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老屋建成数百载,住户已搬走10余年,屋里堆满农具

老屋是历史的象征,是乡愁的一种载体,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房子在,有“家”的感觉。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山村村民大都建起了漂亮的楼房,储大爷家也是如此,虽然住进楼房多年,但他经常到老屋里来看看,把漏雨的地方翻盖一下,储大爷在这栋老屋住了50年,不过,房子并不是他建造起来的。他说,看到老屋就有一种“幸福感”。图为近日,储大爷在寻找老屋漏雨的地方。

山村老屋建成数百载,住户已搬走10余年,屋里堆满农具

储大爷年过花甲,家住皖西南大山里的农村,这栋老屋在鼎盛时期住了十余户人家,储大爷的家在老屋的东头,谈起老屋,储大爷感到很自豪,相对于整栋老房子来说,他家的位置比较优越,进出方便,而且阳光照射充足,在老屋里生活的那段日子里,住着很舒适。

山村老屋建成数百载,住户已搬走10余年,屋里堆满农具

“这栋老屋建成有数百年历史,当然不是我建造的,不过,也不是祖先做起来的。讲这话好像我住的是别人家的房子,但我没有付过‘租金’。”储大爷笑着说。储大爷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家境贫寒,他常听老人们讲,能住进这样的房子是一种福气。图为青砖黛瓦马头墙的老房子。

山村老屋建成数百载,住户已搬走10余年,屋里堆满农具

原来,这栋老屋里曾住着一位地主,在土改运动中,不但没收了该地主的土地,还没收了房屋,将其赶到老屋后面矮小的脚屋居住,把正屋分给了没有房子和住破房子的农民,储大爷的先辈分到上等的房子,由贫苦人翻身变为主人,那种满足感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体会到。在老一辈的熏陶下,储大爷更加懂得“珍惜”。图为老屋背靠大山。

山村老屋建成数百载,住户已搬走10余年,屋里堆满农具

老屋前有一个大池塘,相传,这个池塘是在建造房子时做起来的,当时考虑池塘蓄水用于防火,后来,村民们在里面养鱼,每年年底,家家户户都能分到一定数量的鱼吃。十年前,老屋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村民们先后搬出老屋,在其它地方建造了楼房,只有屋左边最后面的一户人家拆除部分老房子原地进行重建,不过,该户村民常年在外,有时过年都不回家,池塘后面的老屋早已无人居住。

山村老屋建成数百载,住户已搬走10余年,屋里堆满农具

老屋大门的门框由石头砌成,外墙是用青砖做起来的,虽然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至今保存完好,与木结构的堂轩形成鲜明对比。走进老屋,古色古香,别有一番韵味。

山村老屋建成数百载,住户已搬走10余年,屋里堆满农具

屋里的部分墙壁村民们多次维修,有的地方做的是经过炼制的青砖,有的地方则是直接用土砖砌起来的。老屋是文化的积淀,两年前,为保护古建筑,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当地人对老房子进行了修缮。图为一张犁挂在墙壁上。

山村老屋建成数百载,住户已搬走10余年,屋里堆满农具

村民们都建起楼房,屋里屋外装修得很漂亮,农具不能放在楼房里,于是,老屋成了大家堆放农具的地方,堂轩、房间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农具。图为山区农村收割稻谷用的拌桶。

山村老屋建成数百载,住户已搬走10余年,屋里堆满农具

老房子经岁月的洗礼写满沧桑,不少门扇已经破损腐烂,储大爷每次来都小心翼翼开门,生怕因自己动作重而误损门窗,有时,他只开半边门扇,然后侧着身体进出。

山村老屋建成数百载,住户已搬走10余年,屋里堆满农具

“我对老屋有着深厚的感情,不忍心它因失修而倒塌,所以经常来察看。”储大爷绕屋前屋后转了一圈,他说,他在老屋住了那么多年,不管是买还是租,都需要不少钱,如果不是社会好,谁会给你房子呢?在那个年代,也不可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倘若将来这里能成为古村落发展旅游业,老屋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图为储大爷曾住的老屋。

山村老屋建成数百载,住户已搬走10余年,屋里堆满农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农具   屋里   正屋   年过花甲   门扇   屋前   青砖   余年   住户   山村   池塘   楼房   地主   洗礼   大爷   村民   房子   地方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