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渭一体创新强区共享共富美好临渭 聚力建设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

原标题:西渭一体创新强区共享共富美好临渭 聚力建设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写在中国共产党渭南市临渭区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

几番风雨洗征程,回眸但见满堂春。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伟大的事业、艰难的变革、稳健的发展,必定在迎难而上、继往开来中向前推进。

逐梦新时代,跃步新征程。9月28日,中国共产党渭南市临渭区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拉开帷幕,“西渭一体创新强区共享共富美好临渭”的总体目标跃然纸上,在新思想、新目标、新蓝图的指引下,临渭区将以更强动力,奏响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的铿锵乐章。

硕果盈枝:奋斗足迹写就厚实发展“成绩单”

五年时光,临渭区在她厚重的史页上留下了前无古人的奇迹。湭河两岸,一座生态之城正在崛起;陕西汉华、蓝城小镇,为南塬新区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人和公园、南湖公园,见证着城乡环境的日新月异;“银龄金街”为城市增添了一份银发友好的温馨;信达、吾悦、宏帆,点亮城市发展最耀眼的灯火……

过去五年,临渭区全面落实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高质量完成秦岭北麓专项整治,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疫情防控全面胜利,经济发展质效并进,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末,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22亿元,荣获全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快区”,交出了一份优异发展成绩单。

——发展质效稳中有进。建成现代农业园区63个、规模养殖场159个,形成了“南核桃、北葡萄、塬面猕猴桃”种植业和“南有石羊、北有新希望”养殖业发展格局,荣获“中国十佳现代农业示范城市”称号;培育工业企业139家、规模以上企业33家,小微企业创业园建成投用,入驻企业15家,创新创业基地被评为“省级县域工业集中区”;信达、吾悦、宏帆三大商圈商贾云集,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全市首位;创建4A景区2个、3A景区3个,“十三五”期间接待游客6614万人次,荣获“陕西省旅游示范区”称号。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实施人和片区改造等重点项目615个,完成投资1400亿元;编制《银发产业发展规划》,策划项目78个;陕西汉华、西安天朗等知名企业顺利落户,蓝城特色小镇、万科城等重大项目成功落地,到位资金430.6亿元,是“十二五”末的2.5倍;全面推行“容缺+承诺制+并联审批”模式,建成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4万户,激活了民营经济发展动能。

——三大攻坚战成果丰硕。81个贫困村达标出列,29906户101480人高质量脱贫,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提高到11524元;整治“散乱污”企业556家,“双替代”惠及群众11.8万余户,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大幅改善;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持续开展打击非法集资“雷霆行动”,被评为全国“打击非法集资犯罪先进集体”。

——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公共文化艺术中心等167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332.1亿元,实施老货运站片区、市二院片区等棚改项目44个;改造渭通第二家属院等老旧小区37个;打通六泉路、站北街等5条“断头路”,解放路、渭桥路建成通车,改造农村道路1000公里,荣获“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区;拆除违建11万平方米,人和公园、南湖公园等4个公园对外开放,“四纵四横”道路绿化提档升级;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42个、生态村150个,完成改厕5.5万座,获评“全国美丽乡村建设优秀城市”。

——群众福祉持续增进。累计投资81.5亿元,实施民生项目97个,新增就业4.37万人;在疫情防控期间,1.8万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3000余名医护人员逆行征战,书写了抗疫的壮美史诗,临渭区委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新改扩建瑞泉中学、渭南小学等学校120所,新增学位2.2万个,获评“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新改建医院4所,新增床位695张,获评“国家健康促进区”;建成区体育运动中心,连续3年成功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自行车赛。

绘就蓝图:建设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

从临渭区驱车向南出发,绿树红花串起一路美景,双创基地矗立在蓝天之下,宽敞的水泥路通到村中的每家每户,直至秦岭北麓,一片绿色映入眼帘,生态和谐的临渭正以崭新的姿态,向着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再出发。

临渭区委书记刘宝琳在党代会上为临渭绘就了美好蓝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西安都市圈,积极服务市委“一市两区三地”新格局,围绕建设“西渭一体、创新强区、共享共富、美好临渭”总体目标,以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为引领,以产业优化大升级、项目建设大突破、城市品质大提升、乡村振兴大推进、西渭一体大融合、深化改革大开放、民生福祉大增进七大行动为抓手,做大特色现代农业、做强新型工业、做优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陕西现代农业样板区、创新发展引领区、西渭融合先行区和社会文明首善区,谱写临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十四五”是临渭区建设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的“第一程”,接下来临渭区将按照每年有新突破、5年大进展、15年基本建成的路线图,分三步走,压茬推进:到2022年,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规划体系基本形成,“银龄金街”、康复医院等示范引领项目建成投用,实现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到2025年,初步建成绿色生态、宜居宜业、具有区域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美好生活示范区;到2035年,各项生活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吸纳集聚区域创新及消费要素资源,成为西安都市圈的重要一极。

临渭区区长李曙升表示:“建设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是顺应大势、贴近实际、合乎民心的正确抉择,临渭区将按照‘立足主城、融入西安、服务带动’的发展要求,以银发综合服务、银发健康食品为主导,以发展银发制造、康养旅游、专业服务为支撑,构建‘2+N’银发产业体系,形成结构良好、布局合理、产城融合的银发产业格局,引领全区产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同时对标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指标体系,配套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逐梦笃行:“七大行动”吹响高质量发展“集结号”

蓝图已绘就,逐梦当笃行。

立足新起点,踏上新征程,临渭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展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推动“七大行动”落实落地,办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真正以昂扬的精神状态迎接新挑战,展现新作为,催生新气象,创造新辉煌!

——产业优化大升级行动,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做大现代农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2家,建成现代农业园区70家以上,打造价值超10亿元品牌3个以上;做强新型工业,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新培育晨锋机械、汇德电器等规模以上企业8户,鼓励企业挂牌上市,以南塬中草药种植基地为依托,打造中药加工制造产业链群;做优城乡服务业,加快建设荣发2049街区等商业综合体,打造以宏帆广场为核心的百亿级“中心商业区”,加快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区、电子商务大数据中心等项目,打造秦东智慧物流发展示范基地、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项目建设大突破行动,努力用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对接冀中能源集团、绿地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全力推动中建丝路西安幸福林带、西安城投城市更新等项目落地临渭,努力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聚焦“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落实区级领导包联工作制度,实行“店小二”式跟踪服务;围绕“两新一重”、大健康产业、高端服务业等领域,实施渭南汇宝健康城、双创基地国际会展中心等项目,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推进“容缺+承诺制+并联审批+全程代办”,加快实施政务联通互认工程,与周边地区实现政务服务“跨域通办”,顶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政银企对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城市品质大提升行动,夯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基础。加快推进车雷小区、沋西盛世民乐园等53个城建项目,改造老旧小区253个,打通东门路、新民路南段等14条断头路;实施城市融合指挥中心项目,建设城市信息基础模型平台,探索“城管+”基层治理新模式,力争2025年实现数字城管系统全覆盖;对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大力实施“六大”工程,深化“六个专项整治”,开展29项创建活动,着力打造高品质中心城区。

——乡村振兴大推进行动,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巩固脱贫成果,统筹脱贫村和非贫村,加快政策、资金、项目向乡村振兴集中,推动有效衔接行稳走实;打造葡萄、核桃、猕猴桃和生猪养殖等一批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全产业链,实现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深入开展返乡入乡创业就业“十百千万”工程,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科研专家等群体投身乡村振兴大舞台;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激活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垃圾、厕所和污水“三大革命”,实施渭北排碱沟综合整治、清峪水库、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大力开展清洁家园、生态村庄、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让乡村有内涵更有颜值。

——西渭一体大融合行动,加强设施联通、深化产业协作、扩大贸易规模,打造西渭融合先行区。加快实施阳郭至铁炉段二级公路项目和双官路道路项目,实现南塬与临潼融合发展,渭北与阎良互联互通,形成运行高效、开发便捷、安全有序的交通公路体系;积极承接西安外溢产业,加强与西安高新区、西咸新区高端制造业之间的产业链合作,着力引进一批“高精尖”企业;将葡萄产业园、桃花源等旅游资源与西安、临潼等旅游资源连接,形成“一日游”的旅游精品线路;持续深化渭南葡萄产业园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支持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产学研用体系,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

——深化改革大开放行动,持续增强发展活力。成立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立“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社会治理模式,实现“多网合一、一网通办”;积极探索“双减”政策下的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学前教育提质扩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教育品质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健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推进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让“沉睡资产”变为“增收活水”;借助“渭西欧”班列,推动临渭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海外,打造优质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民生福祉大增进行动,践行为民初心、顺应群众期盼。计划新增就业3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2万人次;深入推进“三名+”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优秀骨干教师,新建、改扩建第二实验初中等校园32所;建成区传染病医院,完成中医医院搬迁、骨科医院迁建,打造区域卫生健康中心;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全面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加强特殊困难群体的关心帮助,切实保障民生民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峪长制、林长制,常态化开展秦岭区域“五乱”治理,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新故相推,历史的时针指向新的刻度。

日生不滞,奋进的步伐迈向新的征程。

奋斗正当时,实干赢未来!临渭全区上下将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遵循,树立乘势而上的坚强决心,激发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抓早抓小抓细抓狠,认真干努力干拼命干,以昂扬姿态开启新征程,推动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的蓝图变为生动现实,奋力谱写临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记者 程瑾 通讯员 盛楠 冯文静)

来源:渭南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示范区   美好生活   秦岭   渭南   银发   西安   现代农业   全区   乡村   美好   体系   农村   产业   项目   城市   旅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