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满洲里惊现满天飞虫,黑压压的膈应人,专家:最后的狂欢

此前在河南邓州就出现过一次大规模蜉蝣集体出动的事件,虽然那些飞虫不咬人,但是对于害怕虫子的人来说还是相当膈应的。

而最近在内蒙古也出现了昆虫大量群集飞舞的事件,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满洲里街道上,只见铺天盖地的黑色小飞虫,一股股的形同黑烟,所到之处落得树叶子上全都是,也很膈应人。

内蒙古满洲里惊现满天飞虫,黑压压的膈应人,专家:最后的狂欢

昆虫群聚飞行对于人们的生活也不是很好,它们在空中飞舞只要人在虫群中张下嘴搞不好就吃掉一口虫子;而对于行人来说也会遮挡视线,虫子冲撞得连不舒服去拍的话,也可能影响正常的步行、骑行姿态。为避免虫子的影响,当地居民出行的时候甚至头戴塑料网袋遮挡,避免呼吸、说话时虫子进嘴里。

内蒙古满洲里惊现满天飞虫,黑压压的膈应人,专家:最后的狂欢

有市民拍摄了一段小视频,在视频中小飞虫无处不在,它们或是停留在菜摊前的蔬果上面,或是停留在人类的衣服上面,在空中形成了浓浓的“黑雾”,看着让人心生寒意。那么这种虫子到底是什么呢?它们为什么会集体出动?

据专家介绍:从视频中看,这些小黑虫就是蚜虫。此前在2019年呼伦贝尔也遭受过一次蚜虫的入侵,彼时彼刻正如此时此刻;在2018年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形。

内蒙古满洲里惊现满天飞虫,黑压压的膈应人,专家:最后的狂欢

蚜虫大小不一,身长从一到十毫米不等,但却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它们靠啃食威胁着苗木的生存,而且一旦泛滥数量极其庞大,可以将一整片田啃得绝收。蚜虫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十分广泛,但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另外,物种的多样性在热带比在温带要低得多。

内蒙古满洲里惊现满天飞虫,黑压压的膈应人,专家:最后的狂欢

蚜虫可以进行远程迁移,主要是通过随风飘荡的形式来进行扩散。而蚜虫群聚出现的现象,专家说这是它们最后的狂欢了,因为内蒙现在温度已经降低,而蚜虫多只在晚春和夏季活动,也就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多久了。可是为什么在季节变化的关头蚜虫却突然群聚飞行呢?

内蒙古满洲里惊现满天飞虫,黑压压的膈应人,专家:最后的狂欢

蚜虫多活动在植被丰茂的温带地区,呼伦贝尔满洲里就是蚜虫的自然栖息地,本身蚜虫的数量就很多。春夏是蚜虫生长发育的关键时候,它们到处爬到处吃,只不过那时植被旺盛,这么多蚜虫分布在广阔的范围内就显得少了。

内蒙古满洲里惊现满天飞虫,黑压压的膈应人,专家:最后的狂欢

初夏发生有翅迁移蚜转移到草本的第二寄主上孤雌繁殖数代至二十余代,秋末发生有翅的性母蚜和雄蚜从第二寄主迁飞到第一寄主上蚜虫卵比蚜虫抗寒性更强,它们的卵可以成功越过冬天,当来年气温回升的时候再次出动觅食。而近日满洲里恰好遇到了一次降温,目前气温只有十几度,路上的行人也都穿起了外套。

内蒙古满洲里惊现满天飞虫,黑压压的膈应人,专家:最后的狂欢

这样的景象寻常难得一见,不过蚜虫总归是害虫,这样的场景令人不悦,死亡的蚜虫掉落在汽车上、阳台上、菜摊上,密密麻麻的一层,也影响人家摊贩做生意。不过这种现象除了生物的本性说明不了其他事情,顶多也就是气温的降低,除此之外对于预测未来的天气没有多大的帮助,也不是其它不祥事件的征兆,只是蚜虫为了繁衍在秋后最后的狂欢。

内蒙古满洲里惊现满天飞虫,黑压压的膈应人,专家:最后的狂欢

昆虫本身就是自然界的机会主义物种,大多数昆虫都吃植物而且体型很小,这导致可以捕食它们的生物很多,所以大多昆虫都进化出了非常强的繁殖能力,蚜虫1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当5天的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时,便开始繁殖。在气温较低的早春和晚秋,完成1个世代需10天。

内蒙古满洲里惊现满天飞虫,黑压压的膈应人,专家:最后的狂欢

所以当一个夏季过去后,蚜虫种群其实已经更新换代好几次了,它们迅速地繁衍着,到了秋后有翅的性母蚜和雄蚜从第二寄主迁飞到第一寄主上,产下卵并寄生在第一寄主身上,来年蚜虫再次从第一寄主迁往第二寄主上啃食危害苗木,危害极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满洲里   飞虫   呼伦贝尔   寄主   蚜虫   蒙古   秋后   温带   范围内   内蒙古   害虫   植被   昆虫   虫子   世代   气温   专家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