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来,两代人以蟹为生;如今这份“家族事业”正走向衰败!

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最北端的宝应县,被誉为中国荷藕之乡!今天我们不介绍荷藕的故事,我们将为你呈现一家人与大闸蟹的的缘分.........

高家青是宝应县徐甸村中的一家贫困户,我们通过村民的指引来到他家门口,开门的是他正在读中专的儿子。空荡荡的院子,没有被粉刷的水泥墙;进入大厅后,只有一张简单的八仙桌,堆满杂物的香火桌,环顾一圈却没有其他的摆设了,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在简单的客厅。

三十多年来,两代人以蟹为生;如今这份“家族事业”正走向衰败!

三十多年来,两代人以蟹为生;如今这份“家族事业”正走向衰败!

这时,卧病在床的高家青从床上起来迎接我们,并向我们初步介绍了他家的情况。高家青以前长年在外地打工,做过油漆工,木匠。但后来由于他生病,再加上父亲的年迈,他不得不回家一边养病一边打理蟹塘的事。现在对他家来说,蟹塘是家庭的收入来源,父亲为此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的母亲为了这份“家族事业”也默默付出了三十多年的岁月,一直守护着它。他的妻子在他卧病在床后,在镇上酒店里找了一份工作,每天“朝八晚十”,一如既往.......

高家青告诉我们,由于这几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家里人世世代代以务农为主,根本不懂得如何通过网络去营销。看到城里一些家庭把产品卖的风生水起,而自己却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渴望而不能及。这些年来本地市场的极度饱和,导致大闸蟹滞销的多,只有等着批发商来进行低价收购,而以这样的价格卖出去也只能回一年的本而已,生活何其艰辛。

晚上十点半,他的妻子骑车从镇上回到家中,而冬天的苏北地区在天晴的情况下,下午三四点钟都可以结冰.........

第二天一大早,天气依旧寒冷,水池封冻。我们在高家青的带领下乘三轮车来到养殖地,不远处有一个将近二十平方的砖瓦房。我们的手指已经被冻的不能伸缩自如,可他待会将要下水去捕捞!

三十多年来,两代人以蟹为生;如今这份“家族事业”正走向衰败!

这里就是高家青母亲三十多年来一直住的地方,简陋破旧的房子也只能避个雨,晚上嗖嗖的冷风也能吹灌进来。为了生计,一坚守就是三十几年。

三十多年来,两代人以蟹为生;如今这份“家族事业”正走向衰败!

三十多年来,两代人以蟹为生;如今这份“家族事业”正走向衰败!

随高家青来到塘中,冬日的阳光散射到塘中,堤坝上,散落在每一个角落,仿佛是充满了希望的田野!寒冷刺骨的东风使人瑟瑟发抖,但这被太阳照的充满希望的土地却也给人一丝暖意!

三十多年来,两代人以蟹为生;如今这份“家族事业”正走向衰败!

高家青家的蟹只有在每年的十二月下旬到三月份出塘,和阳澄湖的大闸蟹在中秋时节出塘不一样,错开了市场需求大的时期。由于大闸蟹的生长周期长,一年只卖一季;纯天然的养殖方法使得大闸蟹的品质更优。他说:“入口的东西一定要安全,一定要让顾客放心,我虽然是农民,但这些最基本的原则是必须要具备的,我的父亲做了二十多年,靠的就是良心,所以我对螃蟹生活的水质,吃的食物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不能给顾客好的产品,我的内心是不安的,是对顾客的不负责任。”

三十多年来,两代人以蟹为生;如今这份“家族事业”正走向衰败!

今天的蟹塘已经大不如以前,本地市场的极度饱和,导致大量的螃蟹滞销,每年所养殖的蟹等到三月底只好等着批发商的低价收购,这给他家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个由两代人建立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的“家族事业”正逐渐走向衰败!两代人的心血都挥洒在了这片土地上,他们每个人都在精心的呵护着,而如今却面临着窘境,使整个家庭的压力一下子倍增!

今天,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和媒体的力量来关注一下高家青家的大闸蟹,帮助他们一家度过这个难关。现如今,中国有无数家庭手工艺,家庭养殖业需要存活下去,我们记录的只是冰山一角,希望他们的“家族事业”能够代代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灌进   宝应县   家族   事业   大闸蟹   低价   镇上   批发商   螃蟹   中国   他家   顾客   年来   父亲   走向   简单   家庭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