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最新消息!地铁站将有大变化


地铁站将不只是乘车的场所

而将成为市民

休闲娱乐的综合空间


根据北京今年交通工作报告,今年北京地铁站周边将建设71个城市活力微中心,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要融合。


同时,部分地铁站试点基于乘客信用体系的安检新模式,实现快速进站。


地铁站不只是乘车场所,

还是市民休闲娱乐的综合空间,同时增加便利店

北京地铁,最新消息!地铁站将有大变化




1、地铁站内增加便利店等增值服务

融合发展将是今年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关键词。

今年将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高铁干线、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中心城市轨道“四张网”)、提质扩容,以“一套体系、一网运营、一票通行、一站安检”为目标,研究制定四网融合技术标准和运营规则。



2、制定统一的安检标准,实现安检互认

研究如何对接铁路和城市轨道列车运行图,逐步实现一张网编制。

制定连通铁路和地铁票务系统方案,逐步实现在付费区换乘。制定统一的安检标准,实现安检互认。



3、推进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慢行系统等多网融合发展

在四网融合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慢行系统等多网融合发展。

做好轨道交通车站与步行、共享单车、地面公交等的接驳换乘服务及秩序管理。


4、推动地铁站周边用地一体化综合开发

值得期待的是,今年本市还将推动地铁站周边用地一体化综合开发,建设71个城市活力微中心,打造轨道上的都市生活。同时,做好站内客流组织和服务设施优化,增加便利店等增值服务。

地铁站将不再是乘客匆匆路过的地方,而是成为城市活力中心。


5、轨道交通共设有178个出入口,增大车站吸引范围

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融合将提升出行品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交通规划所所长刘雪杰举例说,东京新宿站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是重要的城市功能区,拥有完善的地下步行系统,轨道交通共设有178个出入口,增大车站吸引范围的同时,实现了与周边建筑的一体化,极大地提高了轨道交通服务品质和城市交通质量。


6、研究试点“信用+公交优惠出行”

今年的交通工作报告还提到“培育国际化大都市先进交通文化,引领全国交通文化发展”。冯陶介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将重点打造首都交通文明礼让、信用出行、志愿服务三大文化品牌。倡导绿色出行,优先保障步行、骑行、公交路权。

具体来说,要倡导三个礼让,即所有交通出行者都要礼让行人;所有交通工具都要礼让骑行;所有机动车都要礼让公交车。


7、在部分地铁站试点,实现乘客快速进站

倡导恪守交通法规、增强个人和企业信用意识方面,将推广“信用+地铁智慧安检”,研究推进“信用+公交优惠出行”等试点,加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信用+地铁智慧安检”是基于乘客信用体系的安检新模式,今年计划在部分地铁站试点,实现乘客快速进站。



地铁拟出“改造指南”,

常态满载率超120%应改造车厢扩容


北京地铁,最新消息!地铁站将有大变化



1、地铁与既有国有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宜进行增设联络线改造

北京市交通委发布《城市轨道交通既有运营线路设施设备改造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根据这份“改造指南”,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列车满载率常态化超过120%时,应改造车厢内部空间扩大载客量。

同时,当一条线路的终点与另一条线路的起点共用同一车站时,如确有大量跨线客流需求,经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后,应进行线路贯通运营改造。具备条件时,地铁与既有国有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宜进行增设联络线改造。



2、有6条线路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列车满载率超过120%

按照《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2019年运营报告》,有6条线路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列车满载率超过120%,涉及4号线-大兴线、5号线、6号线、15号线、昌平线、八通线,其中最大断面列车满载率为134%(4号线-大兴线)。

根据“改造指南”,当一条线路超过40%数量车站的站厅、站台高峰小时最大饱和度常态化超过100%时;或一条线路的早晚高峰均常态化限流车站数量全线占比超过30%,或限流时长超过2小时的常态化限流车站数量全线占比超过30%时,应采取扩建车站土建设施;改造或减少车厢内部座椅布置形式以扩大载客量;增购车辆、改造信号及线路折返条件缩小行车间隔;扩建站台增加列车编组等措施提升运力。2019年运营报告数据显示,限流最多的地铁线路为5号线、4号线。



3、具备条件时与市郊铁路增设联络线

今年,1号线和八通线将实现贯通运营。按照“改造指南”提出的改造条件和思路,北京或将有更多轨道交通线路实现“贯通运营”。在提升效率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到,当一条线路的终点与另一条线路的起点共用同一车站时,如确有大量跨线客流需求,经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后,应进行线路贯通运营改造。

此外,将根据实际客流,出现更多更灵活的地铁运营方式。比如,当一条线路客流空间分布不均匀特征明显,采取增设库线、折返线、越行线等配线改造措施,实现灵活行车组织,精准投放运力;当一条线路客流长距离OD比例大且出行效率较低时,采取增设越行线等改造措施,实现快慢车灵活行车组织。



4、出入口、换乘通道提升高度≥6米应设电梯

这份“改造指南”涉及到服务乘客出行的方方面面,包括无障碍设施的完善。其中提到,当出入口通道或换乘通道内提升高度大于、等于6米均未设置自动扶梯时,应至少在一个出入口通道或换乘通道内增设自动扶梯或无障碍电梯。

当站台至站厅提升高度大于、等于5.1米均未设置自动扶梯时,应至少在一处增设自动扶梯或无障碍电梯。当车站周边1公里范围内有大型城际客运交通枢纽,进出站及换乘接驳路径未设置自动扶梯时,宜增设自动扶梯或无障碍电梯。



轮椅出行不愁!

北京地铁老线将更新无障碍升降平台与爬楼车


北京地铁,最新消息!地铁站将有大变化



1、上万个公交地铁站完成整改,“轮椅出行难”缓解

轮椅出行难曾一度成为老大难问题。在近一年多的无障碍环境提升工作中,“消除断点”成为城市道路改造的重中之重。通过修复7031条盲道,整改473个人行横道、31个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城市全域缘石坡道基本实现全覆盖,“断头路”明显减少。

公共交通也更衔接、顺畅了。全市整改公交车、公交站台、地铁站、停车场等11911个,“轮椅乘车难”现象得到明显好转,更多的残疾人、老年人能放心独立出行了。


2、地铁“老线”车站无障碍升降平台和爬楼车将更新

北京冬残奥会将于2022年3月4日举行,市残联透露,2021年,北京在无障碍环境提升和赛事服务保障方面还有系列动作。

为了破解交通出行难题,本市将推进地铁1、2号线等“老线”车站无障碍升降平台和爬楼车更新,努力消除无障碍出行“断点”。居住小区无障碍改造也是工作重点,市残联将规范改造条件、程序和标准,推广替代性服务措施,让更多重度失能人群走出家门。此外,实现重点地区内及涉奥场所周边主要街道的街边门店无障碍改造全覆盖,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断面   出入口   客流   最新消息   安检   常态   乘客   轨道交通   车站   地铁   铁路   信用   公交   北京地铁   线路   交通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