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出刊五十期专题 | 坚守文学的理念(张艳茜)

坚守文学的理念

——张艳茜在《秦岭》出刊五十期特刊十期座谈会上的发言

首先祝贺《秦岭》出刊五十期,祝贺《秦岭》特刊出刊十期,我觉得一个刊物就和一个人一样,有他的命数,也有他的基因,就是我们说的DNA。我觉得《秦岭》的落生能够有这么多的人在物质上的支持,而且还有前面的像邢小利老师和仵埂老师朱鸿老师等这样的一批人的这种前台的操作,才有了《秦岭》的今天。作为一个也在刊物工作了28年的这么一个编辑来说,我由衷地对办刊人和后面的资助人表示一种崇高的敬意,感谢你们能够让《秦岭》有五十期特刊十期,我觉得《秦岭》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不缺钙的,一直是在我们办刊人心中是有一种共识的,不光是我本人,很多的办刊人和读者都有这样的一个感觉。作为编辑者,如果不间断的在一个编辑岗位上工作,其实最后也就是一摞合订本。来体现他的成绩,我觉得邢小利老师特别了不得,他前期有《小说评论》的一摞合订本,后面又有《秦岭》这么不断的增加了这个厚度和长度来体现它的编辑生命,我觉得你们是很幸福的。这是我要表达的一点儿心情。

另外我想说的是:一份刊物,编辑在审稿组稿过程当中,其实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文学作品的主题选择语言风格和价值立场的,《秦岭》上刊发的文章,我经常阅读,有几期会中断,不会连续的收到,很遗憾。但是从《秦岭》上我收到的这些刊物,我是会认真浏览的,可以看出编辑在组稿过程当中呢,编辑者其实已经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省内外的一个中心作家的一个固定群体,面向全国团结。联络了一批在艺术见解和欣赏趣味大致一致的作家,这些作家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中心作家来支持刊物了影响刊物。虽然在这个全国的地方性文学刊物林立的一个情况下,《秦岭》又是一个没有公开刊号的一个刊物,其实这个刊物放在民国是一个民刊了。就是那时候没有什么所谓的刊号的管理,那时候我觉得他就有点儿像《新青年》了,《秦岭》没有被这么多的众多的刊物林立的这种状况所淹没,没有失声,而是在审稿组稿过程当中所持的这种原则,其实已经客观地参与了当代文学的审美的观念文体的规范的深层互动,风格和特点也在编辑作者读者的互动中,以润物细无声这种方式得以形成。

文学编辑这个职业,因为我对这个职业,这么多年有点儿感受:通常被我们做编辑的自称是“摆渡人”,为人做嫁衣。有一句流行语就是“一作家二评论三编辑”,可见编辑的地位由此就能够在这个排列当中体现出来。做编辑的最大苦恼,不是被有些作家成名后迅速遗忘,而是在文学事业发展过程当中,尽管有编辑创造性的劳动付出在其中,但是文学编辑的价值却没有得到普遍的承认。《秦岭》的编辑者,我觉得他们后面的这种工作其实是因为前台有他们的多种角色来支撑着的,他们是有作家的这种角色,有评论家的角色,也是编辑家。所以这么多的角色于一身,形成了你们这种杰出的编辑队伍的形成,在编辑《秦岭》时,这些编辑者能以作家评论家编辑家的这种多重的思考,深度的参与,见证了文学创作的过程,在编辑中张扬着一种写作精神,同时担当了文学评论者的角色。那做文学期刊的编辑,简单的说也就是两件事:一件事儿呢,就是作家,另外一件事就是看稿件组稿,这两件事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个是作家其实要有过人的眼光和才情,刚才邢小利老师说到了,有个作者叫做刘芽,我觉得这就是你们过人的眼光,发现人才,寻找好稿子,作者也需要一份有影响力的刊物,说到底是主编者的理念在支撑着刊物的灵魂,反之刊物的整体面貌也对应着。主编们的审美追求和思想深度,让这个刊物有了阅读的宽度和高度。

《秦岭》的编辑者们以他们的文学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给予了无数文学写作者无私的这种关注和指教,其实是激活了他们的文学细胞,也在潜移默化的滋养和丰厚作者的内心世界。我相信刘芽被你们发现之后,他的创作会有更多的佳作出现,而且它会更加茁壮,我觉得这就是编辑者的这种参与其中的这种作用。

《秦岭》给我的更多的感受是我从中是得到了很多的史料,在这个过程当中,比如说我自己在《延河》工作多年,我对《沿河》的好多的史料的收集和积累,好多其实是《秦岭》给我的,我真的是内心里特别感动,这些资料有当代文学史方面的,还有陕西文学方面,文学史方面的。也有作家这个创作的,以及他们的作家创作的作品的延伸部分的,比如说作品的改编,还有这些作家们的文学人生这些方面的。这些史料,刚才说到刊物的这些史料确实是非常非常珍贵,而且可贵的是也是能看到。编辑者的这种用心,邢小利真的是非常用心。

我是特别讨厌一个刊物,在封二封三刊发一些照片,然后是那种领导讲话,然后什么什么人的排列,你就看到这个刊物的那种行政的那种痕迹在里面,但是《秦岭》没有,《秦岭》让我们感受到的:它就是一份文学刊物!而且封二封三也依然是史料的这种呈现,这一点是值得我向你们学习的,这个就是我的一些感受。

我要说的就是文学编辑者对文学作品的这种审美选择和价值判断。其实你们直接影响着文学发展的当下的面貌,秦岭已经做到了,因为是由你们编辑和主编的取舍,决定了哪些作品可以进入传播的媒介,进入读者的视野,编辑者的邢小利、仵埂老师还有一大批这么一些人,与其说你们在主编一本文学刊物,不如说你们在坚守自己内心的文学理念,捍卫着文学的尊严和编辑的尊严。

感谢你们。


《秦岭》出刊五十期专题 | 坚守文学的理念(张艳茜)


张艳茜:陕西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文谈》主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秦岭   文学刊物   合订本   文学   刊号   特刊   史料   刊物   角色   理念   作家   编辑   过程   老师   专题   作者   旅游   工作   张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