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小知识:处暑应该怎么过?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8月23日前后。

其中的“处”字,有着“消止、隐退”的意思。

所以,“处暑”在二十四节气中代表的,也就是暑气消退、酷热结束的含义。

处暑一到,便意味着夏天的炎热正式结束,气候开始逐渐向秋高气爽开始过渡。

那么,在中国传统的民俗活动中,处暑是怎么过的呢?

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民俗小知识:处暑应该怎么过?


1.农事活动

处暑之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果树和农作物都进入成熟期。

这里以成都平原为例。

蒲江县作为成都市周边最大的水果种植基地,在处暑之后,寿枣、猕猴桃、葡萄等水果进入成熟期,开始大批量上市。

这个时候,不止市场上可以买到便宜的水果。

游客还可以前往蒲江枣庄、果园,亲手采摘寿枣、水果,与果农一起享受丰收的喜悦。


民俗小知识:处暑应该怎么过?


2.民间风俗


◆ 祭祖迎秋

处暑前后就是民间的“中元节”“七月半”,是传说中鬼门开放的日子。

所以这个时候的民俗中通常会有普渡布施、民间法会等祭祀活动,一些地方还会放河灯招致孤魂,焚香燃纸悼念先祖。


◆ 摘枣纳吉

《诗经》中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文。

这一段的意思是:八月开始摘枣,十月收获稻谷,酿成明年春天的美酒,祝福主人健康长寿。

古人认为,枣也是粮食的一种,除了食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酿酒。

现代人虽然不需要用枣来酿酒了,但很多地方依然保留了摘枣的习俗。

再加上枣本身也有着“健康、长寿、红红火火”的含义,摘枣也就成了一些地方民俗中,纳吉、纳寿的庆祝活动。

例如成都蒲江县的枣庄,每年都会举办大规模的采摘节。


民俗小知识:处暑应该怎么过?


◆ 吃鸭子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七月半鸭,八月半芋”的说法。

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处暑前后)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丰富,所以在中国民间,每到处暑前后,各个地方都会采取不同的吃鸭方式。

北京有烤鸭,江苏有咸水鸭,成都有甜皮鸭,湖北有鸭脖鸭掌,广东沿海有烧鸭……

在江苏的某些地区,邻里之间还会互送鸭子。

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民俗小知识:处暑应该怎么过?


◆ 开渔节

处暑之后除了是水果成熟的季节之外,同时还是渔业收获的时节。

尤其是在中国沿海地区,庆祝活动的氛围尤其浓重。

不但有庄重的海神祭祀,还会开展与之对应的各种文化、旅游、经贸活动,吸引各地的客商前往,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各地客商品尝新鲜打捞的渔获。


民俗小知识:处暑应该怎么过?


3.养生窍门

处暑是气候由热转凉的重要节气,自然界的阳气也开始向收敛闭藏转变。

这时的天气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秋老虎还会时不时突袭一下。

那么,处暑时节该如何养生呢?

小编给大家分享几个实用的小妙招,建议收藏。


民俗小知识:处暑应该怎么过?


◆ 每天早睡一小时

处暑之后,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开始随季节转换。

这时候的生活起居,也应当作出相应的调整。

而首当其中的,便是睡眠时间上的调整。

夏天的夜间燥热难耐,往往会导致睡眠不足。

若处暑之后还延续夏天的作息,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秋困秋乏”。

每天早睡一小时,可以在让身体恢复在夏天时损耗的精神,让第二天白天工作时精力充沛。

同时,秋季早睡,也是为后续到来的冬季积蓄能量。


◆ 多吃蔬果

处暑的气候变化,同样也会影响到人体肠胃。

从养生的角度来说,这个时候就要滋阴润肺、预防秋燥,可以多吃一些养阴生津的蔬果。

同时,还要少食生冷,避免损伤脾阳,引起腹泻。

例如寿枣、梨、银耳、莲子等食物,都可以加入处暑时期的养生食谱。

尤其是秋天新鲜的寿枣,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有着“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

每天吃三颗枣,不但可以补血养气,更能避免老年人骨质疏松和心脑血管疾病,调节身体免疫,提高季节变换时期的防病能力。


民俗小知识:处暑应该怎么过?


◆ 不可贪凉

处暑之后,空调、风扇就应该渐渐减小、关闭了。

在这个时节,空气中虽然尚有一丝热度,但实际上早已没有了夏日那般的暑热难熬。

如果仍旧顶着空调、风扇猛吹的话,就容易导致寒邪入侵,湿气加重,进而诱发肩周炎、颈椎病等慢性疾病。

此外,寒热交替之时也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特别是身体元气比较弱的老年人,更要避免冷风直吹,否则就容易因为凉风侵袭而伤肺。


民俗小知识:处暑应该怎么过?


以上,就是关于处暑节气的一些小知识,不知道对您是否有用呢?

如果您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民俗小知识:处暑应该怎么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处暑   民俗   枣庄   蒲江县   长寿   都会   成熟期   蔬果   节气   鸭子   时节   水果   夏天   民间   地方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