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畔,山水摇篮,背靠芙蓉三冠的千年古村落

青山幽幽,绿水淙淙,风光秀丽,景色优美的楠溪江孕育出了一处被誉为“中国山水诗的摇篮”的古老村落,那就是人杰地灵的芙蓉古村。芙蓉村地处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仙清公路的西侧,是楠溪江各村落中历史最悠久的村子之一。这是一座背靠“芙蓉三冠”,且俯视村落其平面形如芙蓉花(莲花)而得名。芙蓉村始建于唐代末年,为陈姓族群聚居之地,宋末时,因率族众抗元失败,被毁。元朝至正元年(1341年)重建,其基本格局沿袭至今。

楠溪江畔,山水摇篮,背靠芙蓉三冠的千年古村落

在古代,我国的一些村落规划与风水有着紧密的关系。可能受抗元失败村子被毁的惨痛教训,重建的芙蓉村按“七星八斗”的布局思想进行规划设计,“星”:为道路交汇处之稍高的路基台面,七星是村里七条主要道路交汇的台面;“斗”:为村里的水脉汇聚之处的方形水池。“七星八斗”也寓意为天上星与地上人相对应,星筑台、斗凿池为象征,也成为我国古代村落规划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的典范。

楠溪江畔,山水摇篮,背靠芙蓉三冠的千年古村落

在绵绵细雨中我们来到了芙蓉村,全村略呈正方形,坐西朝东,并围以卵石砌成的寨墙。东面寨墙正中开一寨门,两边稍远处开二小门,寨门内建有樵楼,可观望四方,旧时,凡经过此寨门,文官要下轿,文官须下马,步行进村,以示尊重。其余南、西、北三面寨墙开五小门,使整个村庄犹如一座小城堡,宁静祥和。

楠溪江畔,山水摇篮,背靠芙蓉三冠的千年古村落

从东门进入村子,是一条卵石筑成的主街,名“如意街”(当地村民也叫长塘街),寓意吉祥如意。古村内小巷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每条石墙都历经岁月的洗礼。主街中部南侧,有一水池,池水清冽。池中偏东的地方建芙蓉亭,该亭是一座两层楼阁式歇山顶的方亭,亭子飞檐翘角,空透玲珑,亭内设有美人靠,人们通过南北二条长长的石板桥进入亭内,现在这里也成了老人们闲聊歇息的好地方,尤其是夏天的晚上,村民们早早地来到这里纳凉、憩歇、聊天。

楠溪江畔,山水摇篮,背靠芙蓉三冠的千年古村落

村中民宅大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白墙乌瓦,屋亭飞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朴实素雅的形态,优美亲切的比例,明快朴实的色调,兼以家家石砌矮墙,户户绿树成荫,使整个村落构成一种和谐的美。

楠溪江畔,山水摇篮,背靠芙蓉三冠的千年古村落

一条小流贯穿古村,沿着寨墙、道路、宅边开凿水道引来溪水,既方便村民用水、洗漱的便利,又有防火、可调小气候的优势。整个村落还布置有众多水车,以沟通各“斗”形成的流动水系,使宅边、道旁清流涓涓,环境优雅,这也是我国江南水乡的典型构筑设计。

楠溪江畔,山水摇篮,背靠芙蓉三冠的千年古村落

来到芙蓉村,你不但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耕读文化、宗族文化演变情况,而且可以感受到村寨建筑艺术的动人魅力。至今村落内还遗存大量的明清建筑,风格典雅古朴,建筑类型别具一格,有民居、宗祠、书院、庙宇、路亭、池塘、寨门、寨墙等,它是楠溪江古村落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典型,是我国古建筑、规划史研究上具有极为重要参考价值的古村落。

楠溪江畔,山水摇篮,背靠芙蓉三冠的千年古村落

楠溪江畔,山水摇篮,背靠芙蓉三冠的千年古村落

楠溪江畔,山水摇篮,背靠芙蓉三冠的千年古村落

楠溪江畔,山水摇篮,背靠芙蓉三冠的千年古村落

楠溪江畔,山水摇篮,背靠芙蓉三冠的千年古村落

楠溪江畔,山水摇篮,背靠芙蓉三冠的千年古村落

楠溪江畔,山水摇篮,背靠芙蓉三冠的千年古村落

楠溪江畔,山水摇篮,背靠芙蓉三冠的千年古村落

楠溪江畔,山水摇篮,背靠芙蓉三冠的千年古村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至正   永嘉县   芙蓉   飞檐   文官   卵石   台面   村落   寓意   水池   方形   村子   摇篮   村里   山水   千年   道路   建筑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