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春到樊川好风光(每小平)


散文 | 春到樊川好风光(每小平)


樊川是长安的一颗明珠,从钟楼经南门沿长安路向南过韦曲即到了人文景胜,风光无限好的樊川。千百年来,每到春天,长安城内众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都云集长安,观赏樊川壮丽的山水风情,少陵、神禾两原美丽的人文凤光,留下了很多诗人的美文佳句和动人的典故传说。百人百传说,千人千传说、万人万传说;写不尽的风土人情,叙不完的樊川风情、人面桃花故事。

樊川呈东南向西北走向。北边前川窄小,在韦曲上塔坡一带约1.5公里呈口袋状。南边后川宽大、以秦岭北麓的大峪口至王莽、太乙峪口十多里的区域;大峪、小峪、土门峪、蛟峪、太乙峪等峪内河水汇聚成潏河清流,滚滚流向西北。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意指西安城南樊川中的韦曲和杜曲。樊川韦杜之地是中国诗词的圣地,是佛教的王国、是著名的人文荟萃之地。樊川自古即属京畿之地,在秦汉隋唐等历代都为风景名胜区。周秦时代樊川已是京畿之内有名的风景游览区。樊川在史家的笔下、文人的作品中留下了不少资料,老百姓更是历代口碑相传、书刊典籍多有记述。汉承秦制,汉高祖刘邦称后宽川仍是“杜之樊乡” 。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楚汉相争时,樊哙在鸿门宴上救驾有功,后又领兵接连攻下眉县、咸阳等军事重镇,水灌兴平县,回师临潼,为平定三秦做出重要贡献。此外,樊哙还是刘邦的皇后吕雉妹妹吕须的丈夫,贵为皇亲;再者姓樊,因而刘邦便把樊乡这块天子脚下肥沃的风水宝地赐给他作食邑。……樊哙被封为舞阳侯,在樊邑生活了十多年,死后葬在神禾原;樊家袭舞阳侯四世。樊哙子樊伉是陪父而葬。

樊川春有春的韵味,夏有夏的清幽;秋有秋的绚丽,冬有冬的灵动。站在少陵原或神禾原畔,极目眺望樊川,碧水盈盈、清秀幽静,河水似飘带、池塘如明镜,各种鸟儿在脚下半空中展翅腾飞,云彩在眼前慢慢的飘移,使游人的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人的心思也在跳跃和飞腾……难怪杜甫在少陵原顶邀请文雅学士“展席俯水流” 、居高临下欣赏宽阔美丽的樊川美景。因而众多的文人墨客都来长安樊川吟诗颂词,赞美樊川的大好河山和旖旎风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典故和传说。

据明清《西安词典》:西安当时有12处著名景观:终南山色、玉案行云、樊川晚浦、杜曲花光、杏坪春晓、凤原麦浪、曲江春早、杏园赐宴、雁塔晨钟、兴庆夜月、灞陵风雪、渭水秋风。樊川杜曲镇辖区景观就有:樊川晚浦、杜曲花光、玉峰轩(宋元丰四年知永兴军吕大防建、在兴教寺北原,今废。)、凤凰嘴等景胜。真所谓:长安城南堆锦绣,终南山水润樊川。

樊川晚浦:樊川在西安城南35里,即今长安区韦曲、申店、杜曲、樊村、韦兆、太乙、王莽一带,少陵原与神禾原之间的川道。东南起自王莽街道稻地江村,西北止于韦曲上塔坡村。川道中潏水流贯其间,川道宽广、山原青秀,泉流数百处(每村皆有泉水)、花卉竹木园林别墅相连、自然景色十分优美、自古以来即为长安一景。

“高秋最爱樊川景,稻穗初黄柿叶红。” 北宋名相寇准《忆樊川》的名句,我很喜欢。康熙《咸宁县志》 樊川晚浦条载:“南崖神禾、北崖杜陵,沿崖出泉最多。别墅亭榭与林烟相间,渔歌樵唱、雁阵鸥行、入晚尤佳,为城南第一名胜。” 樊川的水多、堰渠池塘多,水生的鱼虾动植物也多,吸引来众多的鸟雀飞禽在此繁衍生息,高大树丫上鸟巢多多,有的树上竟有2----3个雀巢。沿少陵原、神禾原下的每个村庄都有几处冒眼(清泉)、昼夜不停的涌出盆口粗天泉,供人畜饮用。韦曲皇子坡、双竹村、局连村、水寨等村和杜曲西村、东村、寺坡、牛家湾、桃溪堡、东、西江坡、三韦村、东西杨万、夏侯村等都都有冒眼泉水,就连村名也充满着水意、昭示着昔日樊川水源的丰沛。再加上从大峪、小峪、白道峪、土门峪、蛟峪、太乙峪等滚滚而流、汇入河的河水,形成堰渠、小渠纵横,水田作物茂盛景观。

樊川逢春好风光,果树油菜溢花香;蜂蝶采蜜花丛间,醉倒游人不向前。赵闲闲《樊川晚浦诗云》 : “几家篱落掩柴关,尽在浮岚涌翠间。稻垄明边通白水,竹梢缺处补青山。” 崔策诗云:“樊川春晓属仙家,十里烟光砌晓霞。微雨轻风莫促驾,柳溪深处酒旗斜。” 明代诗人刘储秀《杜曲花光》诗云:“曾闻此地花无赖,今见花开积渐多。柱杖几回原上望,真成锦绣汉山河。”

杜曲花光:“樊川韦曲东南十里有北杜南杜,杜固谓之南杜、杜曲谓之北杜,二曲名胜之地。” 郑工部诗云:“杜曲花光浓似酒,灞陵春色老于人。即此地。” 康熙《咸宁县志》“杜曲花光” 条载:“即北杜故里,延袤十里率种桃,春中烂漫如锦。” 朱谊斗诗有:“山鹰鸭口千峰翠,川到牛头十里花。之句”

长安最美是樊川,樊川美景入画来。樊川神秀、天下之奇处,关中之绝景。樊川还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历朝历代、有许多文化名流在此游览、生活居住。樊川是一处风景优美、如诗如画、人文荟萃、风光无限的风水宝地。少陵、神禾两原之间的樊川花木繁茂、风光旖旎,一到春季樊川便成为一个花的世界。樊川处处充满了绿意和生机,草木繁盛、飞鸟翔集。

杜甫诗:“巢多众鸟斗,叶密蝉鸣稠” 。尤其是地位显赫的韦氏、杜氏家族和皇亲国戚、贵族官僚,都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在这一带建有府第门庭、山庄别墅。渔洋过樊川诗:终南青送黛,潏水碧穿沙。李因笃谓樊川:冬则白雪千峰,春则红桃万树,盖阴晴殊妙,奥旷绮妍,雄秀不减江淮。春天登上少陵原坡、原川下胜景比比皆是,成片的油菜花,桃园、杏园、梨园、平果园、沙果园,满树盛开艳丽的花朵似大花伞,分布在广袤樊川道……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留恋往返。山川依旧,景色常新。


散文 | 春到樊川好风光(每小平)


少陵原之美,美在雄浑、美在大气;美在绚丽,美在浪漫。它南枕终南山,东瞰浐河;西俯潏河,像蜿蜒的一条巨龙,从东南盘曲向西北,直抵西安南郊。西安恰似龙尾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少陵原为西安城南台原最高处。海拔400至600多米;地形南高北低,高出西安市区50至100米,地势高亢、土质深厚……杜公祠坐落在少陵原畔,北邻牛头寺,下面即杨虎城将军陵园,面对樊川,居高望远。祠内梅兰竹菊、牡丹、翠竹等花卉和古树名木众多,文朋诗友祭拜络纡不绝。少陵原,古为风水宝地,原上陵冢星罗密布。有汉宣帝杜陵及其62位陪葬大臣和少陵;还有唐代韦氏、杜氏家族的坟莹和颜氏墓群、郭子仪父母坟茔等。此外,还有明代朱樉等十三位秦藩王陵。清代张勇(张候坟)墓冢。沿少陵原还分布有袁天罡、李淳风墓;著名爱国抗日将领杨虎城将军陵园、解放长安县牺牲的革命烈士塔(墓园);中华民国讨袁护国招讨军总参谋长,靖国军总指挥井勿幕;辛亥革命先烈张云山墓;孙中山军政府东北特别行政区长官兼护路军总司令朱子桥墓。 樊川韦杜之地,真可谓锦绣成堆,步步珠玑。


散文 | 春到樊川好风光(每小平)


樊川原川形胜,人物风流。因杜氏家族在此建别墅庄园,凿山引泉水建桂林池、亭馆林池、花园等,为城南之最。杜甫:“吊影菱州僻,回肠杜曲煎。”“野寺垂扬里,春畦乱水间。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等思念、赞美杜曲的佳句。樊川韦杜家族的兴盛和显赫、影响很广、盛极一时。韦杜之间的樊川,其间分布有宫殿、寺院、波光塔影、亭阁、林泉、花木、佳景相连,随处可见,成为当时社会名流、官员、文人雅士逸居会友和踏青赏春的极好去处,成为长安城南绝无仅有、独领风骚的人文历史画卷。对于城南韦杜的人文史迹和秀丽风光,在诸多名诗中更是描绘的淋漓尽致。唐玄宗天宝初年,诗仙李白奉翰林,游览少陵原时,即兴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杜陵绝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寥寥20字、内崡浑厚,实乃一篇高瞻远瞩、针砭时局的政治抒情诗。

樊川位于少陵原与神禾原之间,南接终南山的王莽、韦兆、太乙、樊村、杜曲、申店和韦曲,北至上塔坡、南北长约20多公里,樊川中部东西宽约1至2公里、沿山南部更宽达到8公里。潏河两旁,河谷宽敞、地势平坦、稻田成畦、树木成行,自汉唐以来即为风景胜地。《关中胜迹图志》中赞为“天下之奇处,关中之绝景。”

潏河两岸纤陌纵横、田畦交错;堰渠水渠浇灌着水田菜地、禾苗果园。每到春夏季节、春到樊川、苗木青翠、百花争艳。樊川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杨柳吐绿、桃李争艳,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别有一番江南水乡的景色。

杜甫:“ 杜曲晚耆旧,四郊多白杨。”“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吊影菱洲僻,回肠杜曲煎。”“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待客韭菜炒鸡蛋杜甫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春雨之夜、老友重逢。主人从菜田割回水灵灵的韭菜、做个炒鸡蛋,再搬出一坛杜曲酿造的黄酒、开怀畅饮、令人神往。上述是诗圣杜甫在樊川杜曲生活期间,对樊川绮丽风光的由衷赞美和无限思念,就连他的文集也取名为《樊川集》……

在少陵原畔居高临下,远望开阔樊川,地势开朗,林木茂盛。西望神禾原,如巨龙腾飞横贯南北;下窥樊川如诗如画,漫川碧透、潏水流淌;田畴铺锦、原坡苍翠,终南如黛染、如翠屏排列。临寺远眺,秀丽樊川尽收眼底,潏河如彩带向西北流淌;河两岸田野纵横,碧如绿玉、树木成林,池塘似镜;南望终南山,状如屏翠环列、四季色彩各异。阴晴雨雪、变化无穷。春来遍山嫩绿、又似青笋簇立、翠玉装点;夏来白云山岚,彩霞红云、绚丽多姿;秋至遍山红叶,披彩挂锦、更添妩媚;冬来披霞山脉若银龙蜡像、绿白分明。

樊川杜曲一带的幽胜风光,曾吸引过汉唐宋无数达官贵人在此营建庄园别墅。苏舜钦的诗句所反映的风物令人迷恋;举目南望,终南山无数的山峰翠影在望;竹林荫下的溪流哗哗流淌;款待的自然是杜曲黄酒,让人一喝即醉;观赏的是经年轮番开放的花卉,简直分不出是春天还是秋天。正如杜甫歌咏的“杜曲花光浓似酒” 的美景再现。

杜曲镇似一颗明珠镶嵌在樊川中部,是西安城南的名胜之地。东靠少陵原,西对神禾原,南有秦岭终南山,潏河从南向北流贯其间。原川翠峰、绿水丛林,把杜曲妆点得妖娆多姿。因此,杜甫有“杜曲花光浓似酒”,杜牧有“下杜乡园古,泉声绕舍啼”,“北阙千门外,南山午谷西,倚川红叶岭,连寺绿杨啼。”等描绘樊川杜曲风光的名句来。潏河上下板桥纵横通来往,不啻今之桃花源焉。盛唐期间长安有三月三等春游风俗,每到春光烂漫时节,到樊川的游人如织、车水马龙,流连忘返。


散文 | 春到樊川好风光(每小平)


在杜曲桃溪堡村、有一桩千古风流人面桃花的典故。话说唐代有位年轻书生叫崔护,河北博陵举子到长安赶考,考试后慕名到樊川踏青赏景。时值百花盛开,草木青青、溪水叮咚,麦苗泛绿、菜花金黄、桃林叶绿花红。桃花灼灼、溪流潺潺,屋舍青青、村堡俨然。风吹落英缤纷、飘飞散入清溪,飘浮水面漫游出郭。他乐不思返、陶醉在梦境中。一路走得口渴难忍,发现桃林深处有户人家,便来到农舍叩门借水。门扉开处,走出一位美丽清纯的桃花姑娘,倚桃而立、令崔护销魂荡魄。开门让进,崔护提出讨水解渴的要求,桃花姑娘进屋端来茶水并请崔举子坐在院中歇乏。姑娘羞怯地背倚桃树桃花,看其喝水、两颊绯红。那艳丽的桃花映衬着桃花姑娘的笑脸、越发显得她俊俏迷人。崔护一边喝水、一边看着美丽的桃花姑娘,被这里娇艳的桃花和被桃花更娇艳的村姑所吸引。再看桃花姑娘浣纱溪畔,燕飞鸟鸣、那是何等美妙的情景!为美所感、不胜激动,在眼神和言行中流露出爱慕之情。桃花姑娘对崔护的文雅谈吐和潇洒举止,不时报以含情脉脉的眼神。直到太阳落入神禾原顶时,崔护才恋恋不舍地起身告辞,桃花姑娘笑吟吟地眼含泪花送他出门回城。樊川杜曲桃溪堡和桃花村姑,已成为一个挥之不去而又寻找不着的遥远的春梦。从此,这位女姑的身影始终萦绕于崔护的脑际、始终挥之不去。此后,引出一段风流韵事、二人终成眷属。

第二年崔护中举后、急不可待复返樊川、带着兴奋和喜悦、兴高彩烈再到桃溪堡寻找难以忘怀的桃花姑娘,但见农舍院内外桃花灿灿依然,灼灼开放,柴门却紧锁不见人影,看不见赠茶解渴的美丽姑娘。桃花依旧绽放,却不见了日思梦想那艳似桃花的“人面”。他心里十分惆怅、若有所失,失望之余,便在柴门上写下了传为千古佳话、妇孺皆知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离开后,与老父亲相依为命的桃花姑娘返回家读了门扉上的诗,深切后悔不该随父走亲戚、失去与崔护见面的良机。她反复回味这动人心魄的诗句,心里抑郁、寝食不安、思念情人、害了相思病……他不思茶饭、终日哭泣,身心愈差、甚至昏迷不醒,她的老父亲爱莫能助、束手无策……又过了几天,心怀恋情相思着桃花姑娘的崔护又到桃溪堡去寻访桃花姑娘。叩门进院,柴门里走出一位老者。当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老者埋怨他给门扉题诗、害得女儿日夜相思,生命垂危。若有个三长两短、谁给我养老送终?说着老泪纵横、捶胸痛哭:“自从去年清明节以后,我女儿神情恍惚,若有所失。今年请明节,我和她出门走亲戚。回家后读了门扉上的诗,她便水米不进、卧床不起,今日清晨咽了气。莫非是你这书生害了她?”崔护听说姑娘为他殉情绝食、悲痛至极,只觉得晴天霹雳,五内俱焚,急忙恳求老人让他再看一看桃花村姑。他疾步来到床前抱起村姑的头、连连柔声呼唤,失声痛哭、追悔不已。“ 妹妹醒得!妹妹快醒!吾乃博陵举子崔护也!” 情真意切,泪如雨下、滴洒在姑娘的脸上。岂料,令人意料之外的奇迹出现了、桃花姑娘渐渐睁开双眼、嘴唇也动了终于苏醒过来、死而复生!她发现自己躺在崔护的怀里、父亲在身旁关切地俯视,她脸上也泛起娇羞的红晕、恰似初绽的桃花。老父见女儿起死回生、转悲为喜、感激崔护来的及时、也觉得崔护可以依靠,就把女儿许配给崔护。于是,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无独有偶,上世纪六十年代春的一天,我国大戏剧家田汉春游桃溪堡,适逢春雨霏霏,一位村姑身依银锄避雨屋檐下,田汉触景生情,脱口而出:“ 这是现代的桃小春吧!” 并欣然赋诗:“犹忆倚锄人似玉,一天风雨过樊川......” 春暖花开、花红柳绿,淋一场浪漫的花雨、醉卧在花海林间,听一回“人面桃花”……

这个故事见于唐人孟綮的《本事诗》、宋《太平广记》、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京剧《人面桃花》、《金碗钗》,秦腔《借水赠簪》都以此为素材,编排京剧、秦腔、碗碗腔、电影等。1920年,欧阳予倩根据这个故事写出了一出京剧《人面桃花》。上世纪九十年代,桃溪堡村投资30万元,建造“ 人面桃花园。”台湾一家电视台就在桃溪堡这个56亩的桃花园里拍出十集《人面桃花》电视连续剧。每当春暖花开,来桃花园旅游景点赏景的人络纡不绝、争睹桃花的艳丽美景,观看崔护、桃花姑娘的蜡像、沿“踏春亭”、“桃溪小桥”、过“三头小山”,便是昔日崔护与村姑桃小春“借水”、“题诗”等景观。仿造唐代农村小院,柴门里边有题诗碑,水井、石磨、石碾、织布机、农器家俱等,院内的上房与偏房有 “借水” 、 “题诗 ”、“团圆”的蜡像等,油然而生当年崔护访桃花村姑之情景。樊川桃溪堡的桃花,每年春天都象往年那样盛开着,给父老乡亲和游客带来美好、欢乐和幸福吉祥。“ 人面桃花园”因故闭园,令人扼腕叹息。

杜曲镇地处樊川的中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各种农作物均有种植。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莲菜、土豆、红暑、豆类和各种蔬菜、时令水果等。特别是桃园、苹果园很有名气、杜曲的沙果有面甜和脆甜等品种,个大似乒乓球;艳果个大味甜无渣,深受群众的欢迎。杜曲中学校园内分布着数十株老碗粗高约丈许的沙果、艳果园,每当秋季,枝头上吊挂着乒乓球大的红、黄、白色沙果,随风摆动似银铃响。就连沙果叶子,也是泡茶好原料,沙果叶子茶水呈红褐色,入口后有种涩甜涩甜的味道。

山水在长安,旖旎遍樊川;杜曲出清泉,恩泽千万代;钟灵毓秀美,美名扬千秋。少陵原顶望樊川,樊川似画横幅展。潏河如带似江南,南望秦岭堆秀峰。山河如画在心中,终南奇峰似黛染。白云细纱迷眼前,状如屏翠古城南。遥望夕阳樊川间,未知明月落谁家。杜曲花光无限好,桃花园内情绵绵。春光正好花娇艳,携友醉游到长安。俯瞰着美丽的樊川和终南山,用山川胜景替代对后世子孙的留恋。

樊川故土的泥腥和庄稼成熟的芳香、父辈们在田园的辛勤劳作,瓜果蔬菜和五谷的清香仿佛时时飘进我的鼻孔,滋润着心肠。终南山水滋养了我们的生命,润泽了樊川的五谷杂粮、蔬菜和各种水果。遥想昔日的割草牧牛放羊、河渠稻田养鸭等活动,累了困了就躺在半尺高软软的草丛中听着河渠哗哗的流水声、稻田及莲菜地水田的蛙鸣,遥望着空中飞越而过的大雁、白鹭、喜鹊、老鸹、灰喜鹊、斑鸠、鸽子、燕子等翠鸟飞禽,特别是色彩艳丽诸多小鸟飞雀等在蓝天上飞翔。双手枕着头、望着蓝天白云,云舒云卷、看天上的飞霞流云、瞳景着未来樊川美好的希翼,美丽樊川正向我们走来!

樊川堆锦绣,人文荟萃地。可爱的故乡、美丽的樊川。游子衷心祝福你迅速崛起、欣欣向荣,繁荣富强!我期盼着: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开发下,樊川公园,潏河两岸景观林带、杜甫观光园正在打造建设,相信在父老乡亲们的辛勤努力下,把樊川故乡的明天建设的更加美好!

山青水秀,美丽景观;春到樊川,叶绿花艳!



2021年3月31日

每小平 笔名每牧 每文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副主任 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省散文学会会员 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文化研究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王莽   关中   秦岭   人面   花光   沙果   人面桃花   长安   村姑   西安   杜甫   城南   散文   桃花   姑娘   风光   美丽   旅游   樊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