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姚洋称企业捐款那么多,不如取消996。可行吗?

北大姚洋称企业捐款那么多,不如取消996。可行吗?

乔志峰

北大姚洋称企业捐款那么多不如取消996、给外卖骑手们缴社保。

北大姚洋称企业捐款那么多,不如取消996。可行吗?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与其拿出那么多钱去捐款,还不如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996”就是一个巨大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它把整个社会给拉低了,让我们每个人都紧张。

企业与其拿出那么多钱来捐款,还不如不要搞“996”,让员工周末可以休息,给外卖骑手们都缴上社保,是不是更好?企业也不要再用算法和系统去算计那些骑手,他们跑得越来越快,骑手累,整个社会都累——骑手们横冲直撞,交规在他们眼里根本就不存在,这对于整个社会氛围的恶化,不是仅仅靠捐赠就能换来。企业的社会责任其实比捐款要重要得多。(8月23日澎湃新闻)

从理论上而言,企业捐款和取消996、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并不冲突。

企业向社会捐款,是承担社会责任;企业为员工创造更宽松的工作环境,既是承担法定义务,同时也是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完全可以一边取消996、给外卖骑手们缴纳社保,一边给需要帮助的地方和领域(比如灾区,比如教育)捐款,两者并行不悖。

那么,姚洋使用了“与其”、“不如”的句式,是否有悖常识、有悖逻辑,将原本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件事物人为区分“主次”?甚至,是否有刻意将两者对立起来、制造矛盾之嫌呢?

还真不是。这样的观点,恰恰体现了姚洋与普通“砖家”的不同之处,说明他是清醒的、理性的、脚踏实地的、食人间烟火的。

其实,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现如今一边大把大把往外捐款、树立“乐善好施”形象,一边对员工大搞996甚至“715、白加黑、夜总会”的企业,比比皆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其内在动机和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完全一致的。

略有常识者都知道,对外捐款,不仅可以享受公益性捐赠的减免税政策,更重要的是还能起到宣传和炒作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社会美誉度,招徕更多的眼球、得到更多的生意和扶持,进而赚取更多的利益。

而对员工实施996,或者采取某些操作手法来规避给员工缴纳社保等责任,则是从内部“挖潜增效”,实现对员工的超额盘剥,进而攫取超额的剩余价值。

说白了,两者的终极目的,都是赚钱,都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件事,不过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这枚硬币上写着一个大大的“钱”字。

做公益、捐款,当然是值得提倡的,也不排斥出现宣传企业的目的和作用。但毋庸讳言的是,不排除有一些企业做公益,有着非常直白的现实利益的精明考量。往外掏钱,是为了加倍赚回来。

它们捐出的几十万、几百万或者上千万,看似不是小数目,可如果拿来做广告,可能连个响儿都听不到。而如果通过精心策划紧跟社会热点捐款做善事,然后吸引媒体来进行报道,所收到的效果无疑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这类报道能给当事企业带来的美誉度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于是乎,做公益、高调捐款成了某些企业精心策划的“成本最低的广告”。

企业捐款,跟维护员工基本权益相比,哪个更重要?两者都重要,同等重要。但在现实语境下,无疑后者更重要——我们并不想看到某些企业一边通过996等方式压榨员工,一边拿压榨来的钱捐款,沽名钓誉。那些连自家员工都要尖刻算计的企业,它们所表演出来的急公好义、践行社会责任感的热情,有几分可信度?

做公益捐款,不妨更纯粹一点、更纯洁一点,不要掺杂太多的私利考量,善欲人见、不是真善。对996等龌龊做法,还是及早摒弃,就不要拿什么“996是修来的福报”之类的虚伪说辞来忽悠了,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谁鼓吹这一套,祝福他永远996,他全家世世代代996。

北大姚洋称企业捐款那么多不如取消996,说得很对,说得很实在。但是否具有可行性呢?我个人觉得,只能谨慎乐观。事关利益,要想让某些企业放弃这两种惯常的伎俩和“骚操作”,更多的恐怕还是需要来自法治的力量,一方面对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拿出更大的执法和处罚力度,一方面对诈捐以及拿捐款恶炒等无良现象进行规范和打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急公好义   北大   目的   骑手   企业   外卖   硬币   大把   社保   公益   利益   员工   责任   社会   更多   旅游   姚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