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亿万富翁要在沙漠中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成功吗?

前段时间火爆的游戏《赛博朋克2077》,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夜之城”,这是一个有钱人投资建造的一座自己心目中的乌托邦城市。


在现实中,真的有一位亿万富翁,想要从零开始建造一座理想城市。


日前,建筑师Bjarke Ingels的工作室在Twitter上宣布,他们正在为前沃尔玛电商部CEO,野心勃勃的创业家Marc Lore策划一个项目——在美国西部的沙漠中建立一座名为Telosa的城市,他们的目标是把它建成“世界上最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美国亿万富翁要在沙漠中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成功吗?

(图源:BIG建筑事务所)


根据Marc Lore的计划,这座城市将容纳500人,使用可持续材料、自动驾驶汽车等最新科技,建成后,它将是“福荫子孙后代的蓝图”


美国亿万富翁要在沙漠中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成功吗?

(图源:BIG建筑事务所)


根据规划,一座名为“平等主义”(Equitism)的大型观景塔将被建在城市中心,周围分布着块状的高楼大厦,从目前公布的效果图来看,真有点科幻电影中未来世界的感觉。


美国亿万富翁要在沙漠中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成功吗?

(图源:BIG建筑事务所)


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开始,人类就开始了对完美城市的设想。城市规划师、建筑师们也提出了种种有意思的方案,这些天马行空的创意究竟是他们的空想,还是对后世的精准预言?他们所构建的乌托邦最终会落地成真吗?


01

田园城市

120年前的城市规划理念,仍是我们现在的向往


19世纪末,英国社会在经历了产业革命和急剧的城市化后,面临着城市和农村的同时衰退,城市被城市病困扰,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房舍残破。


在1902年出版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了“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的理念,他认为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


霍华德“田园城市”的构想,是要消除当时城市与乡村的缺点,结合他们的优点来构筑理想城市: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接近田野公园,地租低,有清新的空气和水,宽敞的住宅和花园,没有贫民窟。


美国亿万富翁要在沙漠中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成功吗?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的想象图(图源:知网)


位于伦敦北面34千米的莱奇沃斯小镇是英国第一个按照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设计和建设的小镇,至今已有118年的历史。它是集城市和乡村优势,解决大城市城市病和乡村衰败问题,给民众提供更健康、宜居、有活力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整体模型样板。小镇现今总人口有33000,总占地约21平方千米,建成区被10平方千米的田园农场包围。


美国亿万富翁要在沙漠中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成功吗?

(图源:搜狐网)


小镇的长期运营由社区组织莱奇沃斯遗产田园城市基金会担任,至今仍保留着原貌,俨然一座“田园城市”的博物馆。


美国亿万富翁要在沙漠中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成功吗?

莱奇沃斯小镇住宅,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图源:Letchworth Garden City Through Time)


在今天看来,霍华德的理念无疑是超前的,这种具有乌托邦色彩的城市规划思想对后来的城市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应对当前全球面临的问题——气候变化、健康社区、绿色发展、社区营造等,仍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美国亿万富翁要在沙漠中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成功吗?

比利时建筑师Vincent Callebaut对未来巴黎的设想中充满了自然:垂直农场、布满绿植的摩天大楼和树状结构的高架路,田园城市的梦想仍存在我们心中(图源:Archdaily)


02

光辉城市:柯布西耶未竟的梦想


谈到勒·柯布西耶对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野心,不得不提到1924年他发表的《明日之城》(Urbanisme)。


柯布西耶以巴黎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全新的城市规划,他主张:城市依照功能,分为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和中心商业区;城市中心有突破天际线的摩天大楼,摩天大楼的周边有大片绿地供市民休憩;商业区的周围有环形居住带,有可容纳60万居民的多层连续板式住宅楼;最外围是可容纳200万居民的田园式住宅……


美国亿万富翁要在沙漠中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成功吗?

明日之城时期勒·柯布西耶手稿(图源:chinawenben)


1933年,柯布西耶再次发表《光辉城市》(La Ville Radieuse,对《明日之城》中的巴黎规划做了更彻底的改动,更加强调了城市机器美学的“效率”“简洁”和“秩序”。


美国亿万富翁要在沙漠中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成功吗?

(图源:IDEAT理想家)


印度昌迪加尔的规划中,柯布西耶终于有机会将他的理念付诸实践,他提出了集生活、工作和健康为一体的规划目标。整个城市划分为整齐的矩形区,棋盘式的道路系统将各个街区划分为五个部分,依序命名为第1区至第60区。


柯布西耶把这个规划比作一个人体,把行政中心当作城市的“大脑”,博物馆、图书馆等是“神经中枢”,商业中心是“心脏”,大学区是“右手”,工业区是“左手”,道路系统是“骨架”……


美国亿万富翁要在沙漠中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成功吗?

昌迪加尔规划图(图源:Archdaily)


柯布西耶在昌迪加尔设计的三栋政府建筑——高等法院大楼、议会大厦和秘书处大楼,均采用遮阳和通风的手段解决了印度气候湿热的问题。


美国亿万富翁要在沙漠中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成功吗?

昌迪加尔高等法院大楼(图源:Archdaily)


但最终这个项目并没有顺利开展,由于文化、宗教、资金等一系列问题,昌迪加尔也只能算是一个柯布西耶的“半成品”,后来曾经梦想的“乌托邦”成了“贫民窟”。直至2016年昌迪加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这里的建筑才受到明令保护。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这条路上,勒·柯布西耶一直走得很艰难,时至今日,对他的评价仍是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一些理论,仍然是我们今天面临城市拥挤问题的一个参考模板。


03

空中城市

决定城市样貌的,应该是每一位居民


法国建筑尤纳·弗莱德曼,在长达 70 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只完成了两栋建筑,绝大多数时间,他都活跃在纸上。不过,从他的理论中获得启发的建筑师却不少,其中包括著名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日本建筑师矶崎新和黑川纪章。


美国亿万富翁要在沙漠中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成功吗?

(图源:Manuel Bidermanas)


弗莱德曼最重要的作品,是他在1958年,33岁时出版的《移动建筑》,他在其中手绘了一座“空中城市”,这是一个利用已有的城市架构体系,由居住者来自由决定居住模式的乌托邦。


“移动建筑”中的每一个元素——墙、屋顶、天花板,都像是一件“家具”,居住者有自由移动与更换它们的权利。唯一不变的是柱子、梁、基础设施、供电、供水、通讯网络等基本架构。


“空中城市”没有立面,而由一系列“城市内部空间”构成,城市的面貌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变化,人们可以自由地使用楼梯塔之间的空间,用于步行、通车及休闲娱乐等,决定建筑与城市面貌的,不再是政府与开发商,而是城市中的每位居民。


美国亿万富翁要在沙漠中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成功吗?

美国亿万富翁要在沙漠中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成功吗?

美国亿万富翁要在沙漠中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成功吗?

“移动建筑”理论手绘图(图源:Yona Friedman)


不过弗莱德曼的这股热情,却遭到了现实的冷遇。当时出资打造新建筑的政府及开发商,并非缺少时间与精力探索搭建“移动建筑”所需的新技术,而是他们丝毫没有关注穷人们生活和居住环境的意愿。


因为不想向主流妥协,弗莱德曼最终只获得了两次实现建筑构想的机会,但他的理论影响深远,启发了后来的建筑电讯、蓝天组等不少建筑流派与群体。


04

东京湾计划

启发了新陈代谢派的乌托邦


1961年,一名建筑师站在一幅巨大的平面图前,图上描绘着他对于一个城市的规划图景:横跨海湾连接两岸的线性巨构,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建筑单元。


这个方案叫 “东京湾计划1960(Plan for Tokyo Bay 1960),而这个方案的作者,就是1987年拿下普利兹克奖,被称为“日本现代建筑第一人”的大师丹下健三


丹下健三认为,东京在迅速发展的进程中缺乏城市的合理规划,许多城市中的土地被非法占据,进行整体规划需要动用的土地成本极高,因此,他想要将城市拓展到海面上,线性的巨构成了城市的骨架,骨架上附着着城市交通系统,更次一级的交通线路连接着每个建筑单元。


美国亿万富翁要在沙漠中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成功吗?

丹下健三“东京湾计划”,1960年(图源:丹下都市建筑设计)


尽管这个方案并没有建成,但这并不影响它在设计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人们为此搭建了一个大比例的模型,现在被收藏在哈佛设计研究院,著名的事务所KPF后来以此为参考提出了“Next Tokyo 2045”的概念方案。


更为重要的是,以这个方案为契机,一个影响了20世纪日本乃至全世界的设计宣言被提出了——共同发表了“新陈代谢宣言”,这标志着新陈代谢派的成立,这个流派影响了后来的不少建筑师。


美国亿万富翁要在沙漠中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成功吗?

KPF事务所的 Next Tokyo 2045方案效果图(图源:KPF)


05

巴西利亚

由国宝级建筑大师一手打造的“飞机之城”


1956年,巴西新任总统儒塞利诺·库比契克上任后,决定在戈亚斯州海拔1100米的高原上建设新都,定名为巴西利亚。同年通过竞赛确定巴西建筑师卢西奥·科斯塔担任巴西利亚规划设计师,奥斯卡·尼迈耶负责城内主要的建筑设计项目。


巴西利亚是城市建设中的奇迹,从1956年动工到1960年建成,仅花了41个月的时间。


美国亿万富翁要在沙漠中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成功吗?

巴西利亚规划图(图源:知乎)


尼迈耶设计的主要政府建筑位于东西轴线上,城市的形状像一架飞机前舱是政府各部门,后舱是文教区和体育城,飞机尾部则是铁路网路,南北轴线的机翼则是为政府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家人设计的“超级街区”。


城市对建筑高度、土地用途和屋顶轮廓线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每个“超级街区”都有六层的住宅楼,位于公园一样的环境中,还有学校、操场、商店、娱乐场和社区空间。


美国亿万富翁要在沙漠中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成功吗?

(图源:Archdaily)

美国亿万富翁要在沙漠中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成功吗?

(图源:Archdaily)


尽管巴西利亚在建筑和城市规划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忽视了人的需求,还是造成了规划者的理想与现实的错位。


在新首都投入使用后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规划者想当然地认为未来的主流交通方式是私家车,所以没有充分考虑到公共交通系统,导致步行穿越城市的难度很高,交通事故频发;还有,规划中的巴西利亚人口为60万,但到20世纪末,人口就已经超过了300万,政府不得不在周边建造卫星城。


如今现代城市的千城一面、城市中心区生活空间减小、“潮汐式”的交通、城市边界的无度扩张、“城中村”的出现等城市问题都是功能主义城市设计下的“乌托邦”破碎的表现。


尽管巴西利亚曾受到许多批评家的中伤,但作为一个整体设计的城市最重要的范例,它在当代建筑中却是一枝独秀。


美国亿万富翁要在沙漠中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成功吗?

(图源:Archdaily)



结 语

美国亿万富翁要在沙漠中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成功吗?

(图源:pixabay)


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说:“如果一个城市的设计中,不包含乌托邦的影子,那么这个城市根本不值得一看。”


建筑师们关于城市的种种乌托邦构想,不断启发着后人。


今天的乌托邦很可能变成明天的现实,各种乌托邦构想可能是早产的真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巴西利亚   东京湾   乌托邦   城市   摩天大楼   巴黎   美国   城市规划   建筑师   可持续发展   田园   小镇   沙漠   事务所   理论   方案   建筑   政府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