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读后感

作者:老米(今天六年级)


《药》读后感

老米

《药》是鲁迅写于1921年的一篇批判小说,文章用极少数的字迹,写出了当时国民的愚昧。

故事的开头,作者只用颜色描写就写出了当时的环境。是偏灰白色的,如同没有颜色的尸体一般,因此给人带来一种恐怖的氛围。而故事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进行的,因而给文章定下了一个基调。

后来,老栓就走出家门了,他看到了一群人围着官兵鬼一般的徘徊,这不禁让人想到了鲁迅的那篇《狂人日记》可此时读者们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时,人们突然惊恐的向后退,随后就是刽子手的人血馒头。此时我们才知道,刑场上一个鲜活的生命被人杀害了,而老栓正捧着这一个人血馒头,就好像捧着自己的性命一般。说明了国民们不顾他人,只顾自己的道德败坏的事触目皆是。

随后便是,老栓把那个沾满别人生命的馒头喂给了小栓。而小栓吃完之后,便盖上满是补丁的被子睡着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原本十分贫穷,孩子得了痨病之后他们唯一的方法就是用自己仅剩的一点钱去买人血馒头给孩子吃,当然在我们看来,这种行为无疑是荒谬的。

在后面的剧情中我们也知道了,那天被处刑的是夏四奶奶的儿子,还是个革命党。可是旁人似乎并不是很尊重这位革命党,反而还觉得他很傻,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就连夏四奶奶自己也在面子上有点过不去,同时也不理解自己儿子做出的种种行为。这更加凸显出了当时国民的沉闷与少数觉醒者的悲哀。

到了故事的最后,小栓最后还是没能逃过死亡,一天,小栓的妈和夏四奶奶一起去上坟,突然看见儿子的坟头上有鲜红的花圈,这说明,革命者虽然死了,可还是有人来祭奠他的。这时夏四奶奶自言自语道:“他们都冤枉你了。”这里的夏四奶奶已经开始理解儿子了,只不过她还不太清楚儿子是因何,为何而死,只觉得冥冥之中有一股害死自己儿子的邪恶势力。同时也想“他们将来总有报应”这时,她看到了树上的一只乌鸦,她想如果乌鸦能够回应自己的心愿,那就飞到儿子的坟头上吧。等了很久,乌鸦也没有动作,于是小栓的妈便叫夏四奶奶回去,夏四奶奶也只能叹一口气,准备回去了。可此时乌鸦却大叫一声,随后就飞走了。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乌鸦都是不详的象征。可在这里,他却是正面的,革命者的形象。他不回应群众的期待,只是铁铸般的站着,当坟地里平静而黑暗时,他会用尽力气,撕破这平静与黑暗,从而翱翔天际。这就是那些革命者的精神。就像鲁迅说的: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触目皆是   痨病   为民请命   鲁迅   革命党   坟头   革命者   读后感   乌鸦   性命   国民   奶奶   平静   儿子   黑暗   故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