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600年——世界文化遗产影像志

来源:《旅游与摄影》杂志

作者:梅生

故宫600年——世界文化遗产影像志

图/梅生

建筑,人类居住形态,文化载体符号,早于典籍,大于器物,常人熟视无睹,哲人观之有思。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摄影师拍建筑是对历史的解读。

故宫600年——世界文化遗产影像志

图/梅生

北京紫禁城,世界皇宫之最。建于明朝永乐四年,即公元1406年,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现存宫殿960座,房间8707间,计有明清24个皇帝居住于此。现称“故宫”,因是前朝遗址,逊帝宫阙,旧称“紫禁城”,“紫”乃紫微星,位于中天,永恒不变,有“紫微正中”之说。中国皇帝称为“天子”,以“天之紫微”喻“地之皇宫”,天意直达,江山永固。“禁”乃大内禁地,戒备森严,典制规整,谓之禁地。二者合一,故称北京皇宫为“紫禁城”。

故宫600年——世界文化遗产影像志

图/梅生

故宫600年——世界文化遗产影像志

图/梅生

故宫600年——世界文化遗产影像志

图/梅生

故宫600年——世界文化遗产影像志

图/梅生

故宫600年——世界文化遗产影像志

图/梅生

故宫600年——世界文化遗产影像志

图/梅生

观紫禁城之宽博巨厚,岂数幅图片可以承载。皇城建筑,是人类文明从事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之结晶。以摄影师之视觉角度剖析皇城建筑,俯角仰角,中轴贯通;广角长焦,驰骛八极;以地理空间上分布的建筑形式与历史时间上形成的人类活动相交而为坐标,乃是摄影师解读文明的手段。

文明对话,摄影师拍建筑,以图片“芥豆之微”的形式切入历史文明,直观显见,光华瑰丽的中华传统文明一目了然。以摄影师的眼光观察紫禁皇城,不失为一个特殊观照、特殊视角,将史学家的线性思维与摄影家的视觉角度作一比较,历史就会活动起来。

古都沉雄,皇城迷离,天地映照,阴阳含隐,如梦如诗。一个摄影人对古城梦境的寻访,诗梦哲思,在高低俯仰的角度选择中,将浑重的哲思和绮丽的诗梦摄于平面的图像之中。

快门开启之间,经常会有些虚幻的影像闪现在镜头里,其实只是一种非正常的观察状态,一种超越时空的心理感悟,或叫做灵感,或称为梦境,只是把眼睛的错觉和心灵的迷幻移接到镜头上,虚变为实,一个是另一个的梦。

移花接木,摄影将瞬间固定,梦境成为现实。梦是诗的世界。诗是摄影师的镜头,把现实变为图像。图像,则是摄影人的哲学思考。

图以显义,文以记怀,愚言以记,皆心语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大内   紫禁城   俯角   皇城   故宫   哲思   禁地   皇宫   北京   摄影师   梦境   世界文化遗产   图像   影像   角度   镜头   建筑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