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旅游目的地“最后一公里”运营痛点?

自2018年“一部手机游云南”上线后,“一机游”模式成为文旅发展的全新模式和智慧旅游建设的标配。作为目的地旅游平台,它不只是旅游项目,还有承担目的地数字化发展、目的地营销、经营监管等多方面制约的综合意义。

各旅游目的地管理人员在行业会议的交流中,“一机游”成为必谈的热词之一,各省市你追我赶地加快建设的脚步。然而在大部队热闹的建设背后,出现了令人唏嘘的现象,许多“一机游”平台的建成后背离初衷,成了摆设。

从已上线的一部手机游云南、一部手机游甘肃等产品来看,目前的一机游项目都是面向游客展示景区产品、资源及服务信息,更像是地方性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没有自身的“造血”能力。

部分一机游项目前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传播度很广,赢得了多方关注,但实用价值却有待商榷。上线后运营管理不当,用户量少、日活跃度低、影响力弱,优势和发展前景不明朗。

如何解决旅游目的地“最后一公里”运营痛点?

图源来自:pexels网站

目的地旅游平台当前的痛点需求:

1、地方资源分散,缺乏严谨科学的数据体系,数据相互割裂,加大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难度,缺少有力的数据抓手和有效分析。

2、目的地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景区推广渠道单一,知名度较低,商家缺乏专业的管理运营经验。

3、部分景区服务粗放,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游客没有在旅行前、中、后都会感受到科技为其带来的便利。

如何解决旅游目的地“最后一公里”运营痛点?

一机游平台不是交钥匙工程,只管建设不管运营。框架的搭建只是“一机游”平台的第一步,要保持其活力,运营必不可少,如何运营好这个平台至关重要。

互联网世界就像茫茫大海,用户是海中的鱼。一开始鱼多,捕鱼人少,即使捕鱼技术一般也能有所收获。随着捕鱼人的增加,捕鱼成本逐渐增加,鱼的质量反而减低了。

而构建目的地旅游平台其实就是自建鱼塘,圈地捞鱼,通过各种流量工具将用户留在自己的平台,进而让流量和用户在平台上如同滚雪球一样形成良性循环。平台构建,流量系引入,才能带来用户,积攒存量,打造高效的一站式“养殖”方案。

如何解决旅游目的地“最后一公里”运营痛点?


一机游平台—打造科技鱼塘

一机游平台深耕本地的文旅市场,致力于解决游前游中游后的旅游痛点,整合当地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目的地一站式宣传、营销、接待、服务,提升当地的旅游品质,并将平台业务全方位覆盖,实现当地全域旅游的一站式服务。

平台建设容易运营难,在建设转运营的关键时期,巨有科技针对一机游的运营难题,探索出打造“科技鱼塘”的三步法。

一、深挖鱼塘,搭建平台引流获客

在政府建设一机游平台后,如何进行下一步的运营?

如果把一机旅游目的地平台比做一口鱼塘,水就是流量系——各个平台的流量。首先要挖鱼塘,把鱼塘挖深挖好,才能引水引鱼。

养鱼先养水。如今,用户不像从前在电商网站购物都是买什么搜什么,交易场景却越来越碎片化,朋友圈里、社群里、种草平台、直播间,甚至是门店+直播+私域,玩法五花八门。商家的旅游产品是割裂的,吃住行游购娱各个商家自成一体,游客出行游玩一趟需要对不同商家进行评估筛选。

如何解决旅游目的地“最后一公里”运营痛点?

整合目的地优质的旅游资源和零售场景,搭建去中心化的供应链中台,可满足触达碎片化交易场景的需求。通过供应链中台,商家可以快速入驻各大终端,将品牌商、经销商、零售商的旅游产品彻底打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政府实现数字化经营管理,积累存量。供应链中台链接“食、住、行、游、购、娱”的商家,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流量多渠道引流获客,满足更多端更多场景的需要。

如何解决旅游目的地“最后一公里”运营痛点?


二、设传感器,掌握数据精准营销

“鱼塘”搭建完成后怎么能少了“传感器”——强大的大数据平台,在不同的鱼身上做好标签,以标签分类构建生态模型,随时随地就能通过大数据中心获得实时人流监控、人流属性构成、游客分布规律、用户画像分析等大量用户游玩轨迹数据。

政府通过大数据平台采集游客消费行为轨迹数据,将分散在各个地方的数据集中到一个平台里来,做集中调控和分析。根据对海量数据的深入挖掘与分析汇总,全面了解和准确掌握市场经济信息,从而对用户实现精准营销,提升目的地旅游经济。

多端用户统一识别,用户自定义标签、分组,实现精细化客户管理、自动化标签和营销。全方位提高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盘活辖域内的景区资源、优质的旅游活动,带来经济收入。

开拓更多的零售和分销场景,打破藩篱,互相补齐短板,提高流量效率,掌握用户数据,实现高效转化的精准营销,让目的地成为爆款。通过数据运营能力,把目的地平台打造成区域文旅产业互联网平台。

如何解决旅游目的地“最后一公里”运营痛点?

三、健身跑道,营销工具增加用户粘性

相比传统的池塘养殖,“跑道式”养殖具有高产、高效益、节水等优点。鱼塘搭建不同的健身跑道,可以让鱼儿4小时不间断地“跑步健身”,即利用差异化的营销工具促使营销互动起来,提升用户在平台的活跃度,增加用户粘性。这样打捞的鱼才更有市场价值。

通过持续不断的内容输出和营销工具,保持平台的生命力,促使用户增长裂变,达到拉新用户、宣传推广的目的。数字化提高交易效率,实现全域营销。

平台运营加快政府数字化建设下沉到地市、区县级别,甚至是某一个具体的景区,结合当地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突出的旅游亮点。

如何解决旅游目的地“最后一公里”运营痛点?

从政府角度看“一机游”:

1.打造自己的城市营销管理平台。依托全域旅游数据运用,链接旅游目的地“吃、住、行、购、娱”商家,通过全域旅游赋能多产业端融合,提供整体运营体系。多平台流量引入,聚合流量,形成智慧化闭环,为旅游目的地实现全域资源协同化、数字化、智慧化运营服务。

2.促进旅游产业信息化进程。以“一机游”为抓手,为景区质量管理、辖域内旅游线路管理和旅游宣传决策等一系列的问题提供数据支撑和管理工具,建设可视化目的地旅游平台。助力政府运用大数据施政,整合供应链,智慧赋能景区,实现区县-乡镇-基层的组织协调管理。

如何解决旅游目的地“最后一公里”运营痛点?

3.为城市游客提供信息服务。结合小程序轻量化、无需安装、即开即用等特点,用更便捷的传播方式扩大平台影响力,解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即时、便捷且全面地获得当地综合性旅游信息需求的问题,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满足游客个性化旅游需求,让政府管理服务无处不在。

4.实现对旅游业的监管。同时助推政府深化整治文旅市场乱象,将旅游日常管理、监测、服务等业务进行分类、提炼、整合,使政府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实施产业运行监测、政务管理、游客信息整合、旅游舆情实时监测、诚信评价机制建立等,引导和促进旅游企业诚信经营。推进地方智慧旅游发展、助力旅游转型升级,对本地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旅游消费促进起积极作用。

如何解决旅游目的地“最后一公里”运营痛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旅游   目的地   鱼塘   景区   旅游资源   跑道   流量   场景   游客   智慧   商家   政府   数据   用户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