瑷珲的见证,落后就要挨打,参观瑷珲历史陈列馆

到黑河我们的一个主要目的地是隶属于黑河市的瑷珲区,瑷珲,以瑷珲河而得名,也因《中俄瑷珲条约》而闻名,这个条约是清政府最耻辱,最丧权辱国的条约,使我国丧失了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我们沿着黑龙江行车来到了瑷珲,目的地:瑷珲古城和瑷珲历史陈列馆。瑷珲,再次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强国,强军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瑷珲的见证,落后就要挨打,参观瑷珲历史陈列馆

瑷珲历史陈列馆是全国唯一一座以全面反映中俄东部关系史为基本陈列内容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从大门到瑷珲历史陈列馆的正门,两边是两排高大的杨树和松树,在每个树的下边都有一块石头,上面刻着江东六十四屯的名字。一直延伸到陈列馆的广场。

瑷珲的见证,落后就要挨打,参观瑷珲历史陈列馆

展厅入门左侧是有创意的城墙,墙上是210平方米的大型铜浮雕《美丽富饶的黑龙江》,右侧是五面风铃墙,五面风墙悬挂着大小不等的1858个风铃,在微风中作响,其寓意是1858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

瑷珲的见证,落后就要挨打,参观瑷珲历史陈列馆

瑷珲的见证,落后就要挨打,参观瑷珲历史陈列馆

《瑷珲条约》,又称《瑷珲城和约》,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在瑷珲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当时的清政府拒绝批准该条约。到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屈辱的清政府认可了这一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

瑷珲的见证,落后就要挨打,参观瑷珲历史陈列馆

沙皇俄国原本是欧洲国家,与中国相距万里之遥。自16世纪后期,沙皇俄国跨过欧亚交界线,逐步向西伯利亚一带扩张,进而将边境线延伸到中国的北方边缘,并伺机侵占中国领土。清朝早期,清政府还有实力遏制沙皇俄国的入侵。康熙年间,两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维持了中俄边境百年之久的平静。

瑷珲的见证,落后就要挨打,参观瑷珲历史陈列馆

遗憾的是清政府经过了百年的闭关锁国,曾经的大清帝国逐渐走向没落,与世界强国的距离渐行渐远。到了19世纪50年代,腐朽的清政府在列强的侵略打击下,毫无还手之力,中国逐渐沦为世界列强瓜分的市场,成为帝国主义觊觎和不断争夺的殖民地。其中,最为穷凶极恶的就是沙皇俄罗斯,鸦片战争以来,接连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一系列臭名昭著的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东北的大片领土,俄罗斯成为当时中华民族的头号敌人。

瑷珲的见证,落后就要挨打,参观瑷珲历史陈列馆

进入展览馆,馆展的主要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黑龙江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母亲河;第二部分:十七世纪的黑龙江流域和中俄《尼布楚条约》;第三部分:十七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叶的龙江流域;第四部分:十九世纪下半叶的黑龙江和中俄《瑷珲条约》;第五部分:庚子俄难和重建瑷珲。

瑷珲的见证,落后就要挨打,参观瑷珲历史陈列馆

瑷珲的见证,落后就要挨打,参观瑷珲历史陈列馆

馆展中,海兰泡惨案的介绍通过《海兰泡惨案》半景画(画长76米,宽19米)还原真实场景,沙俄军人对江东64屯数千百姓的屠戮,惨绝人寰,使人震惊,让人无法形容心中的愤怒。《瑷珲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黑龙江、乌苏里江成为了中、俄的界河。

瑷珲的见证,落后就要挨打,参观瑷珲历史陈列馆

瑷珲的见证,落后就要挨打,参观瑷珲历史陈列馆

瑷珲历史陈列馆始建于1975年,2000年9月改扩建,2002年6月15日新馆建成对外开放。新馆占地12万平方米,主体展厅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参观使人心情沉重,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只能任人宰割。

瑷珲的见证,落后就要挨打,参观瑷珲历史陈列馆

走出瑷珲历史陈列馆,来到黑龙江边,这条原本中国的内河,现在成为了界河,凝视着静静的江水,屈辱!心中不能平静,保卫祖国,唯有自强!

瑷珲的见证,落后就要挨打,参观瑷珲历史陈列馆

瑷珲的见证,落后就要挨打,参观瑷珲历史陈列馆

瑷珲的见证,落后就要挨打,参观瑷珲历史陈列馆

瑷珲的见证,落后就要挨打,参观瑷珲历史陈列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陈列馆   乌苏里江   俄国   尼布楚   落后   界河   不平等条约   沙皇   历史   俄罗斯   黑龙江   条约   领土   中国   清政府   见证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