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与内蒙古骑兵的历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与内蒙古骑兵的历史

骑兵,曾是我陆军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快速力、冲击力、和独立作战能力,其行动受地形、气候的限制小,便于在平原、高原、草原和沙漠地区进行战斗,它曾在我军对敌斗争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928年4月,我军第一支骑兵部队——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队正式成立。1933年成立了骑兵团。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在长征路上的甘孜地区组建了我军第一个骑兵师,当时是红军装备最精良、机动最快的部队。抗战时期,我军先后建有军委骑兵团、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115师骑兵团、120师骑兵支队、129师骑兵团、绥蒙骑兵游击师。淮北平原上的新四军第4师骑兵团,称之为“红色哥萨克”。解放战争是我军骑兵部队发展的鼎盛时期,最多时达到13个骑兵师。我军骑兵在长征路上、在抗日战争内蒙古地区和解放战争的西北战场、东北战场、华北战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放战争是我军骑兵部队发展的鼎盛时期,最多时达到14个骑兵师,当时骑兵曾达到10万之众。

1949年3月起,全军统一番号,骑兵部队共编成14个师:

1。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一师:

西野第8纵队骑兵旅改编,隶属绥远军区

2。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三师:

晋察冀的察北军分区司政后机关和所属的3个骑兵团整编,隶属于察哈尔省军区

3。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五师:

四野骑兵第一师,原来是冀热辽军区朱德骑兵师。

4。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骑兵第一师:兴安盟地方武装为基础。

5。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骑兵第二师:哲里木盟地方武装为基础。

6。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骑兵第三师:

昭乌达盟骑兵第4师与卓索图盟纵队于48年9月合编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第10师,49年5月改称内蒙古骑兵第3师。

7。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骑兵第四师:

锡察解放区,49年5月由骑兵11师改称

8。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骑兵第五师:

锡察解放区,49年5月由骑兵16师改称

抗美援朝爆发后,大批骑兵部队精简整编,有的编入地方军分区,有的被改编为挽曳炮兵、火箭炮兵入朝。

1952年5月,解放军骑兵第1师、骑兵第3师、河南省军区骑兵团3支骑兵部队于察哈尔省万全县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1师,1962年入疆,1964年按甲种步兵师整编,1969年改番号为步兵第8师。

1951年2月,解放军骑兵第5师改编为步兵第一六六师,军马调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部队。1952年5月第166师撤销,师直补入东北军区公安司令部,所属3个步兵团改编为东北军区独立第7、8、9团。后独立第7团入朝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

9。绥远军区骑兵第4师

1950年2月,绥远“9.19起义”部队开始整编,原整编骑兵第12旅鄂友三部改为骑兵第4师,鄂友三任师长,白正刚任政治委员。下辖一个独立骑兵旅,4个团,共5840人。1950年12月,编入第23兵团。1951年4月,在龙华整编中,该师番号撤消,部队编入37军110师。

10。第22兵团骑兵第7师

1949年12月20日,根据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新疆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22兵团。原整编骑兵第1师部队改为直属骑兵第7师,驻奇台,师长韩有文,政治委员于春山,第一副师长韩荣福,第二副师长郭全梁,第三副师长马全吉,参谋长李纲,政治部主任杨贯之。1953年5月 新疆军区根据毛泽东主席和西北军区的命令,将所属部队分别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骑兵第7师师直组成阿山军分区,20团除调补训团人员及调矿区公安部队外,以师直及20团编余人员编入该师19团,更名为农业建设第28团,又以军区后勤运输处绥来农场和乌苏生产建设大队合并组成农业建设第30团,骑兵7师21团改编为建筑工程独立第4团。以28、30两个团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10师,驻绥来(今玛纳斯)小李庄。师长林海清,副政治委员刘炳正。

11。第22兵团骑兵第8师

1949年12月20日,根据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新疆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22兵团。原整编第42师骑兵部队改为直属骑兵第8师,驻莎车,师长马平林,政治委员张献奎,第一副师长李朝弻,第二副师长刘抡元,参谋长祝源开,政治部主任杨烈光。1953年5月 新疆军区根据毛泽东主席和西北军区的命令,将所属部队分别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骑兵第8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建设第1师,驻石河子,师长王季龙,副政治委员张立长。1955年该师改为玛纳斯河水利工程处。

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1950年4月,新疆军区抽调骑兵8师23团、骑兵大队和2军5师独立团,组建独立骑兵师,进驻于田,揭开了进军西藏阿里的序幕。1952年3月,该师奉命撤消,进入阿里的部队整编为阿里骑兵支队。

12。骑兵第六师

该师的前身系第十九兵团独立骑兵第五师,是1949年2月由傅作义部骑兵第四师改编,师长刘春芳,政委刘光裕(1950年5月刘兴畴接任)。1949年7月,改称第十九兵团骑兵第六师。9月,随兵团参加解放宁夏战役,驻中宁地区,与兄弟部队参加剿匪战斗。1950年12月,十九兵团离开宁夏,该师改称西北军区骑兵第六师,师长刘春芳,政委王功学,仍驻吴忠等地。期间,参加了平息“四二八”叛乱。1952年,该师奉命撤销建制,其所属骑五团并人驻固原的骑一师三团。

13。解放军独立骑兵第5师

1949年2月新编骑兵第4师改为解放军独立骑兵第5师时,直属于平津前线指挥部。1949年3月,四野建议该师和警卫2团(负责傅作义安全)调归华北军区,军委表示同意。4月初,该师正式归华北军区建制。

14。骑兵第2师

一野在1949年2月整编时,将绥蒙骑兵旅第2团扩编为骑兵第2师。骑兵2师1950年撤消番号,所属部队改为西北军区独立骑兵团。

第二个骑兵第2师

骑兵第2师 根据中央军委1951年7月5日命令,于同年10月1日成立骑兵第2师。下辖骑兵第4团、第5团、第6团。骑兵第4团由18军原骑兵支队改建,骑兵第5团、第6团未组建。由朱秉才任师长兼政治委员,万怀臣任师长,崔明山任副政治委员。1952年6月撤销骑兵第2师番号,骑兵第4团直属“后司”领导

第三个骑兵第2师

组建于1962年10月,由原骑兵第1师所辖第4、5团和兰州军区独立骑兵第6、7团组成。

这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历史的部队,第4、第5团前身分别为1940年初组建的大青山骑兵支队第2、第1团,第6团前身为1950年组建的一野第1军骑兵团,第7团前身为1949年组建的一野第3军骑兵大队。抗日战争时期,骑兵第2师及其前身参加了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集宁、绥包、扶眉等重要战役战斗。解放后参加了西北平叛和剿匪战斗。

内蒙古骑兵简史

内蒙古骑兵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的一个组成部分。解放战争时期,这支部队曾为内蒙古和全国的解放,为建立新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又为内蒙古的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八.一一”起义后,当时伪满洲国陆军兴安学校的起义学生组成了王爷庙民警大队,这个民警大队就是后来内蒙古骑兵第一师的前身,随后民警大队扩编为民警总队,民警总队又扩建为东蒙古人民自治军骑兵第一师。抗战胜利初期,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向我解放区大肆进攻。仅在内蒙古地区,就抢占了通辽、赤峰、归绥、包头等数十个重要城镇和大片土地;并勾结反动王公、蒙奸、汉奸、土匪、恶霸、光复军,招兵买马,扩充势力,准备挑起一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在这种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下,中共中央、中共晋察冀中央局、晋绥分局、中共东北局、西满分局、冀热辽分局的领导决定,在内蒙古东、西部开始组建内蒙古部队。根据内蒙古地区游牧经济特点和能骑善射的民族传统,着重建立骑兵部队。草原上牧民子弟牵着自己家的马踊跃报名参军,兄弟几人甚至父子、叔侄一起参军的情况很多。他们从小和马打交道,马术很好,经过短期军事训练就能很好地掌握马上射击、拼杀、冲锋等动作。正是草原人民的支持,使内蒙古革命武装力量成长壮大成为5个骑兵师。

1946年4月3日,内蒙古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四三会议”在承德召开,会议结束了内蒙古历史上长期被分割的局面。“四三会议”后,当时东蒙古人民自治军3个骑兵师番号被取消,统称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同年9月,卓索图盟骑兵纵队在赤峰成立。这样,内蒙古人民武装就发展为5个师、1个纵队,共2万多人。其中,除警卫团是步兵外,其余全部为骑兵。1948年1月,内蒙古人民自卫军统一整编,改称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下辖骑兵第一、二、四、十一、十六师以及卓盟纵队、警卫团、独立骑兵第三团和第九团,同年5月又成立了人民武装部和兵站部。同年9月,骑兵4师与卓盟纵队合编为骑兵第十师,11月成立锡察军区,统一指挥骑兵第十一师和十六师作战。1949年5月,内蒙古人民解放军正式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改称内蒙古军区,下辖骑兵第一至五师,原第十师改称三师、原第十一师改称四师、原第十六师改称五师。

从1945年起,这支部队活跃在东起长春、沈阳,西到绥蒙原野的区域内,与国民党反动军队、光复军、地主武装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有效地稳定了内蒙古的局势,支援了东北和华北战场上作战的主力部队,保障了东北和华北战场的翼侧和后方安全。

早在辽沈战役进行之际,国民党为了牵制我军力量,策动叛匪额仁沁道尔吉和胡图凌嘎在张家口建立了“蒙边骑兵总队”,窜到锡林郭勒草原,同当地的达布苏喇嘛、额木和等股匪合流,妄图建立反革命游击基地。这些政治土匪约五六百人,都是骑兵,有一门82迫击炮、六七挺机枪,匪首是胡图凌嘎,西乌珠穆沁人。这伙土匪气焰很嚣张,在贝子庙以南地区杀害了察哈尔盟苏剑啸盟长等27人,袭击了农乃庙兵站,杀害内蒙古骑兵第四师参谋长敖门达赉,围攻喇嘛库伦和盐池的盐务局,抢劫彦吉嘎庙和王盖庙的贸易公司,还预备攻打贝子庙。

1946年12月,骑兵第一师接到上级命令,派兵剿灭胡图凌嘎匪帮。经过2年多艰苦卓绝的战斗,1949年5月,剿匪部队在群众的配合下一举全歼了凶残的胡图凌嘎匪帮,受到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乌兰夫的通报表扬。

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匪患十分严峻,部分日伪残余、惯匪与地方封建势力相勾结,在国民党的支持下结为匪帮,窜扰于解放区腹地。他们配合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频繁袭扰,策动叛乱,劫掠商旅和农牧民财产,残杀干部群众,严峻地妨害着解放区民主建政和社会改革等各项工作开展,给各族人民造成了极大危害。为彻底消除匪患,内蒙古自治政府于1948年12月在辖区内展开了大规模剿匪斗争,调集内蒙古骑兵部队主力开赴锡、察、昭盟,并组成剿匪指挥部统一指挥剿匪部队和地方武装,集中力量堵截,追歼各匪股,同时采取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的方针,发动群众分化瓦解土匪武装。经过各部队的连续追剿,大股土匪遭到歼灭,部分匪徒被迫投降。至此,内蒙古骑兵部队肃清了从兴安岭到贺兰山、由呼伦湖至居延海的匪患,让草原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内蒙古骑兵第一师(师长王海山、政委胡昭衡)、第二师(师长白音布鲁格、政委胡秉权),在辽沈战役中与东北野战军主力紧密配合,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为东北的解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经过解放军夏、秋、冬季攻势后,东北战场敌军据守于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处于欲守无力、欲走难舍、犹豫观望、矛盾重重的状态。按照中央军委、毛泽东的决策,东北人民解放军抓住决战时机,首先在东北战场上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决战,发起了辽沈战役这场大歼灭战。在这一大战役发起前,内蒙古骑兵师为保障东北野战军主力进行休整,奉命对沈阳外围新民之敌实行封锁、围困。

1948年3月中旬,骑兵第二师挺进到铁岭、法库、彰武一带,对沈阳之敌进行监视,随后参与围困新民、封锁沈阳,防止敌军突袭,打击敌人的骚扰和抢粮

鑫扬军旅文化工作室

编辑于:2020年7月18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解放军   内蒙古   骑兵   解放战争   人民解放军   政治委员   番号   解放区   师长   我军   军区   兵团   部队   独立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