籍江西的湖北人,说江西两湖古今事

我是湖北人。多年前偶然的机会,在先辈那里翻看了几眼族谱,才知道我的祖先,是从江西迁徙而来。地点记载得很具体:江西南昌府南昌县麻榨坪。

回想起儿时过年时,有些邻居家的对联里写有“前赴后继江西祖”这样的句子,当时还觉得莫名其妙。

后来跟更多的人谈及湖北人的祖籍,才知道,在湖北及湖南,祖籍是江西的人,数不胜数。原因,就是几百年前的“江西填湖广”。

现在所说的“江西填湖广”,主要是指明初洪武年间这一波。起因就是,元朝未年,湖广地区因连年战乱,社会动荡。红巾军对抗元朝军队、朱元璋与陈友谅激战,主战场都在湖广地区。经年战乱之后,百姓人口急剧下降。房屋空了,田地荒了。

而旁边的江西,在北宋时期人口曾居各省之首,在南方是经济发展先进地区,每年所纳税粮也列全国前列。但江西作为一个内陆省份,以农业为主毕竟单薄,人们也希望转向省外寻求发展。

于是轰轰烈烈的“江西填湖广”便拉开了序幕。进入湖北的江西移民主要走水路,乘船沿长江汉江北上西进。湖北东部地区是江西移民最方便到达的区域,之后再往北往西扩散。直到现在,湖北东部地区的江西后裔数量,也远多于湖北其他地区。江西人移民湖南,则主要通过陆路,诸多山脉中的断谷平廊,成为江西移民们由赣到湘的天然通道。

最终的结果就是,湖北东部的家族中江西移民达80%,湖南中部的江西移民占80%,湖南北部的江西移民占60%。更有学者大胆推测,如今的湖北湖南人口中,有60-70%是江西移民的后代。而当年的江西移民,主要出自饶州、南昌、吉安、九江等府,也就是今天的南昌、泰和、吉安、鄱阳、景德镇、德安、乐平、余干、九江、丰城等县市,江西北部多于江西南部。从当时的经济文化形势看,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赣江中下游地区人民,是这次大迁徙的主力。

在湖北湖南民间,也留下了很多与江西相关的传说。比如:江西人后代小脚指的指甲会多出一块。又比如,湖南湖北很多地方把上厕所叫作“解手”,据说说,因为江西移民是被绑着连在一起长途跋涉而来,途中要上厕所时,要先报告押送的官兵解开手上的绳子,于是“解手”便成了方便的代名词。

我多次到过江西南昌,遇到人就会问他们是否知道我的祖籍地。南昌府当然就是今天的南昌市,南昌县今天也还有,但是麻榨坪,就无人晓了。麻榨坪,到底是一个镇,一个乡还是一个村?我在网上也搜索过,但一无所获。如果看到此文的朋友,有知道古称麻榨坪这个地方的,希望能够告诉我,我一定要去这个地方看看。看看我的祖先生活的地方,时光流转经年,人间辗转离愁,命运的操弄,能让人远渡他乡挪换空间,更有后裔寻根穿越时光的唏嘘。

在生活和旅行中,作为湖北人,遇到江西人和湖南人,也确实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文化和习俗的相似,会消解很多距离感。

在明初“江西填湖广”几百年之后,曾经的老大哥江西,在发展上,却逐渐落后于小弟湖北湖南。2019年各省GDP排行榜,湖北居第7位,表现非常亮眼。湖南紧跟其后,排名第9位。而江西省则非常黯淡,仅排在第16位。再看人均GDP排行榜,湖北挤进了前八,而且是除北京外,唯一一个非沿海的省市,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中西部地区的佼佼者。湖南排在了第14位,相比在GDP总量的排名,下滑了不少。江西则排在第21位,前面是宁夏,后面是西藏青海,在中部省份中排名垫底。

很多人都在分析江西经济落后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地理位置很尴尬,江西处在沿海省份的边缘,周边是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它们都是发达地区,已形成了高效的经济产业格局,对江西的人才和产业都有虹吸效应。反而不利于江西自身的发展。第二,人均资源少,农村人均土地不到1.2亩,对比其他兄弟省份:河北为5.6.河南为3.4 湖南为1.9,差距还是很明显的。第三,教育水平比较落后,江西的教育产业在国内排名垫后,人才培养计划、设施、软硬件环境,都比较薄弱。第四,人才流失极其严重,江西是国内的劳务输出大省,也有大批的江西人在外地创业。

较沿海发达省份而言,中部的湖北湖南江西三兄弟,都还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三省人民协同合作共同进步,是今人的期望,亦是祖辈们背井离乡筚路蓝缕时的祈愿。


血亲三兄弟:江西湖北湖南!祖籍江西的湖北人,说江西两湖古今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湖北人   祖籍   南昌县   湖北   江西   湖南   两湖   湖广   吉安   血亲   江西人   南昌   元朝   湖南人   古今   移民   省份   兄弟   地区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