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实拍(1)

2019年10月2日,我和妻子利用国庆假期,去保定易县的清西陵游览。

清西陵,始建于雍正八年 (1730年),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还有3座后陵、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

清西陵被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清西陵与清东陵一起,被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被评为国家首批4A级景区。

那天,天气不错,高速上的车辆也不多,我们用了将近一个小时就来到了清西陵的综合服务区。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实拍(1)

▲清西陵景区导游全景图

停好车,办完票务,我和妻子就搭上了景区的免费摆渡车。

也就用了几分钟,我们乘坐的摆渡车就来到了一个岔路口,跟车的景区工作人员告诉游客:身体棒的可以从这儿下,往前走三公里,可以看到雍正皇帝泰陵的全部景观。

我回过头,赶紧招呼站在我后面忙着观赏路边风景的妻子下了车。

摆渡车一轰油门开走了,宽阔的岔路口只剩下我和妻子孤零零地站立在路边。

我拿出相机,简单整理了一下行囊,就和妻子向北走去。

不一会儿,我们就看到了泰陵的第一个景观——五孔桥。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实拍(1)

▲泰陵五孔石拱桥

泰陵的五孔桥是石拱桥,在清西陵的49座桥中意义最大。

泰陵的五孔桥,坐落在北易水河上,桥长84.5米,宽8.7米,用青白石建成,平整厚重,桥的两侧设有桃形望柱和荷叶净瓶栏板。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实拍(1)

▲泰陵五孔桥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实拍(1)

▲北易水河及成语典故“鹬蚌相争”发生地

我贴着精雕细刻的石质桥栏,望着蜿蜒东去的易水河河道里的一大片、一大片荷花和睡莲,还是不由地想起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些古老、悲壮的诗句。

易水河北岸、五孔桥东侧立着两座石碑,窄一些的石碑上刻有“易水河”三个红色大字,宽一些的石碑上分三行刻有“成语典故‘鹬蚌相争’发生地”。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实拍(1)

▲成语典故“鹬蚌相争”发生地碑

过了五孔桥,往北走不远,我们就来到了泰陵那三座世上独一无二的石牌坊前。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实拍(1)

▲ 泰陵的三座石牌坊

泰陵的这三座石牌坊建于清雍正八年 (1730年)至乾隆二年(1737年),形制和结构相同,均为六柱五间十一楼仿木结构,高11.49米, 宽32.17米,采用青白石筑成。

整座牌坊坐落在由两块巨石雕成的须弥座上。三座牌坊为庑殿顶,其楼顶均用青白石料仿木结构雕琢而成。楼顶雕有楼脊、鸱吻、脊兽、瓦垄、勾滴、斗拱、檐椽、额枋等。每座牌坊六根立柱的下部四周均裹有巨大的夹柱石,夹柱石的四周雕有不同的纹饰图案。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实拍(1)

▲ 神道西侧的牌坊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实拍(1)

▲ 跨越神道的牌坊,牌坊北面是大红门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实拍(1)

▲ 神道东侧的牌坊

在我国明清时代的帝陵前,石牌坊并不罕见,但雍正的泰陵前竟然有三座石牌坊,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那为什么泰陵前要建三座石牌坊呢?答案是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由于大红门前的广场比较宽阔,只在神道上建一座牌坊显得空旷,于是泰陵的设计者们就在广场的东西两侧各建了一座牌坊。这样,大红门和三座牌坊正好构成了一座宽敞的四合院。

第二种说法是:雍正皇帝为了标榜自己的功德,特意下旨建造了三座牌坊,意味着牌坊越多功德越高。

第三种说法是:雍正继位前,他居住的雍和宫门前就有三座木牌坊。雍正驾崩后,乾隆皇帝下旨在父亲的陵寝前也建造了三座牌坊,使得雍正生前和离世后所处的环境相呼应,体现了封建帝王“视死如生”的理念。

第四种说法是:南面的牌坊象征着雍正皇帝坐北朝南,雄视天下;东面的牌坊朝向奉天的皇陵和清东陵,表示雍正不忘根本,和老祖宗一脉相承、血脉相通。西面的牌坊表示雍正对西部的关注,也是雍正执政期间西部战事胜利的丰碑。

清西陵的宣传资料中采用的是第一种说法,而史学界更赞同第四种说法。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实拍(1)

▲ 大红门

石牌坊的北面就是大红门。大红门是清西陵的总门户,也是泰陵的第一个门户。

大红门为单檐庑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整个清西陵只有它使用了庑殿顶,足见其地位之崇高。

大红门有三个拱券式门洞,东侧的门洞称君门,是供当朝的皇帝出入的;中间的门洞叫神门,是供神仙也就是已驾崩的皇帝进出的;西侧的门洞叫臣门,是供皇家女眷和大臣们通行的。因此,平时君门和臣门是打开的,神门则是关闭的。

大红门的东西两侧是长长的红色的风水墙,用以保护清西陵的风水不被破坏。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实拍(1)

▲ 大红门

大红门前面显眼位置摆放有一对大型石雕麒麟,一种祥瑞之物,用以企盼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实拍(1)

▲ 大红门前面的清西陵文保碑和世界遗产碑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实拍(1)

▲ 大红门的东西风水墙前各竖有一块下马碑,上面刻有汉文、满文和蒙古文“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实拍(1)

▲ 圣德神功碑亭东南方的汉白玉浮雕云龙华表

华表,又称擎天柱或蟠龙柱,通高13.1米,柱身为八边形,边长1.11米。

圣德神功碑亭外的四根华表分别位于碑亭广场的四个角落,底座为八角莲花须弥座,柱顶各蹲踞石雕蹲龙一尊,名曰“望天吼”,两个面南,两个向北,分别寓意“盼君来”和“劝君归”。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雍正   易水   牌坊   碑亭   雍正皇帝   鹬蚌相争   华表   门洞   神道   生地   青白   石碑   景区   文物   全国重点   世界文化遗产   说法   妻子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