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地区一年四季怎样过节日,大家来看看有啥不一样

正 月 节

正月十五是大年到最后一天,即将出外的儿女和家人共度元宵佳节。

以前大人没钱买鞭炮花,就用家里烧的木灰和食盐卷在纸条里当爆花,晚上孩子提捏着纸条放星花。一整年刷锅、刷碗的刷帚(用去粒的高粱穗绑成就成刷帚)把子大人收藏着,等十五晚上给孩子当花放。燃烧着的刷帚把子扔上天也十分壮观。灯笼用纸糊,中间插根蜡烛就成了孩子们的明灯。这些当地取材,不花钱的灯笼和炮花也使天真活泼的孩子度过快乐的节日。

前几年大家都有钱,买鞭炮,长筒、短炮五花八门,孩子打音乐和花样各异的灯笼,手提神鞭,燃着就霹雳巴拉响,奇异的爆花喷射在节日的空间。现在为了环保禁放鞭炮,农村放鞭炮的也少了,但零星有放鞭炮烟花的。

十六日,妇女带着孩子走娘家,“走走路,去百病”。各行各业的人返岗就位、学生开学年味已尽。

二 月 节

二月春分,七牛耕田。地下害虫欲欲望动,人们怕害虫出动,就每到二月二这天一大早炒豆子、炒花生来防止害虫出来侵吞庄稼。边炒边说:“炒死害虫在地下,农家要过丰收年”。


清 明 节

清明节,以前人们都在节日的头一天给老祖上坟。都怕:“清明节日上了坟,下代要出愣头青”。

如今思想观改变,以前老实人受欢迎,现在却吃不开。只有能闯能干的人做大事情有大事业。清明节这一日上坟祭祖的人越来越多,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出类拔萃。为祖坟添土盖新房,并在坟头上压块火纸磕头祈祷:老祖保佑全家福,下代要出露头青。开出新路闯大业,名利双收硕果丰”。

五 月 节

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人们到芦苇荡里剥苇叶、熬米粥、煮大枣,苇叶包米粥,米粥包大枣然后放在锅里蒸就成粽子,大人拿着热腾腾的粽子送给孩子道:“吃了糯米粽,就把棉袄哼(扔)”。

大人给孩子缝香荷包,男孩子戴锁行香荷包,女孩戴桃形香荷包。香荷包里有一种避邪的草物艾,小孩戴上它驱邪避难。再找五样花线搓在一起成了五色线,这线在端午节不出日天的早给孩子手、脚脖全拴上,等六月发大水时解下来让水冲走,从此孩子的胆子就大了。正应了那句:“孩子拴上五色线,不怕化蛇一大片”。


六 月 节

“六月六不过河,过河死婆婆”从前限制儿媳走娘家的流传语,因此全家人在家用新打麦子粉成的面做成熟食品,花样各异鱼、鸟、兔、桃瓜果,摆在园中的桌子上,烧纸祭礼磕头谢拜老天爷风调雨顺的丰功伟绩。

孩子出生当年就在手臂间种医豆。头一天,孩子母亲用秫秸棒系着红、黄、蓝布条插在大门前,六月六这一天把它拔走,拿着馒头、瓜果到十字路口送豆瓣奶奶放鞭炮、烧纸磕头道:“小孩种了豆,一切百病都要去.敬了豆瓣奶,平安健康又长寿”。

七 月 节

七月七,牛郎见织女。这一天人们总仰望天说三道四:“以前,这天总大雨不停,是新夫妻感情浓,刚别离牛郎和织女总哭个不停。。。。。”。“现在这几年,每到这日,只阴天不下雨,牛郎和织女是老夫老妻成熟了,能按捺住内心离别的悲伤,不让对方为己难过,隔翘相望默默祝福,他们崇高的境界在不断升华。

天阴是老天爷为牛郎和织女撑起的一把当日纳凉的伞。他们的情,感天动地,他们的事迹流传千古。


八 月 节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刚到八月初,人们走亲串友送月饼。以前“穷怕亲戚,富怕贼”,(穷人无钱怕来客),如今人们喜欢来客,节日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时机,更是沟通感情、相互传递信息的桥梁。当前人人都想有个事业干,人人都想发家致富,都想从对方取经致富“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君子出心眼,发了我全家”。

阴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家外的人尽量回家和家人吃月饼,共赏月。平时舍不吃,最会过日子的村妇也出手大方买鸡、割肉办桌丰盛的晚餐给回家的儿女吃。老少同乐,举杯开怀亲情浓浓,各自常说乐言共度佳节。

腊 月 节

农历十二月也称腊月,腊月八日年味刚进,早晨家家吃腊八粥来庆贺。

“官辞三,民辞四”到了二十三、四,家有官职人员的就二十三辞灶,平民就二十四辞灶。辞灶这一天,儿女在外没回家,这家不愿把儿女辞到外面去(农村人总把辞灶引误区),就不行此俗默默过去。

辞灶的家庭,晚上鞭炮震耳。在灶君爷画像前,摆用秫秸穰插的马、糖果和香烧纸磕头拜灶神祷告:“腊月二十三,灶君老爷骑马上西天。你是家中主,吃块糖,甜下嘴,多说好话行好事。好事往家拦,坏事往外推,多打粮保平安”。


年 节

大 年三十

年三十,在外的家人大部分都回家。上午当儿女的有的清洁家庭、有的忙写春对联、有的购买春节用的东西,母亲就忙午后的年三十酒席,全家人忙的不亦乐乎。

午后,儿女们贴春联、挂红灯后就放鞭炮吃年饭,喝年酒。大多家庭炒八个菜为唤年酒肴“八、八、八,发、发、发,明年我家要发、发、发”。

年五更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这也是辞旧迎新之夜。

十二点前,人们包好水饺。包子馅必须是素菜的,预示在新的一年里日子过的素净、清爽,包上几个糖的,谁吃了一年都甜,包麸子、钱的,来年有福又有钱。每家都睁大眼睛盯着中央电视台计时表上刚过一秒,四处鞭炮齐鸣,共呼新的一年到来。早一秒意味着早发家“谁家早发纸,谁家就在下年早发财”,于是年年如此,家家这样都争前恐后的早放鞭炮、早发纸快发财。

房屋前桌上摆着水饺、馒头、水果点心、酒,家主先烧纸在把桌前的供品一一念点给天给地并带领一家老少磕头许愿。年老的想抱孙子、重孙;做生意的想发财;当官的想高升;上学的想考上大学,一切一切的美好愿望都在默默祈祷着在新的一年实现。

年初一

初一这一天不吃荤,下好素饺先敬天和灶君爷,然后家人吃。桌上每个碗里都要留两个水饺压碗,预示明年有饭吃,用一块红包袱把桌上碗筷盖上就和近兄嫂弟一起串门给长辈拜年。

年小的给年老的磕头要压岁钱,年老的看着可爱的宝贝乐的合不上嘴发压岁钱,孩子得到钱高兴跳着高喊道:“爷爷、奶奶健康长寿",老人喜摸着孩子的头道:“有了压岁钱,岁岁保平安。我寿你安老少福,共渡佳节喜乐欢”!

鲁南地区一年四季怎样过节日,大家来看看有啥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秫秸   灶君   节日   烧纸   织女   平安   害虫   腊月   牛郎   水饺   压岁钱   荷包   鞭炮   儿女   鲁南   孩子   地区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