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些老街只有济南人才知道......

有着2600年建城史的济南,浑身都是故事。

经过几千年的岁月积累下来,这些故事一层一层,落到了城市深处。隐藏在市井中的老街老巷,就是故事的讲述者。

“东更道,西更道,王府池子二郎庙。前帝馆,后营坊,正觉寺街南门上。走桥不见桥,狮子头上一座庙。东芙蓉,西奎文,曲水亭街后宰门。”

白墙青瓦、小桥流水的老街古巷于济南来说,就如同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是老城区的血脉,记录着老济南的过往今昔。这些老街巷,有些虽已铅华落尽,但留在寻常巷陌间的泉城风韵依旧让人沉醉,积淀着济南这座北方古城的历史文化精华。

你在济南生活了几年?知道多少条老街名字?了解多少条老街故事?今天跟小编一起看一看济南这几条老街,检测一下自己是不是“老济南”吧~

最诗意的街曲水亭街

据说这些老街只有济南人才知道......

曲水亭街是济南老城风貌群里必不可少的一条名街。北起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南门、南接西更道街,当地百姓有所谓“芙蓉街,西奎文,曲水亭街后宰门”之说。

从珍珠泉和王府池子流过来的泉水汇成河,纵贯半条小街,曲曲折折名曰曲水,有“曲水流觞”之感。来到曲水亭街,让人联想到中国画卷、直叫人诗兴大发,街诗意、名诗意,来到这里,仿若梦回老济南府。

曲水亭街并不太宽,但是很有特色,半个街道被小河占着,街随水走,水伴街行。沿河是一行垂柳,随风摇曳的万千绿丝,直到深冬都因为恒温泉水的蒸腾,保持着绿色。一边是青砖红瓦的老屋,一边是从容流过的清泉,临街人家在这里淘米、洗衣、老街古旧中透出活力,沉静中显出生气。清澈的泉水于院内、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经年不息,在家家户户的生活里浅吟低唱,济南这座北方古城拥有了些江南水乡的明丽妩媚。

最接地气的街 辘轳把子街

据说这些老街只有济南人才知道......

在老城热闹的街旁,总有几条小街鲜少有人光顾,显得格外静。拐进泉水人家深处,有一条这样街。名字缘于一口古井,古井年轻的时候,井水醇美甘香,井水曾经是四合院人们的生命源泉。若干年以后,井水枯竭了,辘轳却一如既往架在井口。

木质辘轳塌了后,把子留了下来,这条街就被称为辘轳把子街。也有人说,从巷子口进去,左拐一段,再右拐一段,很像井口打水用的轱辘把子,所以大家就叫它轱辘把子街了。文史专家说,1924年的《续修历城县志·城厢图》上就绘有这条街的位置,但并未注释名称。到了1934年的《济南市政府市区测量报告书》中,这条街被称为“轱辘把子街”。

最有神话色彩的街 舜井街

据说这些老街只有济南人才知道......

舜井街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老街,以街中有舜井而得名,而舜井又以舜耕历山的典故而名。大舜的故事济南人耳熟能详。据古籍记载,大舜幼年丧母,后母与弟骗大舜淘井,然后落井下石,大舜幸得井下溶洞逃出,也因此发掘出一处甘泉,人称舜泉也即舜井。舜泉在正史中最早统称于历山之下,唐代明确说它在此处,宋代习称“舜泉”,并有欧阳修作《舜泉诗》,苏轼书写立碑。

舜井街中段西侧舜井口挂着一条铁链,相传是大禹治水时降伏了一条蛟龙锁在井内,待铁树开花时才释放它。

最窄的街 翔凤巷

据说这些老街只有济南人才知道......

翔凤巷东起平泉胡同,西止芙蓉街,是济南最窄的小巷,宽度仅为80厘米。此条小巷旧时为两边房子的墙缝形成,俗称“墙缝巷”,后取其谐音翔凤巷,寓意为让凤凰飞到这里图个吉祥。

当年清军打进济南,活捉德王朱由枢,放火烧了德王府,使王府西边濯缨湖等一大片地方渐渐荒废为民而用。濯缨湖也被人们称为王府池子。一些有钱人看好这泉水胜地,想办法在此买地建房子,于是渐渐形成了翔凤巷、西更道街、西辕门街、魏家胡同、王府池子街等街巷。

直到今天街中一间房的墙上,仍嵌着清咸丰元年“翔凤巷”的刻石。

最有文化的街 贡院墙根街

据说这些老街只有济南人才知道......

贡院墙根街北起大明湖路,南止省府东街,东连西奎文街和茶巷,西邻省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大院东部及北部,直至大明湖公园内的“遐园”,是明、清时代的科举考场,称贡院,此街因在其东墙外而的名。是一条著名的文化街。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历城县志·建置考》载有:“贡院巷”。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济南市政府市区测量报告书》始载为:“贡院墙根街”。

济南为县、府、省三级衙署聚集地,拥有大型的文庙、贡院及各色书院、私塾、义学和学堂,这些文教场所,相对集中在环境清幽宁静的大明湖南岸。

最容易误读的街 南圩门外街

据说这些老街只有济南人才知道......

南圩门外街,因处于南圩子门之外而得名。该街早在民国时期就已成为标准地名。1948年《济南市政府街道展宽表》上载有“南圩门外街”,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这个“圩”字,无论是初来乍到外地人,还是本地“老济南”,往往都念不对。有人念半边:yu,也有人念:xu,其实,这个字在这里念wei。

济南是一座古城,历史上有城门、城墙;城门外又有圩子门、圩子墙。上世纪30年代一篇千佛山游记中写道:“……当游人出了岱安门,便会有人来招呼你,那里有小驴儿、山轿、街车罗列在道旁。那些赶驴的、抬山轿的、拉车的,都会争先恐后地来兜生意。从那里去千佛山,只有五里路……”文中提到的岱安门,就是“老济南”俗称的南圩子门。这条街位置在朝山街南口文化西路。上世纪90年代,由于与泉城广场、泺源大街近在咫尺,寸土寸金的小街崛起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土生土长的老街坊一部分迁到东门外的洪楼小区,规划回迁者也住进了楼房。

文史专家说,“圩”是个多音字,当低洼地区周围防水堤解释时,读wei(二声);当作为集市解释时,读做xu(一声)。济南的“南圩门外街”中的“圩”字,正确的读法是“wei”,因为这条街过去处在南圩子门外而得名。

(如果喜欢小编的推送,麻烦各位看官关注小编的头条号“美旅山东”,小编会继续为大家提供及时有趣的旅游信息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老街   山轿   圩子   大明   辘轳   济南人   贡院   曲水   轱辘   墙根   井口   把子   池子   济南   泉水   王府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