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剑桥的公墓

2015年8月28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们从果园街1号的家中前往耶稣升天教区墓园。我们先是去了圣玛丽大教堂,登上塔楼,俯瞰剑桥,拍摄了一些照片,下了大教堂的塔楼,走出教堂,步入三一街,继续向北前行进入圣约翰街,再向前走不远左转进入桥街。我们沿着桥街向西北一路前行过莫德林街、城堡街,进入亨廷顿路,可见左侧的菲茨威廉学院,再向前走,见左侧巷口有一指示牌上面写着“万灵巷”。

探访剑桥的公墓

墓园

在万灵巷的耶稣升天教区墓园,埋葬着维特根斯坦、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剑桥大学学院的院长、15位英国的爵士等剑桥名人。一些剑桥大学著名的学者有约翰·柯西·亚当斯(John Couch Adams)、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詹姆斯·乔治·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弗雷德里克·哥兰·霍普金斯(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乔治·爱德华·摩尔(George Edward Moore)、亚瑟·斯坦利·爱丁顿(Arthur Stanley Eddington)、约翰·维兹德姆(John Wisdom)等,以及达尔文家族的3位成员,即达尔文的两个儿子弗朗西斯·达尔文(Frances Darwin)、霍勒斯·达尔文(Horace Darwin)和达尔文的孙女艾达•尔文(Ida Darwin)。

探访剑桥的公墓

万灵巷

探访剑桥的公墓

墓园入口

这是一条寂静的小巷,两旁绿树掩映,静谧幽深,一直通往墓园。沿着小巷前行,走到小巷尽头就来到了墓园门口,右侧有一间尖顶的小屋,是墓园管理人员的房间,但此时却空无一人。我们走入墓园,一座礼拜堂进入眼帘,周围布满了大大小小造型各异的墓碑。

探访剑桥的公墓

公墓的礼拜堂

我们开始寻找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等名人墓,先是在墓园一个角落看到了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第28任院长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的墓碑。他是英国著名散文家、诗人和作家,在莫德林学院讲授英国文学。在本森墓碑的后面我们意外地看到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墓地,平卧的墓碑有些残破,墓碑除了名字,就只有刻着生殁年份了。马歇尔1861就读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并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在剑桥大学任教9年,然后去了牛津大学,1885年他回到剑桥大学任教,为政治经济学教授,直到1905年退休。马歇尔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1924年,马歇尔逝于剑桥家中,享年81岁。

探访剑桥的公墓

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墓

探访剑桥的公墓

尔弗雷德·马歇尔墓

后来,我们又陆续看到一些名人墓碑,但好长一段时间仍没找到维特根斯坦的墓,这时我们想到了求助于墓园管理人员,于是我们返回到墓园门口的管理人员的房间,敲门无人回应。此时我向墓园外看去,发现一些住户,现在只能求助于附近的居民了。于是我们来到离墓园最近的一家住户,轻轻地敲了敲房门,一位老先生打开房门,我们向他说明来意,他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请求,带我们去墓地,很快就找到了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墓地,石碑平卧,石碑上只刻着他的名字和他的生殁年代。

探访剑桥的公墓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墓

探访剑桥的公墓

中间的是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墓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1889年4月26日出生于维也纳。他毕业于柏林高等技术学校,后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习航空学。1911年,维特根斯坦曾前往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问学于罗素门下,后成为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学生和好友。1929年,维特根斯坦重返剑桥,以《逻辑哲学论》作为论文通过了由罗素和乔治·爱德华·摩尔主持评审的博士论文答辩后,留在三一学院教授哲学,同年加入英国国籍,于1939年接替摩尔成为哲学教授。1947年,维特根斯坦从剑桥辞职,以专心写作。维特根斯坦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的主要著作有《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等。1951年4月29日,维特根斯坦在剑桥去世。这位传奇的哲学家留给人间的最后一句话是:“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2015年10月9日,我们再一次来到这个墓园。这次很幸运地是见到了墓园的管理员,是一位女士,我们聊了一会儿。她说她曾经到过北京,她竟然还给了一本关于墓园的小册子,名字叫《剑桥墓地》(A Cambridge Necropolis),是由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马克·戈尔迪(Mark Goldie)于2000年3月编写的。这本英文的小册子里含有墓地的50位名人名录,还有一张名人墓地分布图。这本小册子对我们来说真是意外的收获。这位女士还带我们在墓地了转了一圈,并给我们指点了许多名人墓地,人类学家詹姆斯·乔治·弗雷泽、生理学家休·克尔·安德森(Hugh Kerr Anderson)、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哥兰·霍普金斯、哲学家乔治·爱德华·摩尔、诗人弗朗西斯·科恩福德(Frances Cornford)、物理学家约翰•科克罗夫等,其中弗雷德里克·哥兰·霍普金斯获192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约翰•科克罗夫获195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金枝》的作者詹姆斯·乔治·弗雷泽的墓地位于墓园入口不远处。弗雷泽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1854年1月1日生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Glasgow)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869年,他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1874年,他就读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907年,弗雷泽任利物浦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次年成为社会人类学讲座教授,此后不久回剑桥大学任教直到去世。1914年,弗雷泽被封为爵士,1920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英国科学院院士。他的代表作:《金枝》,1911年至1915年该书被扩展为十二卷。1941年7月5日,弗雷泽卒于剑桥。当弗雷泽去世后,他的妻子几小时后也相继去世。他们共同被安葬在这里。

沿着墓园入口小路向前走不远,我们看到在路旁右侧的一处墓地是著名哲学家乔治·爱德华·摩尔的墓地。墓碑上刻着他的名字、生卒年代和三一学院的院士,还刻着他妻子多萝西(Dorothy)的名字。他的妻子多萝西也安葬于此。 1873年11月 4日,摩尔生于伦敦,1892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896年毕业。1898—1904年,摩尔在三一学院从事研究工作,1911年起历任剑桥大学道德科学讲师、精神哲学与逻辑教授,并成为三一学院终身研究员,1939年,他从教授职位退休。摩尔与罗素和维特根斯坦共同被誉为“剑桥分析哲学三巨头”。他的主要著作有:《伦理学原理》、《伦理学》等。摩尔于1958年10月24日在剑桥去世,被安葬在耶稣升天教区的墓园。

探访剑桥的公墓

乔治·爱德华·摩尔墓

约翰•科克罗夫的墓地在离墓园礼拜堂不远处,墓碑上刻着他曾担任丘吉尔学院第一任院长。科克罗夫是英国的一位物理学家,1897年5月27日出生于约克郡的托德莫顿(Todmorden)。1924年,他就读于又进入剑桥大学并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后来,他成为卡文迪什实验室的欧内斯特•卢瑟福小组的成员。科克罗夫特和欧内斯特·托马斯·辛顿·沃尔顿20世纪30年代初在剑桥大学做“原子撞击”实验,而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以人为方式分裂原子的人,因此开创了核时代。他们共同分享了195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1967年,科克罗夫特殁于英国剑桥。

探访剑桥的公墓

约翰•科克罗夫墓

生物化学家霍普金斯的墓地在墓园北面,与位于墓园另一角落的马歇尔墓地是相反方向的一个角落,在礼拜堂的北面不远处。弗雷德里克·哥兰·霍普金斯是一位英国生物化学家,1861年6月20日生于英格兰的伊斯特本(Eastbourne)。1898年,他被聘为剑桥大学生理学教授,讲授化学生理学,1914年任该校首任生物化学教授,并在该校建立了生物化学系。霍普金斯因为发现了多种维生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英国生物化学学会于1958年以他的名字命名设立了霍普金斯奖章,以纪念他在生物化学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1947年5月16日,霍普金斯卒于剑桥。

墓园里古树苍翠,草木葳蕤,万籁俱寂,偶尔会因为一、两个不速之客的到访而泛起一丝涟漪,然后,随着来者离去,就又很快恢复了它昔日的沉寂。在寂静的墓地里,许多剑桥著名人士长眠于此,不时地看到有些墓前陈放着鲜花。这里埋葬了剑桥的精英和英格兰骄傲。他们不仅改变了英格兰,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灵魂毕竟是缥缈的,墓地则提供了一块可跨越时空让生者与逝者面对面交流的地方,是生者对逝者的缅怀之地,只有在这里才能让人们真切地感受逝者的存在和意义。

参考文献

孙克勤,孙博,2017,剑桥时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孙克勤、孙博撰文和摄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剑桥   弗雷泽   维特根斯坦   科克   路德   剑桥大学   达尔文   爱德华   乔治   约翰   马歇尔   墓园   英国   公墓   墓地   学院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