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牌匾标识成为城市的靓丽风景

本市大街小巷的牌匾标识不能再搞“一刀切”了,而是要兼顾“特色”和“协调”。近日提交审议的《北京市户外广告设施、牌匾标识和标语宣传品设置管理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引起公众热议。好多人感慨系之:“整齐划一”并不代表美,“千店一面”之风当休矣!

说到牌匾标识,我想到了那些极端的做法。这些年,有的城市在开展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整治提升行动时,名曰“以整治提升营造整洁、优美、舒适的城市空间环境”,实则经过一番整治之后,城市空间环境非但未见“提升”,反而觉得很丑。因为所有门店的牌匾几乎一模一样,除了店名外,牌匾的大小、形制、字体、颜色都似一个模子里拓出来的,就连悬挂的位置都一样,你说如此这般“规范”还有美感可言吗?就拿北京来说,此前也曾对街头杂乱无意的牌匾标识予以规范,但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一批“千店一面”的店铺牌匾标识,令人哭笑不得。

从文化意义上来讲,牌匾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体现了中华老字号品牌和中华书法的双重魅力,代表着一种商业文明,也是悠悠岁月的历史见证。从美学角度而论,整齐划一未必就能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各具特色的招幌、牌匾,能够产生视觉冲击力,让人领略到多姿多彩的城市文化和赏心悦目的民族风情。

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的民族文化更多地辉映在街头的招牌上。比如说东京、京都等城市,往往给大家留下这样的印象:商业招牌密密麻麻地耸立着,无论造型设计,还是文字编辑,抑或色彩与灯光的融合,一眼就能使你认准目标。最有特点的是,好多店铺门前都挂有红灯笼和一些暖帘,给人以一种亲切、暖融之感。日本对店铺招牌的要求可谓是严格又精致,不同的地域和街道,通过店招形成浓郁的个性气质,既有色彩浓郁的,也有清爽简约的;既有文艺逼格的,也有富有“禅意”的。一般来讲,画面的呈现效果不会过于饱满,多采用轻度的留白给人一种耐人寻味的境界。这不仅体现着商家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更是巧妙智慧地将店铺内容以鲜明、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

放眼那些欧美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在店铺招牌上也各具特色,或散发着清淡的美感,或带来浓郁的民族风,鲜有那种清一色的统一的招牌。由此看来,真正的美,更多表现为一种以文化为底色的创造性、随意性;“整齐规范”的招幌、牌匾,难免叫人应,更有黑白字体的设计让人感到背后发凉。

上个世纪20年代,一位英国学者踏访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就各类店铺招幌的形制、色彩、寓意和历史背景进行考察,并著有《中国招幌》一书,至今不失为研究北京的一本名著。反观今日北京街头的店铺招牌,是否还具有当年的文化示范效应呢?

招幌、牌匾乃城市风貌与历史文化的有机融合。正是基于对“千店一面”的质疑和诟病,同时为了回应企业和社会的关切,北京市人大开始了立法行动。针对原有规范对商业街区的牌匾标识设置管理尺度过严,既不美观,也不利于营造商业氛围,条例草案二审稿作了较大修改,其核心要义是:摒弃“一刀切”,突出“个性化”和“特色”,明确要求相关单位要给市场主体一定权限,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为牌匾标识的创新性设计提供空间,避免同质化。同时要求,牌匾标识设置应与城市区域功能和风貌相适应,与街区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相融合,与周围市容环境和城市景观相协调。其中还特别提出,连锁经营企业可以沿用同一品牌的设计风格和色调设置牌匾标识,以保持其品牌的辨识度和包含的元素特色。

毫无疑问,当“一刀切”成为历史,企业能够自主设计和使用自己的牌匾标识时,受益的不仅是企业本身(尤其是那些口碑好的企业),可以在茫茫市场中让消费者一眼辨认出来;对于一座城市乃至整个社会来说,更是大有裨益。试想,当遍布大街小巷的牌匾标识多数都能艺术品一样的存在,城市的文化品位还差得了吗?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益呢?!(董聚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牌匾   标识   形制   城市   各具特色   北京市   日本   大街小巷   浓郁   招牌   靓丽   店铺   色彩   风景   商业   文化   旅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